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构造钻探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构造第三系储层条件较好,构成本区的储层主要是沉积储层。沉积储层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体、河口坝砂体等,以及滨浅湖中的浅滩砂。其中辫状河分流道砂体粗度相对较粗,虽然分选不是很好,但其规模较大,物性相对较好,是本区最具潜力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柴北缘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即燕山早期断坳阶段(J1-K1)、燕山晚期挤压隆升阶段(K2)、喜山早期断坳阶段(E-N21)、喜山中晚期挤压反转阶段(N22-Q)。同时对马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本区与整个柴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史一致,也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新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的储层主要分布于新生界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新生界沉积相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岩心样品微观成像分析,钻井相关资料等发现:潜西地区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河——冲积平原——湖泊的沉积模式,其储层砂体主要分布于冲积扇及辫状河河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柴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成熟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烃源岩,具有较大生烃潜力。其中半深湖相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II型,生油潜力大;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生气潜力大。中侏罗统烃源岩总体处于低熟-成熟热演化阶段,推测洼陷带深部(3500m以下)进入成熟阶段,已大量生烃。  相似文献   

5.
对尕丘凹陷取心井和测井曲线研究表明,该区主要为细粒沉积夹少量的粗碎屑,沉积岩颜色反映了由氧化到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发育有类型丰富的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主要以正旋回为主,因而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编制了该区的沉积相分布图,表明其主体主要是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构成了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主要为一套,中积扇-扇三角洲-河流相碎屑沉积,岩石的碎屑成分以变质岩岩屑为主,胶结方式以孔隙和接触胶结为主。研究表明,区内碎屑岩储集层中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以及粘土矿物的充填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各种溶解作用与及破裂作用,它们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并有相当数量的粒内裂缝、粒内溶孔、微孔隙等。根据研究区碎屑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与形成顺序、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与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指标Ro值和孢粉颜色及其热变指数(TAI)等分析资料,并结合岩石结构及孔隙类型等特征表明,研究区下侏罗统碎屑岩成岩作用程度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出晚成岩阶段A、B、C三期。物性与孔隙结构研究表明,区内北端昆北斜坡储层物性较好,属高孔中低渗储层,冷湖三号地区下休罗统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些,属低孔、中低渗储集层,冷湖四号与五号地区储层物性最差,储层属于致密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平顶山-野马地区的地层特征及地层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归纳,得出本区为普遍缺失中下侏罗统地层,地层整体表现为向野马凸起方向超覆、减薄和尖灭。这也证实了马海凸起区为基岩古隆起区。并由此推断平顶山地区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观察,依据沉积相划分,结合薄片鉴定、测井、地震反射特征和物性等资料对龙湾筒凹陷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湾筒凹陷主要发育三种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湖泊相。综合分析认为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中的浊积扇扇中砂体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也是滚动勘探、开发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合应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对辽河西部凹陷中生界火成岩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物性进行研究并对储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火成岩可分为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浅成岩类;其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储集空间,其中次生储集空间为主要储集空间。火成岩储集层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其中Ⅰ类储层为有利储集层,是下部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海上葵花岛中生界油藏储层埋藏深、成藏条件复杂,物性差,孔隙度、渗透率较低。经过试油测试测量之后,日产气无阻流量达到19.9×104m3,且压力稳定,试井曲线采用变井储+双孔+无限大油藏模型求取地层参数,获得气有效渗透率0.0076×10-3μm2,流动系数0.45×10-3μm2·m/(mPa·s),表皮系数-2.82,探测半径8.83m。参数结果表明,该储层物性差,属于特低渗透层,但近井筒储层较为完善,无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一号构造E31-2储层特征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采用了薄片孔隙描述、毛管压力曲线等基本方法,研究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对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即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沉积相的理论研究对合理的展现砂体的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沉积相研究的主要依据就是相标志与剖面序列。沉积相标志可以反映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特性。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与粒度特征都是确定沉积环境相标志的主要典型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长6油藏与长4+5油藏都是以岩性油藏为主,它的分布也主要受到沉积相带、成岩后生作用等因素控制,其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鼻状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跃东地区第三系中新统上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揭示了上干柴沟组发育的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浊积相等几种类型沉积相的特征。以识别出的三个三级层序为单位,详细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由于构造抬升造成的上干柴沟组湖盆演化及沉积中心东迁的规律。结合物源、构造、气候等因素分析了沉积相展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子洲气田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钻井取心分析化验及测井等资料详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研究成果及油田实际,对莫里青油田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呈现多物源、近物源、快速堆积的特点,主要分为两大沉积体系,即北部的水下扇沉积和西南部的扇三角洲沉积;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储层变化非常快,在水下河道或水道上单砂层厚度和总厚度较大;从目前探井揭露的油气显示情况看,油气主要受水下扇中扇水道砂体或扇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及席状砂控制,水道或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油气最有利的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该地区的油藏储层主要为砂砾岩油藏,该类型的油藏为典型的陆相生油油藏,具备独特的沉积相特征。主要阐述了我国砂砾岩油藏储层分布情况,进而就砂砾岩油藏的沉积相特征进行介绍与研究。经过分析可以确定,不同位置及不同条件所发育出的砂砾岩体具备不同的属性及构造,并产生不同的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上新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上新统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南翼山上新统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包括: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藻灰(云)岩。其中以颗粒白云岩、颗粒灰岩为主,其次为藻灰岩、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南翼山上新统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溶模孔隙、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裂缝孔隙、层间缝。其中溶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南翼山上新统碳酸盐岩储层物性最好的为颗粒白云岩、颗粒灰岩,其次为泥晶白云岩、藻灰岩、泥晶灰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镇泾地区中生界地层水为研究对象,在统计了近年来采集的383口钻井水化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地层水矿化度、地化参数、离子组合系数的平面分布规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对地层水化学性质、油藏保存条件进行综合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延长组地层水封闭条件好,适合原生油藏保存。燕山期及其以后的断裂使地表水向下混入,对地层水封闭条件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现有的高产油流井主要分布在矿化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贺兰山中南部,处于北祁连褶皱带东段,石炭系地层分布稳定。通过地层岩性特征、岩相组合、古生物等相标志研究,石炭系主要发育有障壁海岸体系中的潮坪沉积,局部为三角洲相环境;石炭纪总体上为一个大的海泛期,海平面由老到新水体逐渐变深,羊虎沟组沉积时期,泥质岩较多,有利于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20.
张璐 《云南化工》2022,(1):106-107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