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柴油发动机而又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在自主研发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试验台的基础上开展了喷油特性实验,获取了共轨系统的基本喷油特性和共轨压力传感器的特性实验,分析得到了共轨压力、喷油脉宽与喷油量、回油量间的关系和共轨压力传感器输出特性,为自主开发高压共轨系统及其控制单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共轨燃油喷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高压喷射和对喷油定时和喷油速率的柔性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柴油机排放和噪声,改善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性和可靠性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俊席  杨林  于世涛  卓斌 《柴油机》2004,(Z1):12-15,18
将GD-1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配备在YC6112ZLQ发动机上,通过一系列调整喷油参数的试验,探讨了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预喷射对发动机性能和废气排放的影响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对喷油参数在所有工况范围内进行匹配标定,并将标定后的共轨系统用于YC6112ZLQ柴油机.研究表明GD-1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控制喷油参数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对降低废气排放和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车用电控柴油机共轨油压模拟及其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建立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了共轨管内的燃油压力,并通过了柴油机台架试验验证。文章还讨论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共轨油压的电子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1 高压共轨技术的优点与发展 为了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解决能源短缺的危机,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压共轨技术使燃油系统具有更高的喷射压力和更加灵活的喷油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减少了噪音和满足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现代柴油机进行性能改进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随着燃烧理论的进步,对喷油率形状及喷射压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喷油率可调、多次喷射及超高喷射压力。常规高压共轨系统的喷油率形状近似于矩形,而且只能通过喷射压力调节矩形的高度,无法改变其形状。同时国内尚没研制出可以实现超高压喷射的压力源。本文结合国内外共轨电喷技术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双压共轨系统这一结构型式。双压共轨系统主要适用于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该系统在单次喷射中能够提供两级压力-基压和高压,基压能够满足柴油机部分负荷的喷油需要,高压能够满足全负荷的需要。高低压的转换及组合通过喷油器电磁阀及增压器电磁阀配合完成。通过高低压的组合能够实现喷油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共轨管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共轨内压力的动态波动会直接影响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规律,而共轨管是压力波动的重要因素。运用AVL公司的HYDSIM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喷射系统模型,以稳定共轨管内的压力和满足系统启动为出发点,进行了共轨管的匹配设计,分析和计算了高压共轨管的容积、共轨管长度和内径,以及根据系统需求,对共轨管的外径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王立强  李晓波 《柴油机》2004,(Z1):129-132
基于两位两通电磁阀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的仿真过程,利用AVL公司开发的HYDSIM软件建立模型,给出共轨管与高压油管参数对喷射过程的影响.为喷油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试验台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喷油特性的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是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也是电控柴油机运行性能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在自行研制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上进行了喷油特性试验,并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下的喷油特性样本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分别检验了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对喷油量以及喷油一致性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F值的共轨系统工作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喷油量对喷油脉宽的敏感性比共轨压力强,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及其交互效应对喷油一致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试验平台,为共轨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针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中电控喷油器偶件及高压共轨腔进行了多组对比试验,并采用Bosch长管法对共轨系统的喷油规律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喷油规律在轨腔压力波动较小的前提下与其容积无关;控制室偶件进(出)量孔的大小对喷油规律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发展,高倍率的锂离子电池是其关键,因此需要不断开发适用高倍率充放电的电池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历年我国钢铁企业、宝钢和首钢风温变化,反映了我国近年的风温现状和技术进步,特别指出了首钢风温的巨大进步。从热风炉高风温、热风管道输送高风温和高炉接受高风温三方面介绍了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通过高风温技术在迁钢2号高炉的应用,首钢在2008年高风温试验基础上,2009年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日均风温最高1283℃,连续4月月均1270℃以上风温,年均风温为1258.7℃。通过分析2008和2009试验风温均匀性,表明风温均匀指数有所提高。并分析了热风炉炉顶温度、混风、空煤气预热温度、操作制度等风温影响因素,从高炉原燃料、技术指标和操作方面,阐述了高风温在高炉使用情况,反映了高风温受热风炉系统、热风管道和高炉等因素制约。提出了本次高风温试验存在的风温潜力、高风温节能作用和风温稳定性等问题,为进一步高风温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含碳球团高温还原法研究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高硅、高铁低品位钒渣的金属化率及钒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还原时间为60 min、还原温度为1 400℃时效果最佳,Fe的金属化率达80%以上,同时,可将二次钒渣中V2O5的含量提高至46.50%.  相似文献   

14.
基于鄱阳湖流域1956~2012年6个水文站的逐日流量资料,利用变差系数、年际极值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距平百分率、Markov过程多种分析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径流年际及丰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年径流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出现连枯水年的概率高于连丰水年概率;在丰枯转移的Markov过程中,平水年的自转移概率最大,重现期最短;丰水年与枯水年互转的概率最大,且出现枯水和偏枯水的概率大于出现丰水和偏丰水的概率;无论年径流处于何种初始状态,其向平水年转移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在410t/h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在一台410t/h锅炉上解决高温腐蚀问题的应用,分析了该炉产生高温腐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在热态运行的条件下对炉壁处烟气含氧量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侧二次风开度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和壁面烟气成分的影响规律,可为燃用含硫量较高贫煤的锅炉进行防高温腐蚀的技术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频轧机是工厂钻头加热扭制的常用设备,针对我单位高频轧机轧制钻头合格率低,材料消耗高,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利用超音频设备代替高频设备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能源、材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萍  龙学  李晖  曹学军  周华 《中外能源》2011,16(3):68-72
加重酸化是针对深井、超深井高破裂储层酸压改造的降低地层破裂压力的预处理技术。但因深井、超深井地层温度高,加重酸液体系的腐蚀性强,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针对四川元坝地区储层埋深大、温度高,破裂压力高等特点,开展了加重酸液类型、主体酸浓度和加重剂、缓蚀剂等添加剂的实验优选及配方优化,获得了适合元坝地区深井/超深井高温、高破裂储层酸压改造的低腐蚀性加重酸液体系。优选获得的加重酸液密度达1.8g/cm3以上,在160℃高温条件下,其动态腐蚀速率小于30g/(m2.h),放置稳定性好(室温放置8d不分层、不沉淀)、溶蚀能力好,属典型低腐蚀性加重酸液体系。元坝YB2-X井须二段4600~4640m储层,此前采用密度为1.98g/cm3泥浆两次试挤,井底压力梯度超过3.71MPa/100m,地层仍无破裂迹象,随后采用40m3密度为1.85g/cm3低腐蚀性加重酸进行试破,施工排量由1.0m3/min升至2.4m3/min,酸化吸酸指数最大达19.38L/(min.MPa),地层具明显压裂显示。采用加重酸化技术,对深井超高破裂压力储层进行预处理,可取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辅助系统运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水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必要对辅助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基于水电厂高压气系统工作原理,总结了水电厂高压气机异常启、停与相应故障对应关系,提出了高压气系统集成监测策略,并利用梯级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提供的海量数据源,建立了水电厂高压气系统的远程分析与故障诊断平台,成功诊断出水电厂高压气系统漏气故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建立高严寒、高干热、高海拔、高盐雾及高湿热的“五高”智能电能表现场运行监测系统,系统中电能表之间采用并联模式以使负载平衡,运行电能表采用模块化配置,设计周期试验方案并测试在典型环境下长时间运行的电能表性能,检验电能表的电能计量、事件参数等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梳理积累的电能表故障和误差数据,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电能表故障和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供暖系统高低层建筑直连装置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层建筑供暖设计中,常会遇到建筑内的热水供暖系统与低温供热管网的连接问题,静水压力高直接连接低区系统超压,热网供水温度低间接连接不经济。文章通过实例介绍高低层建筑直连装置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并详细介绍了其组成、工作原理及安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