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杨奉才  高福吉 《农药》1989,(4):54-54,52
在小麦灌浆期,麦蚜上升阶段,亩施50%抗蚜(?)可湿性粉剂4~10克,48小时防治效果达90.4~99.3%;瓢虫和食蚜蝇幼虫存活率为62.5~84.1%,小麦千粒重增加2.9~4.9克。大面积防治示范,亩施药量6~10克,防治效果平均94~100%,天敌存活率为59.3~71.5%,小麦千粒重平均增加3.07克。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精制有机肥在小麦和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和水稻上,以复混肥为对照的田间试验表明,腐植酸精制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增产比复混肥增加1.31%~8.69%;水稻增产比复混肥增加0.75%~8.02%;施用腐植酸精制有机肥能够增加经济收入,小麦亩净收益比复混肥增加15.96~75.67元;水稻亩净收益比复混肥增加12.21~105.73元。  相似文献   

3.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25%多效唑悬浮剂在小麦土壤、小麦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降解规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小麦拔节期施用450mL/hm2和900mL/hm2的多效唑,样品用丙酮和水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添加浓度水平为0.1mg/kg、0.5mg/kg、2.0mg/kg时,在土壤、植株和籽粒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2.0%~101.0%、89.0%~101.0%和85.2%~93.4%,变异系数分别为1.95%~3.16%,2.05%~3.94%,2.58%~3.67%。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小麦土壤和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多效唑在吉林、黑龙江、山东省三地小麦土壤和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8d~6.9d和0.3d~1.8d,收获期小麦土壤、植株和籽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各自的检测极限,建议25%多效唑悬浮剂的用量不要超过450mL/hm2。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5%苯磺·二甲·唑WP600~750g/hm2能有效地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药后50d,对猪殃殃、荠菜、大巢菜、泥胡菜的株防效达96.9%~99.1%,鲜重防效达到99.3%~99.8%,对小麦安全,增产显著,小麦增产达15.91%~18.72%。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36%唑草酮.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可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并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方法]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结果]药后20 d总株防效可达81.4%~88.4%,药后40 d鲜质量总防效可达82.6%~90.4%,小麦增产率为12.6%~18.0%。[结论]该药剂对小麦安全,适宜推荐剂量为32.4~43.2 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气相色谱检测小麦中醚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残留,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方法]小麦籽粒及小麦秆经过乙腈提取,过层析柱净化,用0.22μm滤膜过滤,待GC-ECD检测。[结果]在0.01、0.05、0.5 mg/kg~3个添加水平下,醚菌酯在小麦籽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5%~114.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8%~4.65%;在小麦秆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4%~10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1%~5.34%;噻呋酰胺在小麦籽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8.1%~11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3%~8.88%;在小麦秆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0.3%~11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11%~8.10%。[结论]由数据可得醚菌酯和噻呋酰胺在0.01~5.0 mg/L范围内都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2种药的最低检测浓度都是0.01 mg/kg。该方法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数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中醚菌酯和噻呋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我所研制开发的高浓度小麦专用肥 (1810 12 ) ,分别在上海黄泥头、潮泥 2种土壤上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 :高浓度小麦专用肥能促进小麦前期营养生长 ,提高小麦有效穗的成穗率 2 1% ,小麦产量增加8%~ 15 %的良好效果。在等氮同效状况下 ,施肥成本低于进口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8.
养分平衡及肥料利用率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24年田间定位试验和养分差减法,研究了河西农田主要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磷素养分投入始终大于产出,为正平衡,化学磷肥连施(NP、NPK)平均盈余率43.3%~97.0%,小麦、玉米化肥磷总利用率平均为37.3%~40.5%和22.3%~31.0%;有机肥与化学磷肥配施(MNP、MNPK)平均盈余率211.3%~277.9%,小麦、玉米磷素总利用率分别为18.0%~18.3%和16.3%~19.4%。钾素投入始终不抵作物携带量,农田钾素为负平衡,长期施用有机肥(MNP)平均亏缺率-38.6%~-47.2%,小麦、玉米作物有机肥钾总利用率57.8%~59.8%和34.1%~54.1%;连施化学钾肥平均亏缺率-36.2%~-67.8%,小麦、玉米钾肥利用率53.1%和29.5%。氮磷或氮磷钾配施(NP、NPK)氮素盈余率4.3%~33.4%,氮素总利用率45.8%~64.7%;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氮素盈余率51.2%~76.1%,总利用率36.9%~50.1%。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化学钾肥、减少化学磷肥是现代作物生产的必须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钰  冯义志  刘伟 《农药》2013,(1):37-40
[目的]选出更优化的检测小麦、麦苗/麦秆和土壤中申嗪霉素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净化后,分别采用DAD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检测。[结果]申嗪霉素在小麦、麦苗/麦秆和土壤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0.3%~95.8%、71.7%~94.9%和77.2%~101.1%,RSD分别为1.59%~8.03%、1.74%~8.40%和1.29%~8.55%。申嗪霉素用DAD和MS/MS两种方法在小麦、麦苗/麦秆和土壤中LOQ分别为0.01、0.05、0.005 mg/kg和0.005、0.01、0.005 mg/kg。[结论]HPLC-ESI-MS/MS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更适合检测田间样品中申嗪霉素残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用量腐植酸肥料处理,来探究腐植酸肥料及减量施用对小麦产量、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投入条件下,施用腐植酸肥料可以增产16.77%,且在减少10%用量的情况下腐植酸肥料仍有6.67%的增产效果。腐植酸肥料还可以提高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5.98%~14.13%。施用腐植酸肥料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99%~45.24%。等养分投入条件下,还可以提高小麦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30.46%。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不同类型低毒杀虫剂及植物源农药防治麦蚜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藜芦碱粉剂对麦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可以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推荐应用剂量为900 mL/hm2。低毒农药毒死蜱防效稍差,可作为轮换药剂与其它高效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对25%氰烯菌酯SC、42%咪鲜·甲硫灵WP、50%咪鲜胺WP、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25%多·酮WP进行筛选试验。试验证明:25%氰烯菌酯SC、42%咪鲜·甲硫灵WP和25%多·酮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用药适期为小麦齐穗扬花期,最佳用药量为25%氰烯菌酯SC 1500 mL/hm2、42%咪鲜·甲硫灵WP 1200 g/hm2和25%多·酮WP 1800 g/hm2,最终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1050mL/hm2能有效地防除小麦田一年生阔叶杂草。药后45d,对猪殃殃、荠菜、大巢菜、播娘蒿等的株防效可达91.5%~96.2%,鲜重防效95.9%~99.1%,对小麦安全性好,并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0%单嘧磺酯WP防除春小麦田杂草及对小麦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单嘧磺酯WP适宜于春小麦3~5叶龄期(双子叶杂草2~4叶龄期)每公顷225~300g对水450kg茎叶处理,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达80%以上,对禾本科野燕麦有一定的防效,对小麦安全,灭草后增产显著。以藜或多年生杂草为主的田块,应与其它除草剂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小麦拔节期追施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拔节期追施磷、钾肥试验研究表明:把适量的磷、钾肥后移至拔节期追施,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穗数,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土壤磷、钾供肥能力分别为86.1%、82.1%,施磷量120kg/hm2,施钾量90kg/hm2的条件下,其中27.3%磷肥追施、31.9%钾肥追施的产量最高,为6169.7kg/hm2,增产12.65%,增收1021.7元/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控释BB肥处理最佳,达8070kg/hm2。控释尿素基肥处理和33.3%氮肥基肥+33.3%氮肥拔节+33.3%氮肥抽穗期处理产量分别为7796kg/hm2和7978kg/hm2,三处理之间没有达到1%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中,33.3%氮肥基肥+33.3%氮肥拔节+33.3%氮肥抽穗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6.8%,可见适当的施肥方式也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控释尿素基肥处理和控释BB肥基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5.7%和47.3%,均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控释BB肥基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控释尿素基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60 g/hm~2、45 g/hm~2和30 g/hm~2剂量防治小麦蚜虫时,在施药后第7 d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2.7%、90.8%和85.6%,其中60 g/hm2和4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建议生产上防治小麦蚜虫时,施用量以45 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倪珏萍 《现代农药》2009,8(1):20-23
JS7119属α-氰基-N-苄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螨活性。普筛、初筛、复筛及田间筛选均表明,JS7119对棉花红蜘蛛、柑橘红蜘蛛、茶橙瘿螨等具有良好活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浸渍法对棉花红蜘蛛成螨第3d的LC50为43.20mg/L,玻片浸渍法对柑橘红蜘蛛成螨第2d的LC50为5.3440mg/L。盆栽试验表明,JS7119对成螨、若螨、螨卵等均有活性。安徽马鞍山、河南安阳等点试验表明,使用JS7119有效成份75~150g/hm2时,防治棉花红蜘蛛3~7d的防效为80%~98%。重庆试验点表明,当JS7119使用剂量为100~400mg/L时,防治柑橘红蜘蛛3~30d的防效为92%~99%。杭州试验点表明,当JS7119使用剂量为75~300g/hm2时,防治茶橙瘿螨的3~7d防效为68%~78%。JS7119的生物活性研究为合理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种吡啶类除草剂防除白喉乌头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5~7月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阿吾赞草原选用61.6%三氯吡氧乙酸EC、75%二氯吡啶酸SG、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24%氯氨吡啶酸4种除草剂对草原毒草——白喉乌头进行了防除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4%氯氨吡啶酸EC 300 mL/hm2的株防效、鲜重防效显著,且对禾本科牧草安全,同时亩成本低;而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500 mL?hm2虽然株防效、鲜重防效也显著,且对禾本科牧草安全,但毒草——白喉乌头的根不腐烂,同时亩成本较高。因此,建议生产上使用24%氯氨吡啶酸EC 300 m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