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安全的本质集中在生态风险与生态脆弱性等方面,生态安全研究是低碳绿色发展的热点方向,对于优化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与维护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应用地理学、生态学以及遥感、GIS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的特征与规律、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关系、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分析景观格局、气候要素与生态系统中土壤、水文过程及植被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对碳储量、NPP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生态安全的表现特征及其变化,景观格局是制约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对生态安全机制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矿业棕地,提出生态化建构的矿业棕地公园为修复对策,以保证棕地景观生态安全.矿业棕地公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依MCR模型建构,将矿业棕地公园内的人工自然生态斑块在景观尺度内作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源"整体考虑,即人工自然的源.人工自然斑块源之间进行联结,依据岛屿理论模型,各"源"间的阻力等值线相切形成鞍状.在生态能流扩散过程中,这个鞍状区就成为不同"源"间的"战略点".组分经确定即设计为矿业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选取的景观指数评价分析,与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对比,矿业棕地公园的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家倡导的矿山公园相比较,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下降、景观分离度显著变小.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优势程度加大、景观的蔓延度增高.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学是介于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观光农业则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为了探索观光农业景观规划,在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透视当前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景观生态格局的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及生态系统的失调等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观光农业景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强调通过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保持多样性景观类型,实现观光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测度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特征,建立健全流域生态风险应急制度,是合理保护流域生态的重要环节.通过解译2000~2020年巢湖流域Landsat影像,在统计景观结构和景观指数变化的基础上,构建生态风险模型,分析巢湖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总体表现为"一增、一减、四稳定",即建设用地面积增...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生态安全及评价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解释景观生态安全及“景观污染”的涵义,指出景观生态安全具备三位一体的特征,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影响景观安全的环境要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并通过对景观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景观生态安全度,景观生态能量级等相关理论概念的阐述,提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评价模式框架,指出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评价的复合性和动态性,具有动力学的效应及机制,管理调控应根据系统运行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调控原则及措施,城市景观生态的安全与健康应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体系研究同步进行,对解决目前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木鱼石矿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景观是珍贵的社会文化资本,木鱼石矿区景观生态规划从以生态安全、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再生的角度出发,在采矿区景观生态规划中注重对本土文化景观内涵的表现.文章以木鱼石景观生态构建与再生的规划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个中心、三带、三区”的整体框架,在景点设计中强调保存地段的景观特征,体现场地的历史变迁,重点强化场地功能,从而使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建设生态型乡村景观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以指引乡村景观健康生态发展,旨在更好地发挥乡村景观的社会、生态、美学等功能,探索适合我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城市园林景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阐释了目前对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理解,总结出生态设计的原则,提出生态学思想要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景观廊道对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承担郊野游憩的能力、廊道景观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案例和现阶段城市河流存在问题的剖析,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人身心需求的研究.针对性提出强化湿地生态功能、营造内河湿地、截污系统与生物净化水质、加强保水措施与加固河床、建立沿岸生态涵养林地等措施.旨在科学的构建河道景观廊道,完善整体景观结构,最终形成生态的城市水体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1.
都市绿地的心理学——浅析上海凯桥绿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市著名的凯桥绿地的设计手法,阐述了当今城市公共绿地中环境心理学的典型应用。研究在都市绿地设计中如何适当地引入城市生态文化,如何使非天然的人工绿化和自然有机融合;并同时从选址、界面、空间以及保留历史记忆的设计手法来研究心理学与设计学的综合应用。各方面渗透贯彻了环境心理学的公共绿地设计才能物尽其用,成为真正的都市绿色之源。  相似文献   

12.
文中针对城市道路绿化中车行道绿带、行道树绿带和人行道绿带植物的配植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当前在城市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讨论了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寒地城市具有特殊的气候特点和人文特色,植物景观在寒地城市街旁绿地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寒地城市、植物景观等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寒地城市街旁绿地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与要点,以期克服寒冷气候对园林造景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寒地城市的特色,并将其体现在街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以银川市为例,采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外业调绘进行数据采集,获取银川市统一的电子地图,提取其中的城市绿地信息,在GIS平台下建立起银川市城市园林系统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城市园林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着利用率低、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收集方式,如城市路面雨水的收集、城市屋顶雨水的收集、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和花坛雨水收集。同时对城市屋顶雨水、城市绿地雨水、综合雨水、雨水深度处理等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雨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着利用率低、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收集方式,如城市路面雨水的收集、城市屋顶雨水的收集、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和花坛雨水收集。同时对城市屋顶雨水、城市绿地雨水、综合雨水、雨水深度处理等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提出居区规划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为目标,重点搞好中心公共绿地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绿地降噪资料数据差异较大的原因,提出了选用合适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并介绍了用此方法对济南市区绿地降噪作用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海绵道路对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以武汉市青山区某工业道路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方案:下凹式绿地(方案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组合(方案II)、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和透水路面组合(方案III)。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污染因子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负荷迁移过程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3组方案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对4种污染负荷均有一定削减作用,SS、COD、TP、TN负荷削减率分别提高了21.28%~50.70%、15.31%~49.57%、11.61%~51.23%、13.13%~44.75%。LID方案在小降雨事件中对负荷削减率提升幅度最大,且方案II和方案III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明显优于方案I,但方案II和方案III对污染负荷控制效果接近,说明透水路面对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重庆直辖十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动态计算了重庆直辖十年来的生态足迹,并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376749 hm2上升为2.11360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38078 hm2下降为0.40615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938671 hm2上升为1.707456 hm2,预测2010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为2.956 hm2、0.3851 hm2和2.5709 hm2。说明重庆地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年上升态势,现有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可持续性类型。并由此分析了该地区生态赤字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