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油田6 kV配电网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运行方式。针对大庆油田6kV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及其保护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油田6 kV配电网具有接线复杂、操作频繁、绝缘等级较低等特点。过电压对系统设备侵害较大,造成故障频繁。组合过压保护器HTB能够有效限制雷电、单相接地、相间的过电压,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供电是否可靠是炼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关技.多年来,河南油合炼油厂的生产不断受到电网威胁,虽然多方努力,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统计油田电网的近3年供电情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指出了影响炼油厂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是炼油厂电压等级妖、与油田其它交荷单电源并列运用,在其它电力用户发生事故时,必然要影响到炼油厂的生产.在现有情况下利用这山和唐河两个22()k变电站通过魏岗110kV变电站对炼油厂实现双电源供电是可行的.从发展来看,在炼油厂建设一座110kV变电站,提高电压等级,实现独立的双电源供电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指出加强设备维护和技术管理是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条件,作为供电部门和用户都应该认真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庆川 《江汉石油科技》2005,15(4):59-60,69
江汉油田电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在不可控因素及恶劣环境条件下,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供电质量仍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各密集居住小区的施工建设,更增加了电网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架空或地埋的中电压(3~35kV)电力电缆的设计应用,随着油田开发建设的深入也逐渐增多。经过近几年的施工、运行及维护的实际经验,作者针对已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电缆头制作工艺及文明施工的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洪涛  田葳等 《河南石油》2000,14(B08):40-42,45
单相接地是诱发电网故障引起线路跳网的重要原因之一,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消除单相接地引发电网故障的一个有效装置,文中叙述了自动跟踪可消弧线圈的原理,作用及现场应用情况。它实际是在旧消弧线圈基础上加一个有载调节装置,通过计算机采样并依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地容性电流大小)变化情况来进行自动调节(调挡或调气隙,铁芯饱和度等),以决定投入运行的消弧线圈容量,实现自动跟踪补偿系统对地容性电流,达到降低并限制单相接地残流(5A以下),线路故障跳闸的目的,它不仅适用于35kV系统中性点,也可通过接地变压器人为设置中性点,而在10kV系统(Δ接线)中投入运行,近几年来,河南油田已在35kV系统及10kV系统中投入运行这种自动踊跃调节装置,并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配电电网降耗节能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供电电网的优化运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电网运行的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种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节能效果。本文介绍的配电电网节能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的网损,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大容量原子能电站和水电站的并网发电及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成,国内外各主力油田变压等级的增加,使电网中无功功率消耗的比例日益增大。采取无功跟踪补偿及相关技术,实现电网优化运行,旨在降低网损、节约电能、挖掘发、供电的潜在容量,是当前各国油田电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1.前言到2004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建成35kV变电所8座,10(6)kV供电线路61条,总长1525km。电网平均功率因数0.773,低于0.8的油田规定值;网损率6.6%,高于6.0%的油田规定值。主要原因是油井分散、电网局部结构不合理、高耗设备多、无功补偿措施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大庆油田采油八  相似文献   

8.
北区电网是海门市正余地区最早形成的电网,设施运行时限较长,设备运行年限较长、老化严重,电网结构已日趋不合理,已不能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求。为适应节能化企业要求,2016年开始对北区电网进行了升压改造,改造后取消了35kV电压等级,6k V升压为10kV,采用高效、节能型配电变压器,降低了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采用先进电气设备,降低设备维修、维修费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借助升压改造,调整配电网结构,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网损率是电网经济运行和技术管理的综合考核指标。在油田电网中,配电网的网损率在整个网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使油田电网网损率降低一个百分点”,主要要从降低油田配电网网损实现。但目前尚无计算配电网网损率的精确算法。本文针对油田特点提出的“功率方差法”及其应用软件《油田配电网优化运行、节能降耗决策支持系统》对提高配电网网损率计算精度、统一油田配电网网损率计算方法,使各油田配电网节能效果和管理水平的考核有了可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在电力系统中,随着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等电感性负载的广泛使用.电力系统供配电设备中经常流动着大量的感性无功电流.它增加了馈电线路的损耗,使供电设备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用电容性电流对电感性电流进行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目前,在油田供配电网中,普遍使用低压无功补偿和高压无功补偿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降低了线路无功损耗及网损。  相似文献   

11.
陈其康 《高桥石化》2003,18(4):19-22
为了优化供电运行的管理模式,提高维护手段,分析如何在炼油厂电网中运用计算机进行全厂的电网运行管理和维护。为此建立的“炼油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可靠保证炼油厂生产装置的供电,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价值。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加以说明,介绍系统的操作环境与人机接口。  相似文献   

12.
在孤网或小网运行中电厂黑启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孤网或小网运行中,由于电力网薄弱,容易发生整个电网失电,文中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电厂如何能够迅速恢复向系统供电以及在黑启动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进行操作进行探讨。从发电机保护配置上优先解决;正确地执行关键的操作是黑启动的成败因素;处理好整个电网与电厂之间匹配协调关系3个方面是快速供电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大庆油田节能降耗的需要,在对大庆油田配电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于6kV和10kV配电网的潮流分布计算、无功优化补偿、网络运行方式优化、节电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开发了配电网计算与优化软件,并应用了高压配电线路优化调整、配电网优化运行、节能设备优选、供用电设备容量与负荷优化匹配等综合节电技术,达到了降低电网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油田“滚动开发”生产发展模式决定了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供配电电网与负荷分配的不合理,配电变压器负荷率偏低、网损率不达标等等的问题造成了油田配电线路功率因素过低、线损过大,使配电网成为油田自身的耗能大户。针对油田电网现状,提出了优化电力网络,降低输电损失;提高电网效率;优化配置无功补偿,提高输配电效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的目的。 电网的优化运行就是指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压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电网的总损耗降为最小。陆梁油田配电网优化运行节能降耗技术,经过近一年多的实验改造,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重点分析了河南油田油井配电网1998年供电可靠率的影响原因,就如何提高油与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港油田配电网薄弱环节的分析,开展了提高油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配电网抗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措施;35kV直配电系统和临时变改造方案;油井抗系统晃电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大港油田配电网的故障率及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对油田今后的配电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田配电线路中一些主干线路的运行电流远超线路经济电流,造成线路可靠性降低和能耗大幅增加。如果按经济电流选择配电线路主干线截面,可使线路损耗降低并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的适应性大幅增强,更适应油田的滚动开发。尽管在工程建设之初按经济电流选择线路截面会使投入的建设成本增加,但由于电网的经济运行所减少的电能损耗费用可在短时间内增加成本收回,因此建议油田集油区配电线路按经济电流选择主干线截面,按技术条件选择支线截面。  相似文献   

18.
卫华  庄广亮 《油田节能》2004,15(3):47-47,62
电网是油田正常生产的最大动力网,由于电网线路长,分布广,又处于空旷野外,环境条件恶劣,因此经常受到雷击损害,造成导线击断,绝缘子闪络,高压线路跳闸,为确保油田正常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文中介绍了带串联间隙自脱离式绝缘子避雷器。该项技术将为油田电网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靠的保障,MOA是当今最先进的过电压保护器,首次在我国研制成功二合一绝缘子避雷器,并获国家专利,在大庆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9.
电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电力输配过程的安全可靠性、近远景发展的灵活适应性及供电的经济合理性。煤层气田电力的主要负荷是游梁式抽油机和集气站压缩机,对电源可靠性要求较高。某煤层气田初步设计方案的计算分析表明,其选用35 kV电压等级限制了供电能力,降低了电压稳定性和防雷能力。因此,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建议在集气中心建设110 kV总变电站,按照各集气站配电距离的远近和负荷大小,分别采用35 kV、10 kV电压等级配电,建设变电站或开闭所,以提高供电能力、电压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杏北油田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信息多样却无法相互调用,在电力生产指挥工作中无法了解线路当前的运行状态及负荷变化原因,产能建设中供电电源就近搭接在已建线路上导致部分线路供电半径过长、停电影响井数多,机采系统电量统计不准确,电网线损计算困难等问题,研究建立了杏北油田电力大数据分析优化系统。该系统可对多源电力数据进行采集融合,建立了变电所出线与用电负荷的配输关系,生成了配电线路动态监测统计图形、曲线和报表,对波动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了配电网线损实时在线计算、用户网损分摊系数计算、电网规划模拟改造等功能;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为智能电网时代的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