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营造城市的开放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希文 《工业建筑》2006,36(9):39-42
城市空间的扬抑、开闭有序使城市充满活力与生气;城市空间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城市为人们营造人性、开放的积极空间。  相似文献   

2.
开封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前开封城市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机遇,本文以宏观和中观尺度为主,对开封城市开放空间进行了系统的空间组织,以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过渡性开放空间的使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欧洲城市规划师及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在一块闲置地被用来修建新建筑之前先用作开放空间,这是利用过渡性景观的一个例子.开放空间的"过渡性"形式似乎不符合对城市景观开发的传统理解,这种理解基于现有的开放空间的保存和长期使用.多变的社会条件、公众影响城市开发的约束作用以及减少的市政预算迫使政府重新思考他们的责任以及他们如何履行这些责任.习惯上,一个城市绿色空间是基于人均最小空间需求而进行开发的,特别要遵循欧洲绿色空间的传统形式与功能.市政研究表明,无论在衰退的城市还是在繁荣的城市,过渡性使用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正越来越引起关注.过渡性空间的利用似乎能提供应对当前挑战的十分有趣的潜在方法,然而它们在欧洲规划程序中的综合运用似乎与开放空间应是永久性的受保护的理解有矛盾.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是在新时期对一个老课题尝试进行新的诠释。本文以城市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生态文化的趋向指导下及生态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较新内涵的“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概念。文章指出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地区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空间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达到非平衡稳定状态的空间保障,是城市规划工作在物质形态方面体现生态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祝侃  马航  龙江 《华中建筑》2009,27(9):96-98
绿色开放空间的发展演变是城市环境漫长变迁的结果,不仅是对城镇规划本身深刻地了解,也有助于分析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的含义.该文研究基于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相关研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绿色开放空间与绿色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对中国的公共空间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佐 《城市建筑》2007,(6):28-30
本文通过分析欧洲城市利用其开放空间创造地域特色的实践经验,总结保持城市鲜明特色的设计策略和应对方法,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回顾了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后,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发展过程及主要阶段,总结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模式和研究内容,最后提出对我国开展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昌永 《山西建筑》2009,35(27):50-51
联系国外、国内两个著名开放空间——纽约中央公园和杭州西湖,以德州市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开放空间为例,旨在分析德州城区如何依靠城市开放空间营造城市特色,指出不同的城市开放空间应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而多样性的场所精神则组成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能够塑造出鲜明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理论的探讨,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构成,并结合实际提出建构武汉城市开发空间系统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肖永红 《建筑知识》2014,(6):206-206,209
本文分析了城市中市民喜爱的开放空间形式,提出以节约型途径进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与营建,并探讨此种类型的城市开放空间的理论基础及构景要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恩宇 《山西建筑》2009,35(19):50-51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近代开放商埠以来,中国传统城市建筑文化经历转型一整合的变革历程后呈现出的折衷主义表现,以学习借鉴这些开埠城市建筑文化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从而找寻适合当代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文化看城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如今国内"千城一面"的现状,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城市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着重论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各自的类型、两者的关系以及城市文化衰退及城市特色丧失的根源问题,以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山西建筑》2008,34(18):68-69
从社会、历史两方面阐述了城市文化的概念,概括了城市文化主要涵盖物质、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内容,从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分析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建设文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梁庭庆 《山西建筑》2005,31(3):27-28
论述了关于城市建设文化的见解,就如何提高城市建设文化品位,从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力求开阔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倪绚  朱晓飞 《山西建筑》2012,38(13):21-23
对城市开放空间及其肌理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原则、肌理设计涉及的元素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肌理设计元素组织空间构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肌理设计与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巫柳兰  江阜家 《山西建筑》2009,35(22):15-16
阐述了城市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探讨了城市文化与森林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漯河市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建设方法,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森林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鄢志国 《山西建筑》2009,35(27):44-45
介绍了桂林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阐述了桂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古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弘扬和现代化建设完美结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洋化,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城市文化塑造个性。  相似文献   

18.
The capacity of outdoor settings to benefit human well being is well established by research. Examples of restorative settings can be found throughout history and are still applied today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as healing or restorative gardens for the sick, but their wider significance in the urban public realm remains insufficiently explor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torative urban open space based on mosaics of linked and nested spaces woven into the urban fabric is presented. The concept synthesizes the theory of centres, pioneered in the 1970s and refined in recent work by architectural theorist Christopher Alexander, with material relating to soci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outdo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concept argues fo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order, as integrations of locational, directional and transitional spatial experience,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world and associated with human psychological benefit. This spatial arrangement may offer potential to resurrect people's connection with intuitively preferred forms and strengthen benefici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functioning and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The capacity of outdoor settings to benefit human well being is well established by research. Examples of restorative settings can be found throughout history and are still applied today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as healing or restorative gardens for the sick, but their wider significance in the urban public realm remains insufficiently explor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torative urban open space based on mosaics of linked and nested spaces woven into the urban fabric is presented. The concept synthesizes the theory of centres, pioneered in the 1970s and refined in recent work by architectural theorist Christopher Alexander, with material relating to soci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outdo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The concept argues fo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order, as integrations of locational, directional and transitional spatial experience,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world and associated with human psychological benefit. This spatial arrangement may offer potential to resurrect people's connection with intuitively preferred forms and strengthen benefici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functioning and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