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模拟钙中毒的商业V_2O_5-WO_3/TiO_2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选用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LAS)两种清洗剂配合超声波震荡方法对其进行清洗再生,并结合活性测试以及多种表征手段,研究清洗剂浓度及组配方式和清洗时间对钙中毒催化剂的活性恢复及物化性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ol/L的EDTA水溶液辅助超声波震荡清洗30 min取得较好的再生效果,清洗再生后的催化剂脱硝活性在400℃达到85%以上,恢复到新鲜催化剂活性的近90%,并且CaSO_4的去除率达到92%以上,钒和钨的残余率分别为99.4%和98.3%。此外,增加少量的LAS可以微弱地提升CaSO_4的去除率和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清洗再生机理研究表明,EDTA可以较好地恢复催化剂的微孔结构、去除表面条带状硫酸钙涂覆层、恢复催化剂表面Lewis酸位以及1 680 cm~(-1)处的Br?nsted酸位。EDTA和LAS均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2.
V2O5-WO3/TiO2-SiO2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氧钛和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Ti/Si=1:1atom),并以此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SiO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脱硝性能。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出现较多的隧道孔,提高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同时Ti元素更易分布在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相比较于纯TiO2,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V2O5-WO3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活性温度窗口,催化剂表面酸性更强,催化剂对NH3的吸附性能更好,在低的NH3/NO摩尔比情况下(0.8~1.0mol?mol?1),仍然具有较好的脱硝活性,反应温度280~350℃时,脱硝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3.
Fe2O3对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剂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核心,研究Fe对钒钛系SCR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2/SO3转化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V质量比的Fe2O3-V2O5-WO3/TiO2催化剂,并进行表征,研究Fe对钒钛系SCR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2/SO3转化率的影响,并讨论Fe对于钒钛系SCR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表面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及二氧化硫氧化率均是先上升后下降,当Fe/V质量比为3.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和二氧化硫氧化率均达到最大值91.78%、1.01%。XPS及H2-TPR结果表明,随着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钒活性组分的相对含量及V4+/V5+比减小,催化剂表面吸附氧(Oα)浓度增加,催化剂的氧化能力增强。NO-TPD结果表明,随着Fe2O3含量增加,催化剂表面吸附NO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5.
溶胶-凝胶原位合成宽活性温度V2O5/TiO2脱硝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原位合成一系列不同V2O5担载量的V2O5/TiO2催化剂,通过BET、XRD、NH3-TPD及紫外-可见光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均具有介孔结构,V2O5在TiO2表面高度分散,且存在3种典型的酸性位。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对V2O5/TiO2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随着V2O5含量的增加,NO转化率大于75%的温度窗口向低温方向偏移,含10% (质量分数)V2O5的催化剂的NO转化率为80%的温度窗口最宽为200~450℃,240℃时20 h连续实验表现出稳定的抗硫抗水性能。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揭示了钒掺杂所形成的单聚和低聚钒酸盐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6.
以TiO2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V2O5负载量的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V2O5/TiO2催化剂。利用BET,SEM和Ⅺ①,对不同V2O5负载量的催化剂组成、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V2O5负载量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多的中孔和微孔,催化剂中V2O5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催化剂的表面积;V2O5含量为2%的V2O5/TiO2催化剂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但是其活性非常低;V2O5含量为4%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NOx脱转化率高;V2O5的负载量小时,V2O5主要以等轴聚合的钒基型式(V3O7和V6O13)存在,这些钒基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当负载量超过6%,V2O5主要以结晶相存在,占据大量活性位,降低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化学工程》2016,(8):6-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Co-Fe/TiO_2低温SCR催化剂,考察了锰前驱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H2O,SO2对Mn-Co-Fe/TiO_2活性的影响,通过XRD、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硝酸锰为锰的前驱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20%,n(Mn)∶n(Co)∶n(Fe)=4∶1∶0.7,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NO转化率达到97%以上。Mn-Co-Fe/T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载体以锐钛型TiO_2晶型存在,活性组分保持无定形的结构,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Mn-Co-Fe/TiO_2在反应温度为160℃时,H2O的存在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几乎没有影响;通入H2O、SO2后的120 min内,活性仅下降4%;单独通入SO2后,催化剂中毒程度较深。该催化剂有望应用于基本不含SO2的烟气低温脱硝以及不含SO2的硝酸尾气等NOX工业废气的低温净化。 相似文献
9.
10.
在不同活性焦(Activated Coke, AC)载体上以等体积浸渍法负载V2O5,制备出一系列V2O5/AC催化剂. 通过NH3暂态响应实验和NH3穿透时间实验考察了在200℃下V2O5/AC的表面积、灰分、表面官能团和V2O5对NH3的吸附量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载体未经硝酸处理的催化剂,NH3的吸附位主要是V2O5(参与脱硝反应的NH3的吸附量与催化剂上V2O5负载量的比值为1:5),活性焦及其中的灰分对NH3的吸附量很小;硝酸处理在活性焦表面引入的含氧和含氮酸性官能团对参与脱硝反应的NH3的吸附量是V2O5上吸附量的1.3倍,这些官能团不影响V2O5对NH3的吸附;活性焦上吸附的NH3的脱硝活性很低,但可迁移至V2O5上参与脱硝.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表面响应法,以Box-Behnken试验原理,对生物质(玉米秸秆)的非催化热解进行三因素试验,其中生物油产率为响应值,温度、升温速率、氮气流速为自变量,确定最大生物油产率的工艺参数进行催化热解。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复合催化剂ZSM-5/SBA-15,并进行玉米秸秆的微波催化热解产物分析。通过XRD、SEM、TEM、NH3-TPD进行催化剂表征,得到复合催化剂不仅具有介孔催化剂SBA-15的性质,且兼备微孔催化剂ZSM-5的性质。通过GC-MS分析,复合催化剂ZSM-5/SBA-15的加入,相比非催化热解烃类收率(6.42%)和酚类收率(39.65%)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复合催化剂ZSM-5/SBA-15,采用XRD、SEM、TEM、NH3-TP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生物质(玉米秸秆)的微波催化热解。通过表面响应法,根据Box-Behnken实验原理,对玉米秸秆的非催化热解进行三因素实验,以生物油产率为响应值,温度、升温速率、氮气流速为自变量,确定最大生物油产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得到的复合催化剂ZSM-5/SBA-15不仅具有介孔催化剂SBA-15的性质,还兼备微孔催化剂ZSM-5的性质,SBA-15的引入降低了复合催化剂ZSM-5/SBA-15的酸性,有利于促进活性中间体反应。复合催化剂ZSM-5/SBA-15的加入对生物油产率影响不大,但对生物油组分具有一定影响,生物油中烃类和酚类色谱含量(GC)分别达到了6.42%和39.65%,比非催化热解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氮氧化物选择催化还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氧气氛中,在催化剂的帮助下使还原剂与废气中的NOx反应并将其还原为N2的催化过程称为选择催化还原(SCR),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消除NOx污染的方法之一。综述了选择催化还原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Mn-Fe-Ce/TiO_2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O2-Fe2O3-CeO2/TiO2催化剂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中NO,考察了Mn, Fe, Ce含量及焙烧温度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活性和抗水性能的影响. 在气体体积空速(GHSV)=24000 h-1, NH3/NO=0.8(j), 350℃煅烧和烟气含3%(j) O2的条件下,该系列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为MnO2-Fe2O3-CeO2/TiO2>MnO2- Fe2O3/TiO2>MnO2/TiO2,且在200℃时MnO2(10)-Fe2O3(5)-CeO2(5)/TiO2的脱硝率为95%. 对含10%(j)水蒸汽的烟气,MnO2(10)-Fe2O3(5)-CeO2(5)/TiO2的脱硝活性维持在87%;在10%(j)水蒸汽和100′10-6 SO2共存条件下,短时间内脱硝活性维持在55%.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介绍了大型燃煤电站SCR脱硝催化剂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国家环保政策需求、市场销售预测和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概述了国内SCR脱硝技术立项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