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集体加拈的自拈纺纱机上,从牵伸装置出来的所有单纱条由一对既作往复又作回转运动的搓辊同时加拈。在单独加拈的-225-自拈纺机上,每根单纱条或者由喷气,或者由机械加拈机构分别进行加拈。  相似文献   

2.
苏联中央毛纺织科学研究院和科斯特罗马纺织机械专业设计局研制成功了ПСК-225-ШГ型喷气自拈纺纱机。加拈机构采用喷气加拈装置。这是一根切向送入压缩空气的涡流管。压缩空气以接近音速的速度进入涡流管,同时在涡流管内形成螺旋气流,带动纤维束进行加拈,使纤维束得到拈向变换的拈回。并接时纤维束解拈,并相互缠绕形成自拈纱。  相似文献   

3.
精梳毛纺中的自拈纺机采用机械式或气流式加拈机构。这种机构给须条施加方向变换的拈度,会造成工艺过程的不稳定。用假拈机构给须条加拈的问题,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研究。自拈纺中须条上变向拈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新的包卷自拈系统不是取代自拈纺而是计划作为纺针织纱的一种并列的方法。在包卷自拈纱机器上所生产的包卷自拈纱是完全平衡的三股纱,它们在染色前不再需要加拈、蒸纱、和重新络纱。自拈纱经加拈后成加拈自拈纱用作织造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系统在许多国家里被使用。近来自拈纱已可不用再拈就直接用作针织纱。但是,这些纱是双股结构,因而不能纺得如单股环锭纱那么细。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从拈度拈幅的分析来研究自拈纺纱的自拈拈度、相位差、周期长度、复加拈度合理设计问题,它对提高自拈纱质量,降低各道生产过程中的断头率,提高若干物理性能方面皆有一定效果。通过生产实践验证,根据不同品种合理选择自拈拈度、相位差、周期长度、复加拈度的工艺条件,以及稳定自抬拈度对提高自拈纱质量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加拈自拈纱(STT)纺纱技术有了许多发展。雷普科自拈纺纱机已设计成功,并且有了多种条件下生产运转的广泛经验。且已发现,自拈纱(ST)在针织和机织(上浆经纱)中无须再加拈也能应用。目前,在针织上自拈纱正在扩大使用,而对于优质织物,大多数自拈纱仍然需要加拈,使之成为加拈自拈纱。已经纺出数百万磅纱,织成了优质织物。已安装的许多机台的经验表明,对于初期生产加拈自拈纱必须有实际的指导,尤其对环锭纺和自拈纺其成纱结构和性能之异同点要有广泛的了解。本文目的就在于提出这方面的指导,而且,仅涉及到再行加拈和织造的自拈纱。第一部份讨论普通纱和自拈纱的拈度分布;第二部份关于拈度的各种成份和拈度大小的作用效果;第三部份将处理纱线结构与下道工序的关系以及纱和织物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拈纺纱方法的加拈过程,是将两根纤维束分别相间地加入左拈和右拈,一定长度为一循环,每一循环中有两个无拈点,再将此两根单纱的无拈点错开(或不错开)并合,两根纱就借助自拈作用而彼此拈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稳定的自拈纱。把这种单根的自拈纱当作双股  相似文献   

8.
雷普科自拈纺纱机采用了新的纺纱概念,纺出的精纺纱可以织造优良的织物,省去了传统的利用钢领、钢绦圈单向加拈的纺纱方法,用一对既往复又转动的搓拈罗拉进行加拈,牵伸部分则和普通细纱机一样,用皮圈牵伸,从牵伸罗拉送出的纱条进入搓拈罗拉加拈,通过往复搓拈罗拉加拈的纱条,具有正反交替的拈度,然后立即使二根单纱条汇合存一起,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一般纺纱还是自拈纺纱,耗费较大的一个方面就是拈线。对制作加拈自拈纱所复加的拈度几乎和对一般二合股纱线所加的拈度相同,因此这种纺纱系统所花的成本约和一般系统的差不多。如果自拈纺纱机生产出来的自拈纱,不必再行加拈即可直接应用,那就可以大大节约经费了。 对自拈纱能否直接用于针织,英国艾克雷技术中心已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生产试验。他们用的是简单的单根喂入针织圆机,经试验表明,自抽纱的针织过程是令人满意的。由于这种纱线尚不失柔软和稳定等特点,加之在承重的情况下“滑脱”断头比“断裂”断头更为常见。故将此种纱线置于…  相似文献   

10.
《丝绸》1977,(1)
第六讲拈丝拈丝是对各种丝织原料进行加拈的工序,它的工艺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或拈线本身的用途而定。例如有的是单丝加拈,有的是单丝加拈后经并合,然后再复拈,也有先并合后加拈以及并拈同时进行等等。从原料的使用上分:有原料相向的,也有原料不同的,条份不同的并合加拈。从拈丝的种类分:有普通拈线和花色拈线两种。从拈度的多少来分:有弱拈线(1000拈/米以下)中拈线(1000~2000拈/米)强拈  相似文献   

11.
据泼拉特国际公司称,经数月鉴定,莱伯哥自拈纺纱机现已能纺制双股高膨腈纶针织纱线。这种纱线是兼有正反拈的自拈纱线(ST),它不需进一步加拈即可使用。由于大量节省了进一步加拈所需的成本.因此被人们重视。据说有 15套设备专门用于上述纺纱,另外报导了用其他纤维纺制自拈纱线(ST)也相当成功,包括正规腈纶纤维、聚酯与羊毛或粘胶混合纤维。莱伯哥自拈纺纱机纺制腈纶纱线  相似文献   

12.
多拈锭子     
所谓多拈锭子,就是锭子转一转而加到无拈丝上的拈度可按4、6、8等等算术级数增加的一种简单锭子加拈机构,其基本原埋与倍拈相仿,是倍拈基础上的扩大加拈数而已。一般,丝线加拈工艺很难做到高速加拈而不影响加拈丝的质量。为解决此矛盾,曾  相似文献   

13.
与环锭细纱机比较,自拈纺纱机突出的优点是在于能高速纺纱。因而获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内外纺织界的普遍重视。 1970年初,我们开始探索自拈纺纱技术,于1971年底到工厂组成了由工人、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研究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74年9月对自拈纺纱机纺纱速度为20米/分的长毛绒产品进行鉴定。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着手对高速(200—220米/分)进行探讨。 我们分析了自拈纺纱机的关键部件——加拈部分,包括周转轮系和加拈部件,要达到高速,措施有二:一是减轻加拈往复部件的重量,二是动平衡。对于…  相似文献   

14.
高速并拈机     
在丝织厂中,过去对并拈工艺都是分为并丝和加拈两道工序进行的。随着制造技术的改进,多数工厂都有缩短和加快并拈加工过程的需要。高速并拈机以单程式代替了传统的并拈方法,并改进了拈丝的质量。 丝在加工过程中的张力不匀,不但造成加拈的不匀,而且降低丝的质量。特别是合成纤维的变形丝,具有很高的弹性。采用积极式喂入装置,对丝条提供均匀的张力,更显得十分重要。高速并拈机,即使在大卷装情况下,也能提供均匀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2.直接自拈纨 直接自拈纱就是指不需要再经过复加拈度就能直接加工产品的自拈纱,一般都是指腈纶膨体针织纱。这种自拈纱在制成成品以前不能再经过洗、染等工序,因为这种自拈纱上的拈度都是假拈拈度,它经不起水液冲击。否则就会大幅度降低自拈纱强力,致使后道再加工时增加很多困难,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选用直接自拈纱时,应该采取散纤维染色或毛条染色为佳,也可以制成产品后再染色。直接自拈纱要求强力高,无拈区小。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采取改变周期长度的办法可以得到改善。也可 以纺成 2/2股的双相位差的多股直接自拈纱。 (二)复加拈度Tk…  相似文献   

16.
自拈纺纱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低速高产的新型纺纱方法,它采用既往复,又回转,表面包覆丁氰橡胶的一对加拈罗拉,对由牵伸机构输出的两根须条,进行搓拈来代替传统的纺纱方法所用的锭子、钢领、钢丝圈等加拈机构,在纺制自拈纱时,加拈和卷绕两个步骤是分开的,因而可提高纺纱产量和加大卷装容量。澳大利亚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自拈纺纱技术,七十年代开始制造样机并用于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已有1000台以上。 1970年初我们开始探索自拈纺纱技术,于1971年底开始先后组成了由工人、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研究小组。我们遵循了毛主…  相似文献   

17.
在自拈纱的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中,经常需要测试自拈纱拈度。由于组成自拈纱的单纱条具有正向及反向交替变化的拈回,分布又不匀,因此在万能拈度计上不能用一般的退拈-加拈法测量自拈拈回。目前,工厂均在拈度计上用针拨的方法进行测定。测试的方法是,先将自拈纱两个相邻的无拈区(半周期长度)不加张力地放在拈度计的钳口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自拈纺纱的工艺和评定其效果,苏联的某些纺织厂于1973年安装了一些“雷普柯”自拈纺纱机。在莫斯科的毛纺厂中用新的自拈纺纱工艺与传统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纺制自拈纱和将其加工成织物的工艺过程如下:准备粗纱,在自拈纺纱机上纺制细纱,自拈纱在拈线机上复加拈度,蒸纱,在络纱机上络筒,织造。经验表明,粗纱准备工艺必须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上海第五毛纺织厂和上海纺织研究院相结合,自1971年10月初,开始了毛纺自拈纺纱机的研究工作。因陋就简、利用废旧机台,在较短时间内,改装了一台二头自拈纱实验机台。槽筒速度可达到50米/分左右。其机构如下: 牵伸机构 用摇架式三罗拉双皮圈大牵体机构。罗拉工作宽度适当加宽。 加拈罗拉 采用轴向往复加拈罗拉,上面包复丁腈橡胶:硬度60~75°),它可以一面回转一面作轴向往复摆动。加拈罗拉是自拈纺纱机的关键部件,它需要经过精磨;往复运动必须准确地平行于罗拉轴心线,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罗拉加压,以固定握持点。如果要改变自拈纱的周期长…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生产丝织机械的津田驹公司来华进行技术座谈中,介绍了该公司生产的丝织机械的技术性能和日本当前丝织技术发展的一些动向。 一、拈丝机: 该公司主要生产TO型倍拈机和意大利式拈丝机。 TO型倍拈机主要用来加拈合成长丝和弹力丝。卷装容量为3.5公斤,锭速最高14,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