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互穿网络聚合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水凝胶,并研究了丙烯酸含量、反应温度、CaCl_2含量等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80℃,CaCl_2质量分数为0.5%,海藻酸钠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5:8时,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很好的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对pH及盐浓度敏感、自然降解速度慢.  相似文献   

2.
孙凯歌  陈鹏  贾菲菲 《金属矿山》2020,49(10):141-148
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环境友好、可处理复杂矿石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无氰提金技术,然而 该技术尚未能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其主要技术瓶颈是浸出液中的金硫代硫酸根络合离子(Au(S2O323-)无法高效 富集。为此,构建了三维多孔 MoS2-壳聚糖气凝胶(MoS2-CSA),深入考察了 MoS2-CSA 回收Au(S2O323-的性能。结 果表明,MoS2-CSA 不仅具有极好的 Au(S2O323-富集能力(高达 718.3 mg/g,于 107.6 mg/L Au(S2O323-溶液),而且可 将 Au(S2O323-原位还原为金纳米颗粒,既解决了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中 Au(S2O323-难以高效富集的技术瓶颈,同 时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提金技术中金络合离子的回收工艺。此外,MoS2-CSA 克服了纳米材料无法有效固液分离的 难点,实现了简易的回收。机理研究表明,MoS2-CSA 具有强烈的光电响应能力,在可见光激发下可产生大量光生 电子,实现了金的原位还原。研究结果为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中Au(S2O323-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硫 代硫酸盐提金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化学交联制备了聚(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钠盐)(PAMPSNa)水凝胶和PAMPSNa-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MPSNa水凝胶和PAMPSNa-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且纯化的凝胶无细胞毒性;制备的水凝胶负载过氧化氢酶后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体系能持续有效地释放氧气.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3):210-211
利用淀粉、引发剂-过硫酸铵、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黏土-高岭土制备了高吸水树脂。确定了制备该树脂各原料的最佳用量。测定了水凝胶的稳态剪切曲线、黏温性、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得出结论:该凝胶属于剪切稀释型流体;从室温上升到50℃时表现出轻微的升温稀释现象,温度高于50℃时表现出升温增稠现象;温度达到90℃时,树脂弹性模量开始明显降低,损耗模量开始上升,确定该凝胶适宜的相变温度是90℃。  相似文献   

5.
6.
水凝胶是凝胶分子在最佳条件下通过物理或化学交联而制备的亲水聚合物网络,因其具有强大的可调节机械性能、自愈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传感器材料。近年来,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人机交互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水凝胶传感器因具有良好的性能且能够实现多种信号的监测及传输,从而得到广泛研究,促进了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水凝胶基传感器电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用途的水凝胶基传感器电极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水凝胶基传感器的电极在柔性可拉伸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总结分析了目前水凝胶基传感器电极存在的不足,并对水凝胶基传感器及其电极的制备工艺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膨润土为原料采用超声剥离-自组装-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膨润土纳米片基水凝胶,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对制备的凝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该凝胶属于微孔和介孔共存材料,且保留了膨润土纳米片表面的含氧官能团。铅离子吸附试验表明:该凝胶吸附铅离子的最佳pH值范围为4~5,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比较容易进行。此外,与膨润土或膨润土基复合材料相比,膨润土纳米片基水凝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PVA)为单体,乙烯基杂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HSNPs)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硫酸(H2SO4)为溶剂,碘化钾(KI)为氧化还原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了VHSNPs-PVA/H2SO4/KI水凝胶,然后与泡沫镍组装成超级电容器。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原位红外光谱(IR)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仪等对合成的水凝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机械测试研究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制备的超级电容器进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VHSNPs-PVA/H2SO4/KI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拉伸和压缩,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够有效黏附在物体上。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制备的超级电容器质量比电容为190F/g,能量密度为6.60 Wh/kg,且具有很小的内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在1 000次恒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容保持率为96%。  相似文献   

9.
以W粉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法合成了WO3催化剂前驱体.在恒定Ar气气流下,将溶胶-凝胶法制备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制备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在电子接受体Fe3+溶液体系中的光催化分解水析氧活性,并采用XRD,IR和PL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溶胶-凝胶法所制备WO3前驱体在350℃下处理4h后所得催化剂光催化析氧活性最高.在恒定气流下,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WO3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先增加,后减少,其光催化析氧活性也是先增加后减少.即氧空位越多,样品粒度越小,PL检测信号强度越强,光催化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先印迹和后印迹方法制备2种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并考察了其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5、反应时间为240 min时,先印迹的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Pb-TMCS)吸附性能优于后印迹的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TMCS-Pb),二者对铅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45.38 mg/g和36.45 mg/g,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降低,说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浮选试验及脱附试验,研究不同矿浆温度下滑石表面上甲基纤维素脱附行为及其对滑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天然可浮性较好,甲基纤维素对滑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矿浆温度升高而增强,水洗能够减弱甲基纤维素对滑石的抑制作用,使滑石浮选回收率升高,且低温水洗时滑石的浮选回收率增加更多。使用甲基纤维素能够实现黄铜矿和滑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3.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壳聚糖(CT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成膜基质,凹凸棒石为填料,甘油为增塑剂,采用共混法制备了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3种基质的添加比例、甘油用量和凹凸棒石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FT-IR、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KGM、CTS、CMC-Na 3种主要成膜材料的配比为1∶1∶0.5,甘油用量为魔芋用量的3%,凹凸棒石用量为魔芋用量的0.4%时,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凹凸棒石发生了相互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凹凸棒石与高分子复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浮选、吸附量测试及动电位测量,研究不同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对绿泥石浮选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具有一定的天然可浮性,羧甲基纤维素对绿泥石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矿浆pH的升高而增大。羧甲基纤维素的结构对其抑制作用效果影响较大,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越低,分子量越高,对绿泥石的抑制效果越强。动电位测量及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在弱碱性pH条件下,绿泥石表面荷负电,羧甲基纤维素分子中的羧甲基也荷负电,二者之间存在阻碍羧甲基纤维素吸附的静电排斥作用,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越低,分子量越大,在绿泥石表面吸附量越高,对绿泥石的抑制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5.
喷射混凝土用高活性细掺料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工业废渣研制两种高活性细掺料 :(1 )F型高活性细掺料 ;(2 )K型高活性细掺料 .使用这些高活性细掺料替代 3 0 %水泥时 ,喷射混凝土强度可以提高 2 0 % .  相似文献   

16.
掘进工作面湿式除尘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斌  朱长义  刘仁智  张国栋 《煤》2007,16(1):15-17
阐述了矿井粉尘的危害及粉尘防治的重要性,介绍了掘进工作面湿式除尘系统巷道布置以及此系统相关设备的选型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钛铁矿和钛辉石对羧甲基纤维素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羧甲基纤维素(CMC)对钛铁矿和钛辉石都具有很强的抑制性。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CMC是钛铁矿浮选中良好的抑制剂,Zeta电位测试试验表明与CMC作用后,钛铁矿和钛辉石的表面Zeta电位都明显降低,pH值为5时钛铁矿和钛辉石对于CMC的吸附量都达到最大,但钛辉石对CMC的吸附量要明显大于钛铁矿,存在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18.
介绍某铀矿床各含水层的特征,分析矿坑充水因素,深入探讨前人矿坑涌水量预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RQD与深度的关系及RQD与渗透系数的关系,对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的公式进行修正,并建立了适合该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的水文地质比拟法。  相似文献   

19.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was introduced as a surfactant in the leaching of pure gold as well as a sulphide ore using ammoniacal thiosulphate medium. Competing with thiosulphate anions to complex with the cupric ion at the axial coordinate sites, CMC in small quantities reduced the consumption of thiosulphate in the ammoniacal thiosulphate leaching system. The dissolution of pure gold in thiosulphate solution was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CMC, and this beneficial effect became more pronounc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MC concentration up to a certain level. Extraction rates of gold and silver from the sulphide ore were improved greatly, while the consumption of thiosulphate was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CMC especially at a higher CMC concentration. The enhanced leaching perform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stabilisation of thiosulphate, likely reduced leaching passivation and the dispersion of mineral particles in the slurry system. Addition of CMC facilitates satisfactory gold extraction at low reagent consumption in thiosulphate l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