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830℃至870℃温度范围内对35Mn钢进行不同保温时间的淬火,再以600℃的温度进行高温回火,测量其强度。通过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比发现,在15~30min保温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能满足国标要求并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水平。淬火保温时间,是淬火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性能变化规律,总的符合随着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趋势。在某一保温时间,出现σb的峰值及与之对应的αk最小值或αk降低较多,如图1所示。A、B试样保温时间是20分,C、D试样保温时间是60分。 4.一般性能波动较小,各最大和最小性能相比,零保温和最长保温时间试样相比,性能变化都不大,如表5所示。强度变化稍大;直径增大,性能波动增加,淬透性有所降低,大试样整个截面,难以同时或短时达到奥氏体转变及均匀化的理想程度,如D和D5-1可能如此。 5.最佳综合机械性能及其对应的保温时间如表6所示,其中零保温节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4.
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含质量分数1.8%铜和1.0%镍的X65级低碳低镍含铜管线钢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不同温度(850~1 300℃)下的高温塑性。结果表明:含铜管线钢的抗拉强度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在850℃拉伸时抗拉强度达到105 MPa,而在1 300℃时的抗拉强度降至约30 MPa;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含铜管线钢的断面收缩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当试验温度高于1 050℃时,断面收缩率均在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高温塑性,850~1 000℃区间断面收缩率在60%左右,应避免在850~1 000℃区间对该管线钢进行大变形量变形;在试验温度高于1 050℃时,含铜管线钢高温塑性的提高与动态再结晶有关;在连铸温度范围(1 100~1 250℃),含铜管线钢具备优异的高温塑性,可以保证连铸坯的冶金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变形温度(600~1250℃)下,以3×10-3s-1的应变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直至断裂。绘制出高温塑性曲线,分析变形温度对耐候钢高温塑性的影响。耐候钢的第Ⅲ脆性区出现在700~850℃,脆性区间温度范围较窄;900~1150℃为最佳塑性区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X-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3Cr2W8V钢高温淬火后回火对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回火转变与冲击韧性的关系。实验表明高温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分解和涡晶界碳化物析出有关,提出了高温淬火+中温回火工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在790℃至840℃温度范围内对45#钢进行“零保温”淬火,并测量其表面硬度:再以500℃至650℃不同温度进行高温回火,并测量其强度。通过常规淬火与“零保温”淬火后机械性能的对比发现。在合理的工艺路线下,强度、硬度等方面“零保温”淬火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8.
粉末冶金法制备了钢纤维增强的Sn-Cu-Fe-WC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纤维时最佳保温时间为1 h,添加9%纤维时最佳保温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9.
“零保温”条件下淬火加热时间对25MnV钢性能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MnV钢是矿用环链生产专用钢,要求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损、耐腐蚀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常规的保温热处理工艺,既浪费能源,又不能充分满足其性能要求。因此,系统研究25MnV钢在“零保温”条件下淬火加热时间对其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对优化研究其“零保温”淬火新工艺参数,进而达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11.
12.
在780℃至920℃温度范围内对45#钢进行“零保温”淬火,并测量其表面硬度;再以500℃至650℃不同温度进行高温回火,并测量其表面硬度。就硬度性能方面对比传统淬火工艺后材料的表面硬度,研究“零保温”淬火对45#钢表面硬度的影响,分析“零保温”淬火工艺替代传统淬火工艺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渗碳淬火齿轮残余应力的形成,建立了一种含相变塑性的热弹性本构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一个渗碳淬火齿轮的残余应力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引入相变塑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模具正朝着复杂化、高效率、高精度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对模具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均提出了新的挑战。真空热处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热处理工艺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受本刊邀约,赵振东高级工程师向同行推荐了确定模具真空淬火加热保温时间的估算方法,田绍洁、王忠诚和王广义等高级工程师以实例阐述了真空热处理工艺在模具生产中的应用及实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Si、Mn含量的2个炉号的中碳Cr-Ni-Mo钢淬火、高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提出了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找出了σ0.1与冲击吸收功Akv值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较高Mn含量虽可使Akv值有所提高,但Akv值分布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回火温度(550~640℃)、不同脉冲次数(1,2次)和脉冲持续时间(60~180ms)下对热轧态35CrMo钢分别进行传统淬火+传统回火、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传统淬火+电脉冲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电脉冲淬火+550℃传统回火、传统淬火+1次电脉冲回火以及传统淬火+2次电脉冲60ms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与传统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相似,均由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电脉冲淬火+传统回火处理后的组织中出现层片状索氏体,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增大;电脉冲淬火或回火均能提高试验钢的强塑性,电脉冲淬火+580℃传统回火处理后的强塑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直径为8 mm的密封螺塞用锻造正火态45钢棒进行(750~880)℃×15 min淬火和550℃×30 min高温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断口形貌和硬度,分析淬火温度对开裂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750,780℃时,淬火后试样均未发生开裂,而当淬火温度为800~880℃时均发生了开裂;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减少,晶粒尺寸增大,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800~830℃淬火时,淬火开裂的原因为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转变相区冷却速率过大,组织应力在试样外层集中,裂纹以沿晶和穿晶混合方式扩展;在850~880℃淬火时,淬火温度较高,晶界弱化,在组织应力与热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裂纹沿晶界扩展。在830℃淬火前增加3~5 s室温缓冷工序再回火后45钢既可获得最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与较高的硬度,又可避免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5Mn2V钢形变强化的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淬火温度对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与断口的观察分析和内耗测量,认为形变时效初期的碳原子偏聚是引起碳化的主要原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低碳合金钢淬火加热温度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增加并可改善焊接件焊缝组织和性能,防止脆断。  相似文献   

19.
利用X-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3Cr2W8V钢高温淬火后回火对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回火转变与冲击韧性的关系,实验表明高温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分解和沿晶界碳化物折出有关,提出了高温淬火+中温回火工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杨仁山 《工具技术》1993,27(7):33-35
本文研究了退火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保温时间由8小时延长到48小时,将使钢的淬火硬度、二次硬度和红硬性明显降低;而超过48小时退火,则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试验证实,在850~880℃温度范围内较长时间退火将使高速钢的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