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线网络下传统匿名漫游协议中远程域认证服务器无法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必须在家乡域认证服务器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导致漫游通信时延较大,无法满足物联网感知子网的快速漫游需求.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可证安全的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域认证服务器通过与移动节点间的1轮消息交互,可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该协议在实现移动节点身份合法性验证的同时,具有更小的通信时延、良好的抗攻击能力和较高的执行效率.相较于传统匿名漫游协议而言,该协议快速漫游的特点更适用于物联网环境.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下是可证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传统的匿名漫游认证协议,指出其匿名不可控和通信时延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异构无线网络可控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通过1轮消息交互即可完成对移动终端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当移动终端发生恶意操作时,家乡网络认证服务器可协助远程网络认证服务器撤销移动终端的身份匿名性.该协议在实现匿名认证的同时,还具有恶意匿名的可控性,有效防止了恶意行为的发生,且其通信时延较小.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中是可证安全的.相对于传统漫游机制而言,该协议更适合于异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4.
基于票据(Ticket)提出一个实用的移动网络匿名认证协议.协议分为两个阶段:票据产生阶段与漫游认证阶段.协议在票据产生阶段不需要访问服务器参与,且在漫游认证阶段不需要归属服务器参与,因此交互轮数少;协议使用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ECDH)协议进行密钥协商、使用椭圆曲线公钥加密(ECC)对认证消息进行加密并使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来产生及认证票据,因此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时协议利用CK模型进行形式化设计,具有会话密钥安全性(SK-secure).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为移动网络提供用户匿名性的同时,终端计算时间仅是基于群签名的协议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满足票据可多次使用,因此适用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的移动节点缺乏可信性验证,提出一种物联网(IoT)环境下移动节点可信接入认证协议。传感器网络中移动汇聚节点(Sink节点)同传感器节点在进行认证时,传感器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完成相互身份验证和密钥协商。传感器节点同时完成对移动节点的平台可信性验证。认证机制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给出了接入认证的具体步骤,整个过程中无需基站的参与。在认证时利用移动节点的预存的假名和对应公私钥实现移动节点的匿名性,并在CK(Canetti-Krawczyk)模型下给出了安全证明。在计算开销方面与同类移动节点认证接入方案相比,该协议快速认证的特点更适合物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为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性,大量适用于全球移动网络环境的匿名漫游认证协议相继被提出.其中,部分协议采用临时身份代替真实身份的方法实现漫游过程中用户身份的匿名性需求,然而临时身份的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存储负担;部分协议采用身份更新的方法实现临时身份的一次一变性,但是相关信息的存储及更新操作,导致协议的执行效率较低.针对上述不足,提出模糊的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无需家乡代理的协助,通过1轮消息交互,外部代理即可直接完成对移动用户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同时,无需更新操作,即可实现漫游过程中临时身份的一次一变性.该机制在实现身份合法性匿名认证的同时,提高了协议的存储和执行效率,并且降低了通信时延.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anetti-Krawczyk(CK)安全模型下可证明是安全的.相较于传统漫游认证协议而言,该协议在存储、通信和计算等方面具有更优的性能,更适用于全球移动网络. 相似文献
8.
以可信平台模块TPM为基础,研究支持可信计算的认证策略,包括简单背书公钥、隐私CA(Privacy Certification Authority)、直接匿名认证DAA (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协议,并对简单背书公钥、隐私CA和直接匿名认证协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直接匿名认证协议的整个处理流程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DAA的可信双向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无法实现通信双方相互之间匿名认证,只能实现单向匿名认证,而某些应用场合往往需要实现双向匿名认证。为此,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和双线性映射的DAA协议,在可信平台上设计了一个提供双向匿名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使通信双方能够相互验证对方具有某种成员关系,又不暴露各自的真实身份。该协议适合于计算和存储资源有限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0.
面向可信移动平台具有用户可控关联性的匿名证明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信移动平台(Trusted Mobile Platform,TMP)远程认证方式中直接匿名证明方案存在的性能瓶颈、R攻击以及跨信任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用户可控关联性的匿名证明(Anonymous Attestation with Usercontrolled-linkability,TMP-UAA)方案.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CA构建了方案的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直接匿名证明设计中存在的R攻击和跨信任域问题,且易于部署实现.根据提出的方案模型,首先利用Paillier加密系统及可验证加密技术设计了一个安全两方计算协议,该协议用于实现TPM-UAA方案中的Join协议;其次运用该协议并结合提出的ι-MSDH假设和XDH假设给出了方案的具体设计;然后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证明表明该方案满足用户可控匿名性以及用户可控可追踪性;此外在性能方面与现有直接匿名证明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短的签名长度以及更高的计算效率;最后阐述了TPM-UAA方案在可信移动环境下的跨域证明,该证明避免了传统直接匿名证明存在的跨信任域及R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端到端认证协议只认证平台身份,缺乏对平台可信性的验证,存在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改进的ELGamal签名方案,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完整性度量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协议ETAAP(End-to-end Trusted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的首轮交互中实现了可信平台真实性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IMC/IMV交互完成对平台完整性验证和平台安全属性的可信性评估,并采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协议是安全的。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性能,可实现基于完整性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陈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12):2772-2784
现有两方漫游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没有考虑抵抗临时秘密泄露的安全性,仅在CK模型下可证明安全.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和基于身份密码系统,采用Schnorr签名算法设计了类似HMQV方案的“挑战-应答”签名,进而构造了一种基于隐式认证技术的、具有强安全性和匿名性的两方漫游认证密钥协商方案.随后,扩展了ID-BJM模型,使之能模拟两方漫游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在扩展的安全模型下,新方案的安全性被规约为多项式时间敌手求解椭圆曲线上的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实现了eCK安全.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案具有更强的安全性,能抵抗临时秘密泄露攻击,需要实现的密码算法更少,计算、通信和存储开销都相对较低.新方案可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或泛在网络中,为资源约束型移动终端提供安全的漫游接入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