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增韧改性氰酸酯树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对双酚A 型氰酸酯树脂进行增韧改性, 通过对体系凝胶曲线和DSC 曲线分析, 确定了体系的固化条件, 并在与纯CE 比较的基础上, 通过FTIR 和DSC 曲线知道了CTBN 在低温阶段对体系固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而在高温阶段对CE 固化影响较小。通过对固化树脂微观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观测, 发现当CTBN 含量为15 %时, 改性体系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9.47 %和21.92 %, 改性体系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但电性能稍有下降。另外, 固化树脂的TGA 曲线和HDT 曲线表明树脂的耐热性能随着CTBN 用量的增大而下降, 当CTBN 含量从0 提高到15 %时, 树脂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从407 ℃降低到383 ℃  相似文献   

2.
硼酸铝晶须增强氰酸酯树脂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硼酸铝(AlBw)晶须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出氰酸酯树脂/晶须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处理和晶须用量对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耐湿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AlBw晶须不能改善氰酸酯树脂体系的韧性,反而使树脂韧性下降,表面处理的晶须均可以改善树脂的力学性能,经硼酸酯偶联剂处理后的AlBw晶须使树脂体系冲击强度提高.采用硼酸酯偶联剂对AlBw晶须进行表面处理可明显改善晶须在树脂体系中的分散性.在晶须用量低于8%时,随着晶须加入量的增加,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增大,氰酸酯树脂/晶须复合材料表现为韧性断裂并有明显的晶须拔出现象.晶须的加入使树脂体系耐热性和耐湿热性提高,加入8%的AlBw晶须使体系吸水率下降,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保持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条件下于氰酸酯树脂中掺入纳米SiC,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实验发现,纳米SiC对氰酸酯树脂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树脂的增韧效果明显,冲击强度提高了123.62%,弯曲强度提高了140.29%.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C与氰酸酯树脂结合紧密,并以纳米尺寸分散于树脂网络中.改性后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在原树脂基础上升高了12℃,并保持了原树脂良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F-48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T-IR与DSC研究了F-48酚醛型环氧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固化工艺,通过DMA、TGA、介电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对F-48酚醛型环氧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热性能、介电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48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改性氰酸酯的Tg总体呈升高趋势,最高达到255℃;改性后的氰酸酯树脂热分解温度逐渐降低;F-48环氧树脂加入量为氰酸酯质量的25%时,改性氰酸酯树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改性氰酸酯的冲击强度较纯氰酸酯树脂提高25%。  相似文献   

5.
硼酸铝晶须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硼酸铝晶须改性氰酸酯树脂的作用和效果,探讨了前期处理工艺、晶须表面处理和晶须的添加对氰酸酯树脂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少量环氧树脂共聚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晶须在氰酸酯树脂中的沉降问题,达到良好的分散效果;采用进行表面处理的硼酸铝晶须,可以使氰酸酯树脂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耐温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莹 《包装工程》2023,44(7):30-35
目的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海因环氧/双酚A型氰酸酯(BAE)和海因环氧/四甲基双酚F型氰酸酯(TBF)的固化反应行为。方法 通过Kissinger、Ozawa和Crane法对2种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DMA)评价树脂改性前后的热稳定性和热力学性能。结果 海因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均呈现双重固化放热峰,TBF体系具有相对更高的表观活化能,而BAE体系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在氮气下质量损失率为5%时的温度分别为271.6℃和403.4℃。结论 海因环氧树脂可以促进氰酸酯的聚合反应,制备的改性树脂体系可用于耐高温树脂基体和电子封装等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DSC、DMA和TGA、介电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和分子结构对氰酸酯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变了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历程,降低了氰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温度和介电性能,提高了氰酸酯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含脂环和酯键的三官能团TDE-85树脂与JF-45邻甲酚甲醛环氧树脂相比,在改善氰酸酯树脂力学性能方面较好,在保持氰酸酯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方面相当。  相似文献   

8.
引发剂引发BMI/DP共聚双马树脂基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优选树脂组分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优化低温固化双马树脂的配方。通过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特性研究,确定树脂浇铸体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固化成型工艺,测定其主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研究发现,固化工艺中的低温固化台阶对树脂的耐热性影响很大。引发剂引发改性使双马树脂的固化、后处理温度由200℃、250℃降低到160℃、180℃,并提高了耐热性,但树脂韧性下降较大。改性树脂热变形温度300℃,起始分解温度417.5℃,弯曲强度114MPa。  相似文献   

9.
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韧性及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醚酰亚胺增韧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断面形态和冲击韧性进行分析,并对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介电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聚醚酰亚胺在改善氰酸酯树脂体系韧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树脂体系的介电性能.树脂的介电性能与树脂体系的催化剂含量、固化温度和增韧剂含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容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峰  王国建 《功能材料》2007,38(A07):2849-2852
采用增容改性的思路,在共混树脂中加入小分子增容剂,通过减弱单体分子间结晶作用力的方法,改善双酚A型氰酸酯,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ADCy/BDM)共混体系的熔、溶工艺特性,得到了低熔点、能溶于丙酮等溶剂的改性树脂。随着BDM含量的变化,改性树脂在丙酮中的溶解性降低,熔点呈“V”字型变化,在n(BADCy):n(BDM)=1:1时,出现最低溶点(45℃)。未固化树脂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树脂固化提供了较宽的工艺窗口。固化树脂在BDM含量为30%和40%时,呈现出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而在50%含量时,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容改性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高于纯氰酸酯树脂,且在BDM含量40%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