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以往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模型,对颗粒团覆盖壁面的时均份额、颗粒分散相辐射传热系数进行了合理的修正。此外,在以往的模型中没有考虑核心区辐射换热的影响,对此给予了补充。进而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炉内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以一台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实例为基础进行了锅炉传热计算,探讨了空隙率和颗粒直径对炉膛传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于480 t/h以上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际运行时,由于床层流化不均,风室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煤现象。为了改善床料的流化质量,文中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布风板的结构进行了简化,模拟时采用三维双欧拉多相流模型,并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使方程封闭,研究了480 t/h循环流化床在不同布风板阻力下的流化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增大布风板阻力能有效改善煤层流化均匀性,减少风室漏煤。因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时,需要对布风板结构、开孔尺寸精心设计,合理增加布风板阻力。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中,炉膛壁面与床中的传热源自辐射,颗粒相对流和气相对流3部分,有关固体颗粒相传热系数的计算,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单颗颗粒模型,颗粒团更新模型和连续膜模型,但关于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则比较简单,在这些模型中,有关辐射传热部分均采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在辐射传热机理上探索尚欠不足,文中根据循环流化床密相区和稀相区的特性,分析其中的传热特点,特别是对循环流化床稀相区部分的颗粒团和对壁面的传热系数计算采用辐射双通量模型进行分析,从传热机理上建立了完整的循环流化床辐射传热模型,有助于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辐射传热机理和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某电厂16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应工况条件下的实际运行数据相比,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结合作者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和设计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几何尺寸确定,炉膛热量平衡和炉膛传热计算,考虑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不同,其热力计算方法有所不同,该方法针对采用高温分离装置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提出了计算方法可用于一般高温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计算,其余炉型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炉型特点修改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传热角度对煤粉微粒进入高温环境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初探,对沉降试验炉和煤粉炉内的煤颗粒与环境的换热及有关试验进行对照比较,其结果表明热传导是微粒与外界换热的主要形式。针对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大小不同的煤颗粒的温升速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水平较低.难以投入自动控制的问题,基于某电厂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数据和运行实例,较全面地分析了给煤、一次风、氧量、床层高度、负荷等主要因素对床温的影响。分析发现:给煤调节床温具有滞后性,煤质和煤粒径对床温也有一定影响;不同运行工况下一次风对床温可能有不同影响;氧气浓度变化可反映炉内的燃烧工况;密相区料层厚度变化会带来床温变化;床温只是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所得结论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床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了解床温调节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测量某台燃用贫煤的30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外置床热力参数及烟气成分基础上,对大型CFB锅炉外置床运行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贫煤的CFB锅炉外置床内存在燃烧现象;不同类型的外置床内吸热份额、燃烧释放热量及流经外置床的循环灰流量不同;通过建立外置床平衡方程或者直接测量外置床烟气成分均可获得满足工程精度的外置床内燃烧释放热量。该研究结果可为超(超)临界CFB锅炉外置床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燃烧及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了气体辐射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富氧燃烧下的燃烧及传热模型.在不同氧气浓度(如30%,50%,70%氧气浓度)下,分析了颗粒粒径、空隙率等对炉内传热的影响,得到各参数对富氧条件下的循环流化床传热参数影响曲线.以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为...  相似文献   

9.
从传热角度对煤粉微粒进入高温环境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初探,对沉降试验炉和煤粉炉内的煤颗粒与环境的换热及有关试验进行对照比较,其结果表明热传导是微粒与外界换热的主要形式。针对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大小不同的煤颗粒的温升速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传热特性,分析比较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煤粉炉在传热特性上各自的特点,并以实例计算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传热特性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的计算凝汽器传热系数空气侧修正系数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定的修正系数是空气含量的单值函数,即Ca=f(dGa),所以能够准确地反映空气含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将此式应用于凝汽器清洁率的测定计算,可实现凝汽器汽侧空气量和水侧脏污对传热系数影响的二者分离,为凝汽器的合理清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模型试验和现场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凝汽器管束入口蒸汽流场对传热系数、汽阻以及真空泵性能的影响,指出300MW机组凝汽器喉部出口蒸汽流场趋于均匀后,凝汽器传热系数增加,汽阻减小,真空泵入口压力降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汽轮机排汽压力降低。实践证明,在汽轮机排汽通道加装均流装置是提高机组经济性的一项有效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单螺旋槽管结构参数试验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结构参数的7根螺旋槽管进行摩擦阻力和传热的测量试验,并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约束条件;采用复合形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寻优,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在综合考虑传热和摩擦阻力因素后,找出强化传热螺旋槽管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4.
滴形管凝结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特殊的管子形状和表面是最为常用、有效的强化换热手段。该文以滴形管凝结换热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换热过程的特点及强化换热的条件。对液滴在圆管和滴管不同位置处的受力进行分析,说明不同管形对液膜层厚度的影响程度。通过回收天然气锅炉排烟余热实验,研究滴形管的凝结换热性能,分析影响换热性能的因素,并与圆形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烟气通过滴形换热管的压损小于圆管,温差大于圆管,冷却水温升高于圆管,换热系数高于圆管。采用滴形管对于强化凝结换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热声型自激励脉动燃油锅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控脉动燃烧因其周期性的强烈气流扰动,有很强的强化燃烧、强化传热作用,而且NOx和烟尘排放低,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介绍了改进型Rijke脉动燃烧器的工作原理、热力系统及降噪措施,并与常规0.5 t/h燃油锅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脉动燃油锅炉与燃油锅炉体积、形状相当,但炉膛容积、辐射受热面积,对流传热面积分别减少了55.0%、44.5%、13.5%,而传热效率提高30%强,出力达到0.7 t/h,热效率为86%,提高了2%,噪声<70 dB。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an electric field on the liquid-vapor interface during film boiling from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stagnant fluids (pool boiling). An iterative solu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shape of the liquid-vapor interface during film boiling. In each iteration step, a fourth-order Runge-Kutta integr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hape of the interface and a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lectric field. It is shown that an electric field elongates the vapor bubbles formed on this interface,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effect has to be accounted for in the existing heat transfer model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an electric field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uring film boiling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滚筒冷渣器设计中灰渣的换热系数确定困难等问题,提出利用在计算流化床和浸没表面间的换热中运用乳化团数学模型对灰渣在冷渣器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传热分析,并计算灰渣的换热系数,进而确定灰渣的各种换热方式所占的份额。计算表明,在灰渣换热过程中辐射换热占32%,导热与对流换热占68%。乳化团的换热量约为气泡辐射传热的7.7倍。  相似文献   

18.
宋正昶  牛小川 《热力发电》2006,35(12):14-18
现有的热力发电厂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常常把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看作定值,但若冷端系统为循环式供水,应考虑冷却塔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改进冷端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了冷却塔内空气饱和或不饱和时传热传质模型和冷却塔通风量计算模型,以及在对凝汽器内传热过程分析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凝汽器内换热模型。所建模型相互耦合,联立求解后可得到与凝汽器负荷、循环水量和环境条件相对应的冷端系统各点温度参数,可指导冷端系统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9.
立管冷凝强化传热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东平  梁平 《广东电力》2001,14(3):4-7,11
立管冷凝强化传热技术是利用Gregorig效应在凹槽的顶端产生薄膜冷凝,并通过凹槽有效地排液,从而达到强化膜状冷凝换热的目的。为此,对波形曲面凹槽管、垂直余弦形沟槽管、V形纵槽管、垂直光管设置纵向金属丝、立式螺旋槽管和小螺旋角的内外螺旋三角翅片管在强化冷凝热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了概述,并介绍了制备低表面能合金材料以实现稳定滴状冷凝的冷凝换热强化新技术。最后指出,立管冷凝强化传热技术在电站的立式加热器中应用,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给水温度,实现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20.
海拔高度对锅炉对流受热面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高海拔环境下气压降低对锅炉对流受热面总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锅炉对流受热面,随气压降低烟气侧对流换热系数不变,辐射换热系数减小,污染系数亦减小,但总传热系数缓慢增大,并根据对烟气动能的分析提出了低气压条件下污染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