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以花和鸟为题材,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揭示大自然的美。工笔花鸟画既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中国民族绘画中悠久历史和技法丰富的一门独立画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创作形式在不断演变,尤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既有技法传统的特色,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一些形式因素,使其表现形式和风格更趋于多样化。粉彩花鸟是借鉴、吸收国画写意花鸟的特征和技法,结合陶瓷材质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装饰。在形象刻画上不仅重简洁、提炼,重神韵意向,而且易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作者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
历经千年,陶瓷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经过了历朝历代昌盛或衰朽,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系统。其中,就陶瓷装饰而言,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并以工笔或写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点,深受中国画艺术的影响。清末时期,有文人将纸绢画移植到瓷画上来,又经"珠山八友"等人的探索与追求,用陶瓷传统绘画技艺将中国书画艺术中的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知白守黑"、重线条画结构、写意传神等表现技法适合陶瓷装饰,能使各种造  相似文献   

3.
吴晓波 《景德镇陶瓷》2014,(4):J0030-J0030
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国最传统的绘画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纵观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和许多的陶瓷艺术品,就会发现工笔重彩画始终与陶瓷绘画有关系,陶瓷绘画从来没有脱离中国画和工笔重彩的渗透影响,在陶瓷绘画当中无一不是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因素,丰富了工笔重彩画的寓意和启发。工笔重彩画有多少技法和流派,陶瓷绘画中便可以找到多少种与其相似的技法和风格,从艺术理论的观点上可以说两者异流同源。两者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作为文化思想的表征,首先是进入了彩陶彩瓷的形式载体。诚如中国画类一样,陶瓷绘画中不仅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之格,也有工笔山水和写意山水之分了。就陶瓷装饰而言,则有釉上粉彩山水和釉下青花山水更具风韵。可谓“穷春夏秋冬之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 1.线条方面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用线造型、勾线填彩是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骨架,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远古人类的生活用具或装饰物以及岩石之上.  相似文献   

6.
《陶瓷研究》2003,18(1):24-26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作为文化思想的表征,首先是进入了彩陶彩瓷的形式载体。诚如中国画类一样,陶瓷绘画中不仅有“青绿山水”、浅绎山水”之格,也有工笔山水和写意山水之分了。就陶瓷装饰而言,则有釉上粉彩山水和釉下青花山水更具风韵。可谓“穷春夏秋冬之嬗变,图川流峰岳之精神”。邱含喜山悦水笔耕不辍,以致佳构叠出,在陶瓷艺坛脱颖而出,成为瓷都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与西方绘画艺术相比,中国绘画艺术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讲究意境,这也成为欣赏者评判一件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和艺术审美的基本落脚点,"意为神,境为界"是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作为中国绘画重要分支之一的陶瓷绘画,尽管目前还在为属于"工艺美术"还是"纯艺术"纠结尴尬之地,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存在,脱胎于中国画又别于中国画,创作者对陶瓷绘画把握与追求标准,除却工艺与绘画材质等因素之外,依旧与中国画相  相似文献   

8.
以工笔、写意、抽象画作为表现手法的陶瓷艺术作品,在丰富的造型上装饰。釉上彩瓷画,以工笔绘画为主要创作风格。界画,是工笔山水瓷画中的一种独特绘制技法,有悠久的历史,历代都出现一些传世名作。  相似文献   

9.
陈晶  李婳 《江苏陶瓷》2010,43(3):20-21,2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山水画的发源地。它创造性地吸取传统绘画中工笔山水、写意山水的精髓并巧妙地运用于陶瓷山水画的装饰艺术上,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山水纹饰切入,通过对它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原因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初步探索长沙窑山水纹饰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却表现出诗意般意境的中国绘画艺术非花鸟画莫属。花鸟画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对自然界细微的观察以及自身的情感体现。它蕴含着艺术家托物言志的艺术情怀。装饰在陶瓷中的花鸟画其内涵更加丰富,不但考验陶瓷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术,而且能通过出色的构图将花鸟陶瓷画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陶瓷花鸟画兴于宋朝,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并且繁荣至近代,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是工笔,也可以是写意和工写相结合。花鸟瓷  相似文献   

11.
巫钟婧 《陶瓷工程》2012,(1):36-38,35
斗彩瓷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把多种装饰技艺融为一体的造型艺术。斗彩装饰的瓷器,不单调,釉上釉下相交错,高温低温相辅助,工笔写意相呼应,显得完美。斗彩瓷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在成化年间发展,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装饰、器型和文化特点上,影响到后世。在与雍正斗彩比较中,雍正斗彩不仅继承了成化斗彩的装饰特点,更有其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斗彩瓷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把多种装饰技艺融为一体的造型艺术。斗彩装饰的瓷器,不单调,釉上釉下相交错,高温低温相辅助,工笔写意相呼应,显得完美。斗彩瓷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在成化年间发展,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装饰、器型和文化特点上,影响到后世。在与雍正斗彩比较中,雍正斗彩不仅继承了成化斗彩的装饰特点,更有其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写意花鸟画与陶瓷装饰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唐代长沙官窑釉下彩花鸟可以说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先驱,它们互渗互补、水乳交融。历代传世的写意花鸟瓷画,从画面艺术来判断黑白虚实的布局、点线面的运用,既吸收了中国民族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绘画艺术技法。它讲究的是笔法、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势飞扬.线条流畅,落笔生根,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使青花形成一种幽雅、静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邵继梅 《陶瓷研究》2003,18(2):45-46
粉彩工笔花鸟画是景德镇陶瓷的传统装饰形式之一,并极负盛名。工艺美术师刘洁萍师承著名陶瓷美术家汪以俊门下.并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瞿筱翔的直滞传授,于粉彩工笔造型.淡色敷彩形成“笔恭而意纵.色清而恬淡”的艺术个性。终在从事粉彩花鸟画的中青年技艺人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工笔花乌画陶瓷装饰手法已有久远的历史,其色彩与线条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与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  相似文献   

16.
方黎波 《陶瓷研究》2003,18(2):27-28
珍珠釉写意水墨画是开发兴起的一种装饰艺术,它利用陶瓷多种材质与绘画技艺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它丰富了陶瓷装饰形式,为满足现代人对陶瓷艺术更薪、更高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珍珠釉写意水墨画装饰与其它装饰艺术种类在工艺操作、表现形式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在创作中,应具备新思想、新理念,强化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使这种高雅、完美的装饰艺术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陶瓷的绘画表现方式非常丰富,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单以釉上彩来说有珐琅彩、新彩、粉彩、五彩、浅降彩等等。表现形式的丰富也越来越让我们体会到陶瓷绘画的魅力。陶瓷绘画可以借鉴国画的工笔、或者工兼写、或写意的手法来表现。  相似文献   

18.
耀州窑陶瓷装饰技法是以青瓷刻画誉贯古今,并且成为一种特色,此外还有印花、划画、贴塑、等多种绘画装饰手法。然而耀州瓷的绘画装饰艺术也是别具特色。耀州陶瓷绘画装饰技法源于唐代,经过五代、两宋而盛传于金元,所饰陶瓷种类累计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瓷釉下绘白彩、白釉褐花多种,本文就以历史发展脉络论述其绘画装饰技法在耀州窑的发展和演变,从而阐述耀州窑绘画的装饰艺术与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画家,从小就热爱画画,年轻的时候喜欢画人像,工笔动物,后来慢慢的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也尝试过在很多材质上绘画,有各种壁画、金箔画、立体画(雕、塑、画三合而成)、搪瓷画等,自从接触了陶瓷绘画,就深深爱上了它,那么用什么来表达,对瓷器的感受·感悟,我选择了绘画装饰(釉上彩、釉下彩)。探寻那属于瓷器千百年以来的神秘。本文主要针对彩瓷作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余晓霞 《陶瓷研究》2001,16(3):17-19
中国画笔墨构图是青花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青花是釉下彩,是用含氧化钴的矿物为彩料在坯体上绘以纹饰,上透明釉经高温还原气氛烧成,釉上呈青兰色花纹的瓷器。由于青花具有庄重、典雅、幽倩、明快的独特风格而成为我国瓷器装饰的主流,也成为瓷都外销的主流。景德镇青花瓷自元代产生以来,其笔墨构图就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想就中国画的笔墨构图对青花装饰的影响,谈谈我的粗浅体会。中国画是以线为造型基础的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工笔人物、花鸟还是写意或兼工带写均讲究线的造型,也不管是重彩还是淡彩,都讲究笔墨和敷色,而青花则是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