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无机纳米氧化物(如SiO2、TiO2、Al2O3)、纳米硅化物(如SiC、Si3N4)和纳米CaCO3作为填充材料对聚合物材料物理、化学、热学、光学、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改善作用,在聚合物中加入纳米粒子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无机纳米与聚合物基功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法,直接共混法,化学接枝法,插层原位聚合法,电化学合成法等制血而成,根据无机纳米粒子,基底物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的材料制备方法,复合物可被赋予光,电,磁,催化,表面特性,阻燃特性等独特的功能性质,并就上述内容进行了较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和使用范围,并分析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散稳定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其复合的分散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聚合终年纳米复合材料作了简单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及最新进展,并对该类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熔体中分散机理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融共混制备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无机纳米粒了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机理和相关的理论模型.以及分散程度的定量表证。  相似文献   

7.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橡胶纳米复合材料4种制备方法的特点以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袁绍彦  余木火 《现代化工》2005,25(Z1):290-292
由于纳米粒子的易团聚性及其与聚合物熔体间较差的亲和性,熔融共混法一般难以使其获得单粒子的分散状态.对反应型溶剂法,母料法、超声波法等可以有效地克服纳米粒子在熔体中团聚的辅助熔体分散方法及其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徐伟平  黄锐 《中国塑料》1997,11(5):15-22
本文介绍了纳米粒子的一些特性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无机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详细概述了采用纳米粒子直接填充分散法帛备高分子基无机钠米复合材料,对纳米粒子表面处理方法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红外图谱中有 Si-O-B键、Al-O-B键、Fe-O-B键、Al-O-Si键、Fe-O-Si键生成,表明Si、B、Al3 、Fe3 及其水解产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作用的大小受Al/Si、Fe/Si摩尔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To mitigate the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and the associated global warming issues,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friendly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such as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that directly convert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in PEMFCs,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PEMs) should have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and outstanding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during operation. Although the perfluorinated sulfonic acid (PFSA)-based PEMs and some of the hydrocarbon-based PEMs composed of rationally designed polymer structures are found to meet these criteria, there is an ongoing and pressing need to improve and fine-tune these further, to be useful in practical PEMFC operation. Incorpor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fillers into the polymer matrix is one of the methods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controlling target PEM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stability, as well as proton conductivity. Functionaliz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fillers is critical to optimize the filler efficiency and dispersion, thu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PEM properties.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functionalized carbon and silica-based fillers and 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ing PEM properties. Newly constructed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compared to composite membrane containing non-functionalized fillers or pure polymer matrix membrane without fillers.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制备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的溶胶凝胶原理,基本过程及制备途径,简要阐述了其在光学材料、电子材料、生物材料、涂层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指出了其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黄增芳  瞿晓岳  陈正  马军现 《涂料工业》2012,42(7):70-74,80
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包覆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及包覆效果,包括纳米SiO2/聚合物、CaCO3/聚合物、TiO2及其他无机粒子/聚合物,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电极材料、阻燃和感光树脂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木塑复合材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唐辉  徐兴伟 《中国塑料》1999,13(7):63-67
从木材的材质特性、木材的预处理、浸渍液体的组成、制备工艺等方面着重论述了木塑复合材的制备方法,比较了木材和塑复合材的性能,介绍了木塑复合材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疏水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庆勇  王浩 《硅酸盐通报》2003,22(3):49-52,56
研究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硅溶胶为主要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了SiO2/聚四氟乙烯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分别用XRD,IR,SEM,TG-DT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涂膜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薄膜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研究表明:在复合薄膜材料中,PTFE与SiO2形成相互贯穿的无规网状结构,薄膜与基材附着力良好,表面呈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宋波 《广东化工》2011,38(6):118-119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从碳纳米管/聚合物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会逐步拓广。  相似文献   

18.
以含能聚合物(EP)和硝基胍(NQ)为原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EP/NQ复合含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比分析了EP/NQ复合含能材料及其物理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EP/NQ复合含能材料具有三维纳米网络结构,NQ沉积在EP上面,其平均粒径为49~62nm,NQ的长针状结晶消除;与EP相比,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比表面积降低,且随着NQ质量分数由40%增至60%,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比表面积由54.599m2/g降至25.02m2/g;EP/NQ复合含能材料具有单一的热分解峰特性,热分解峰温比NQ提前55~59℃,且随着NQ质量分数由40%增至60%,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热分解峰温由200.1℃升至203.7℃;EP/NQ复合含能材料的分解热显著高于EP/NQ物理共混物。  相似文献   

19.
用3种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复合体系,其中用加热还原法所得体系中Ag纳米粒子的尺寸较大(15nm),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较宽,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0nm;用室温硼氢化钠还原法得到的复合体系的吸收峰蓝移至409nm,且峰形较窄,Ag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7nm;低温NaBH4还原法所得体系吸收峰进一步蓝移至397nm,此时Ag纳米粒子粒径最小(3.5nm).将室温还原法所得Ag-PVA复合体系旋涂成膜,所得薄膜光滑、透明、均匀性好,该法适用于制备多层薄膜,以调控薄膜的厚度和光谱性质.将Ag-PVA复合体系与钛酸四丁酯(Ti(OnBu)4)的乙醇溶液交替旋涂得到Ag-PVA/TiO2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Ag-PVA层数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强度呈线性增加,但是TiO2层数的增加对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影响.Ag-PVA/TriO2有机/无机复合薄膜将金属纳米粒子、有机高分子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结合在一起,这种多层纳米结构在光电、催化功能薄膜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Sol-Gel法和用途,综述了Sol-Gel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其最新进展,展望了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杂化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