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首诗的意象与境界,千百年来,不知迷倒过多少情侣。但凡有点文化的中国人,大抵都知道这首诗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2.
洛阳诗会聚群贤,两岸枫林红似火,泄洪白练飞千尺.吐气扬眉歌盛世.寻韵问幽小浪前。一川秋水绿如蓝。映日彩虹挂九天。河清海晏乐无边。  相似文献   

3.
朋友,您也许会说‘这个命题太夸张了!’是啊,没有游览过小三峡的人,谁也不会相信吧。我有幸到长江三峡深处的大宁河小三峡采风,几乎被这里的‘水’醉倒了! 如果说长江、黄河的水,是一曲鏖战的歌;东北松花江、美蓉国的湘江水,是一首深情的诗;杭州西湖、桂林清江水,是一幅美丽的画;天上仙境的瑶池之水,是一个优美的传说。那么大宁河小三峡的水之秀、之奇、之幻、之神,则皆兼而有之。小三峡的水,变幻无穷。神州大地的河流,往往四季变化,而小三峡的水色却迥然不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变、时时变、分分秒秒都在奇妙地变化着。每到春夏山洪到来之前,满河湛蓝湛蓝,象从西天婉蜒飘悠到长江的一条美丽彩带,满江流银滚珠,气势恢宏!当洪水到来时,又象一群脱了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以排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诗人高银有一首诗《耳朵》:"谁从彼世来。/窣窣夜雨。/谁往彼世去。/不期而遇。"我们或许有过这样的瞬间,或是窣窣夜雨,或是一轮明月,或是微凉的晨,或是一阵歌声,就在这惊鸿一瞥的瞬间,我们都体验过这让人心碎又让人心醉的感觉,甚至是生死轮回瞬间展现的感觉。本期的主题,有关生死、重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  相似文献   

6.
治淮好比爬大坡,一步一个深深窝,每个窝都伴随一首深情的歌。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放歌     
黄河,民族之摇篮,国脉之所系。千古黄河,轶事万千。治黄史更是悲喜难分,功过参半。黄河,温驯时昼夜流淌如诗歌;暴戾时,桀骜不驯如猛兽,既有李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之千古绝唱,亦有“午夜苍黎呼救切,千家庐舍逐波浮”之惨状。然自小浪底成,面貌彻底改观,堪为治黄之断代史。辛巳年四月幸游小浪底,于今慨叹难忘,是以歌之,咏之。黄河----母亲河。是谁,拂去母亲脸面上的尘沙和迷茫,使她绽露清秀祥和的面庞?是谁,洗掉母亲一身的疲惫和沧桑,使她焕发青春的活力,再现生命的光芒?是你,小浪底。激浊扬清…  相似文献   

8.
九十四年前,贴春联、写对子仍就是知识分子们过春节的必修课,当然雅兴再高一点的,办个诗会啥的,应景赋诗,也是有的.无论是写春联还是办诗会,应景文字总还是传统的韵文旧体,写白话自由体诗贺新春的,恐怕胡适算是第一人了罢.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同时发表了四首以“除夕”为题的诗.这是当年该刊编辑部出题,请圈内同仁们按题交稿的,颇有些类似于诗钟答题,修禊分韵的传统文人做派.除沈尹默陈独秀、刘半农之外,留美七年刚归国执教北大的洋博士胡适也有一首列于其中,白话风味浓厚.  相似文献   

9.
在这万物世界上,有一种物质最受诗人青睐,它就是水。古巴比伦第一部长诗《创世》就写到宇宙之初的一片茫茫大水、护水神从水中的诞生。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各篇中,直接写到水的就占国分之六十八。《中国历代诗歌选》一千首诗中写到水的占百分之八十四。真可谓无水不诗,难怪人们形容最糟的诗文星“干巴巴的”。诗人文后说:“抒情是一种饱含水分的植物。”为什么诗人会如此厚爱水呢?不是他们慧眼独具,而是由于水平身情往所致。首先易水区在的广泛性。神秘而目特的水星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在与生勤生存环境路切相关的地壳外层深度…  相似文献   

10.
解开监测船的缆绳,也解开一片生活的清新,心上的白帆头一次升_L桅 杆,迎接她的是多彩的早晨。不是为在江上追波逐浪,也不为欣赏如火的枫林,取水样的小桶在告诉岸柳,她正履行自己庄严的责任。这不也在写一首抒情诗吗?谁能说不是满怀激情的诗 人。她在构思一部《人生》的长 诗啊,  相似文献   

11.
谁不知道白帝城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这些人,谁不是在童蒙之年就跟着老师朗读了李白这首千古绝唱呢?因了这首诗,白帝城便朝霞紫烟,彩云缭绕,在多少人心中早早地生了根,挽了结,急浪轻舟,怀想不已;因为了这个根,这个结,谁不希望早一刻看到白帝城呢?所以,一下船,我便直奔白帝城。  相似文献   

12.
岁月变迁、时光荏苒,投身水利事业已有六个年头,六年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水利人为了水不畏千难万险的精神,为了水宁可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这样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水利人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水,把自己所有的情感也都给了水.@@有人用这样一首小诗形容水利人:"嫁汉不嫁水利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  相似文献   

13.
<正>描绘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的诗词,我还是最喜欢宋元之际长春真人丘处机和元代名士耶律楚材的两首诗,诗中寄托了诗人对边疆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金山[宋]丘处机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尝素秋。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毬。过金山用人韵[元]耶律楚材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云覆云开岚色润,松巅风起雨声乾。风光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相似文献   

14.
一峡江滚滚似人生曲曲弯弯更有滩水尽山前何处去一关冲破一平川二两岩悬崖自天垂千里长郎万折回墨客何须穷酌句峡江处处诗成堆三峡江处处诗成堆拾得其中几句回信步窗前吟反复似同原景貌全非七绝三首·三峡游偶得@黄流中$湖北通山县一中!437600  相似文献   

15.
《人民长江》2000,31(10):36
20 0 0年 8月 2 5日 ,世界上最大闸门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线一闸首开始安装。永久船闸一闸首是三峡枢纽的挡水前缘 ,是双线五级船闸闸首中最大的。一闸首有 3层闸门 ,依次为挡水门、检修门、人字门。挡水门是永久船闸第一道门 ,门槽总高 5 4m ,门厚 5m ,相当于 1/ 4个足球场 ,总重量 2 42t。世界第一闸“安家”三峡  相似文献   

16.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自居易在离任杭州刺史时,怀着十分深沉和眷恋的心情,写了如下一首《西湖留别》诗: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荫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乍看此诗,人们或许会误认为这位誉盛诗坛的大诗人,大概是留恋于被宋代人吴自牧称为“自古至今,号为绝景”的西湖风光,或在杭州当刺史的声色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天津时说,对于水的问题要未雨绸缪。“未雨绸缪”这句成语,源于陕西彬县,出自《诗经·豳风》的《鸱鸮》篇,作者曾假托一只母鸟的口吻写了这篇诗,其中第二节的原文是: 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诗中的“桑土”,即桑根;“绸缪”,是缠结的意思、这几句诗的大意是: 趁着天晴不下雨, 取些桑根皮,修补旧窗户; 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历代考证《诗经》的专家们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其时时勤谨警惕,努力办好国事,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患,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也引用过这首诗,  相似文献   

18.
齐文 《水利天地》2010,(11):34-34
<正>清代有个不大出名的诗人,写了出名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着瘦西湖。"这首诗对扬州古城有着特别的意义。人们认为,"销金一锅子"是说扬州的繁华;这首诗的"瘦西湖",  相似文献   

19.
月牙船     
那是故乡的小船么? 那是梦中的月牙船么? 航行在静夜的杯中,象一首抒情小诗,又如一弯远足的新月。 河水是歌,月牙船便是歌中跳跃的节奏,愉快的音符。 没有木桨,也无须云帆,就这样随轻风随韵律流动,只听见秋风的浅唱、夜虫的低鸣。月牙船踏波踩浪如履平川,一路舒畅。 月牙船,你将要泊向何方?是到杏花村雨的江南去摇醒那片眨着新奇的双眼的绿意?还是到渔火点点的枫桥,看起落的涛声去叩响我早春的梦。 蟋蟀在岸上打着节拍,船夫便独蹲船头,望着弯弯的弦  相似文献   

20.
杜甫死了,他的诗活着!因了三峡的自然山水,因了生活的极度贫困,竟使杜甫的精神世界广阔无垠。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灵炼狱姿态,勇敢地攀上了中华诗歌的巅峰。杜甫以后的所有诗人,都不曾越过他这座高峰。作为诗人,谁不想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呀?但杜甫是座山,是座诗歌的仙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