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长的摇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紧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资金为保障,制造文化建设良好舆论,并持之以恒,必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城市形象和品牌的展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城市环境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极具感染力的的造型语言,在塑造黑龙江省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周贻白"非奏之场上不为功"的戏剧观直接指向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活态"表演的事实,运用活态传承、地域标志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周贻白在地方戏研究中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出地方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该首先保持其地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城市人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生活、生产的经验、感受与情感以及现代文明的历程;城市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学的发展变革,二者相互影响和发展,形成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是,由于众多原因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进入我们的主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了许多或正面临失传的险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媒体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我们更注重于后者,也即通常所说的植根、传衍于民众之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围城"现象: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之发展,某种"围城"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文化和谐、助推文化创新以及开发文化产业等多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并以此为视角,结合当前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语境,从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县级文化部门来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落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需要我们对这一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检讨,解决存在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本文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建立工作机制的设想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韩日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树国民认同感、健全保护机制、保护遗产传承人、重视遗产项目申报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几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直是以农田耕作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占有很大的面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积淀.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生产方式的剧烈改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随之急剧恶化.本文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之间的密切关系,谈论当下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和具体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浪潮下,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博物馆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挥其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苍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笔者通过分析苍南县文化概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绩,指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不完备,专业队伍人才缺乏;保护经费难以保障,技术装备严重缺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青黄不接,传统乡土教育后继乏人;公民、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深入学习贯彻省《条例》,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坚持依法保护,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5.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酒乡和药都。自商成汤建都于此,已有3700多年历史。哺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杰出人物,拥有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尉迟寺文化遗址等享誉中外的瑰丽文物景观,更留下了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民族主义对于当今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回顾历史,我们还要看到,在抗战时期西北少数族群地区尚未有完全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的状态下,西北旅行者对于西北少数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取向,强调以汉族的文化取代西北少数族群的异质文化.随着中化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日益巩固,在当前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不断加强各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依然要警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大汉族主义及民族分离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势必反映到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化领域中来.城市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分析其变化特征,提出其工作开展与创新的五条途径:一、精心策划,彰显主流文化的核心凝聚力;二、广泛发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三、整合资源,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四、与时俱进,尝试商业化运作形式;五、集思广益,进行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将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经过10余年的酝酿、打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成果。真是"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大国,这部法律的出台显示出了我国的文化自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有助于非遗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贴合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设施,人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的狭隘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某特定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所形成的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期。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文化特色正在消失,出现了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等现象。因此,城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一起,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一座城市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力量.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