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反应乙烯压力下制备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研究不同反应乙烯压力对EVA分子结构、树脂固含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特性粘数[η]的影响,并用热裂解法对EVA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反应压力的升高,EVA分子结构中的亚甲基质子峰开始向高磁场移动,树脂固含量逐渐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特性粘数[η]逐渐降低,并且1.533 min处的峰是EVA分子中乙酸酯基团的热裂解特征峰。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乌式黏度计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定了聚苯乙烯的特性黏度[η]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得到了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与Tg的关系。为聚苯乙烯的简易制备和Tg测试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粒子设计"理念为基础,设计具有核壳结构的醋丙乳液,用V-50,A-980和SVS组成复合乳化剂,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酸乙烯酯(VAC)为硬单体,辅以增粘树脂制备了一种新型醋丙乳液(VAE)水性胶黏剂。讨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引发剂、乳化剂、反应温度、乳胶粒结构设计等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总Tg为-10℃、引发剂、乳化剂、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0.35%、2%、2.5%,反应温度在82-86℃时,制得固含量约为45%胶乳,其剥离强度达2.3kN/m,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为30g/L,最低成膜温度(MFT)0℃。  相似文献   

4.
钴系催化剂催化异戊二烯的本体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烷酸钴(简称Co)-三异丁基铝(简称Al)-CS2为催化剂引发异戊二烯(Ip)本体聚合合成了聚异戊二烯(PI),考察了单体转化率、催化剂效率(CE)和聚合物特性黏数([η])的影响因素,并对PI的微观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o/Ip(摩尔比)为4.0×10-4、Al/Co(摩尔比)为60、CS2/Co(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为50℃下聚合48 h所得PI中1,4-结构、3,4-结构、1,2-结构质量分数分别为18.6%,41.2%,40.2%,Tg为-6.5℃;反应温度对PI的[η]影响最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η]呈下降趋势,且均小于1 dL/g;其他聚合条件的变化对PI的[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反应温度、压力和引发剂种类对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生产的影响,确定了EVA开车条件,生产了可用于注塑、预涂膜、热熔胶等的EVA产品,并从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基础性能等方面对不同产品的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乙酸乙烯酯(VA)含量接近的情况下,EV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增加,剪切黏度降低;MFR相似的情况下,VA含量增加,EVA的剪切黏度增加。高压釜式法EVA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较高,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确立了釜式法生产EVA的优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SPAN为乳化剂,进行丙烯酰胺-丙烯酸盐(钠、钾、铵盐)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了丙烯酰胺的精制方式,单体总浓度及引发剂种类等对共聚产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并采用真空共沸蒸馏法,提高胶乳的固含量。提浓后聚合物含量可达47%。  相似文献   

7.
以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和苯乙烯为原料,用乳液法合成了α—AS树脂。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做了条件试验。发现α—甲基苯乙烯含量对共聚物转化率、特性粘数[η],熔体指数MI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有显著影响。由于引入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耐热性高的特点,α—AS共聚物的Tg为131℃,比AS树脂高30℃。在助溶剂存在下,共聚物与氯化聚乙烯共混,产物α—ASC树脂具有耐热、抗冲击和耐老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PVA1788、PVA0588)复配做保护胶体,醋酸乙烯酯及乙烯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不同乙烯含量的VAE乳液。研究原料、聚合工艺和反应条件及加料方式对VAE乳液乙烯含量、固含量、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考查改性PVA对VAE乳液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初始反应温度为65℃,后期温度为70℃~85℃,最佳乳化剂含量为4%,最佳引发剂用量为2.5%,VAE乳液的乙烯含量为9%~23%,使用疏水基改性PVA代替部分保护胶体,乳液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用辐照和化学引发剂乳液聚合反应产生的四氟乙烯-丙烯交替共聚物进行了分级,并对分子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对于分级样品得到了数均分子量■与特性粘度[η]间的关系式:[η]=3.97×10~(-4)■~(0.639),这些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不是复杂的长链分支,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用氟19核磁共振测定表明:辐照共聚物在其链节中交替的不规则程度比化学法聚合的高得多。在分级样品中,不规则性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的每一级分样品的氟含量与氟19核磁共振测定的结果有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悬浮接枝法,以丙烯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荆,羟丙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一定的水油比下合成AAS三元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浓度及丙烯酸丁醇含量对合成反应及产品颗粒形态、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8小时后转化率增大的趋势较缓慢;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丁酯含量的增加,产品的相对粘度(η)下降;分散剂用量在0.5%时,可得到良好颗粒形态的产品;当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30%时,AAS树脂的Tg达最大值;由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苯乙烯—丙烯腑—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粘度法是一种利用粘度测定高分子分子量的方法。该法所使用的方程是Mark、Houwink 在其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高分子特性粘数定律方程:[η]=KM~α(1)K、α为常数,两者与高分子物种类、结构、分子量范围、溶剂性质、温度有关。M、[η]为分子量和特性粘数。K、α值的确定一般需使用单分散已知分子量的高分子物。本方法是以GPC 普适校准法与粘度测  相似文献   

12.
测定一组未分级的SAN试样的重均分子量M_W、特性粘数[η]和分子量多分散度D,然后对马克-郝文克方程[η]=KM~α中的K作多分散改正,定出SAN在丁酮溶剂中,30℃的K=3.02×10~(-4),α=0.65。  相似文献   

13.
施茹玲  周文富 《应用化工》2008,37(4):391-395
以甲醇为溶剂,以环氧树脂为引发剂,乙酸乙烯酯与甲醇的质量比为25∶3.96,反应温度为(65±2)℃,引发剂用量为0.080 2 g,反应4.5 h,以溶液聚合法制备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5×105的聚醋酸乙烯酯,经醇解得到无毒的聚乙烯醇,产品经UV,FTIR,1H NMR谱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原料质量比对醋酸乙烯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环己烷为溶剂,正丁基锂(简称Li)为主引发剂,加入有麝香草酚钡(简称Ba)和三异丁基铝(简称Al)形成的复合引发剂体系,合成了中反-高反的嵌段聚丁二烯(PB)。通过改变Ba和Al的加入时间合成了不同结构的嵌段中反-高反PB,研究了不同引发剂添加量对嵌段中反-高反结构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聚物高反式PB只有1个Tg,为-86.9℃,而嵌段PB则有2个Tg,分别为-92.7℃和-32.7℃;随着高反式嵌段含量的减少,PB总的反式结构含量降低,但高反式嵌段的反式结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用膜渗透压法测得1,2-1,4-1,2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绝对分子量,同时得到了聚合物的第二维利系数A_2、溶解度参数δ_2、Flory相互作用参数x_1;研究了立构嵌段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_n、嵌段比和溶解性能的关系,在特性粘数[η]相近时,1,2结构含量愈高的聚合物,其分子量愈大;聚合物分子量愈大,其溶解性能愈差。用GPC测得该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为M_w/M_n≈1.10。通过[η]~M_n的关系和多分散性改正后,得到了1,2/1,4/1,2嵌段比为29/42/29的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单分散特性粘数[η]~分子量M关系式: [η]=1.102×10~(-2)M~(0.807)以及该嵌段比的立体结构三嵌段聚丁二烯的第二维利系数A_2和数均分子量M_n的关系式: A_2=2.483×10~(-2)M_n~(-0.274)  相似文献   

16.
以碱为催化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共聚物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通过醇解反应制备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并利用红外、核磁、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熔体速率测定仪对EVOH树脂分子结构和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C和EVOH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醇解反应时间的增加,EVOH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温度(Tc)和熔点(Tm)逐渐升高;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EVOH树脂的Tg,Tc和Tm逐渐降低,但是EVOH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与马来酸酐半酯反应合成了改性蓖麻油树脂(HEAMACO).该树脂分子链上含有较多的可参与白由基反应的双键,经与稀释单体笨乙烯共聚合,可形成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热固性塑料。详细研究了固化反应温度、苯乙烯的含量、引发剂和促进剂的含量对所制得的热固性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及力学性能均随笨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且增加引发剂和促进剂的用量也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随苯乙烯含量的不同,该固化材料具有从软质到半硬质材料的特性,Tg介于10~60℃之间,土埋实验初步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溶液稀释法,膜渗透压法和光散射法测定了聚电解质—磺化聚砜钠盐的特性粘数[η]、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提出了在25±0.02℃下,含有0.07 N NaNO_3的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其试样的[η]与M 的经验关系式:[η]_(os)=1.200×10~(-4)M~(0.787)[η]_(L1)=1.469×10~(-3)M~(0.525)并对聚电解质分子量测定的特殊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基桥连二茚基二茚基二氯化锆(rac-Et[Ind]2ZrCl2)/MMA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共聚合,比较了甲苯、苯、正己烷、环己烷及其混合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对共聚合活性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热力学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活性和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不同溶剂体系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相同聚合条件下,当甲苯/苯体积比为80/20时,聚活活性达到最高,但产品的Tg和降冰片烯的插入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四氢呋喃(THF)或二乙二醇二甲醚(2G)为结构调节剂,研究了聚合体系中丁二烯二聚体对合成中乙烯基聚丁二烯的聚合速度、转化率以及聚合物微观结构、[η]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丁二烯二聚体的存在,不影响聚合物微观结构(THF体系)、分子量分布和单体浓度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但影响转化率、聚合物微观结构(2G体系)、[η]和表观增长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