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化工装置的特点,引入属性识别理论,建立化工装置危险性评价模型.聘请3位专家对化工装置危险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与置信度准则对化工装置危险性进行属性识别.结果表明,该属性识别模型适合化工装置危险性评价,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逻辑的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将基于模糊逻辑的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研究.对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中因素集和评语集的建立、隶属度函数确定、模糊算子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入降半阶梯形分布函数用于隶属度计算,选择加权平均型模糊算子用于模糊关系合成.结合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构建水电工程生态效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义一个能反映各个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小和方向的参数即指标综合影响向量,并根据实例中已经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与前人评价结论相吻合;定义的指标综合影响向量能够反映各指标对水电工程生态效应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所建水电工程生态效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影响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建立了火灾危险性评估因素集,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估因素的权重,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及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对于分析高层教学楼的火灾危险性及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糊综合法评估高层教学楼的火灾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层教学楼火灾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建立了火灾危险性评估因素集,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估因素的权重,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及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对于分析高层教学楼的火灾危险性及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通径分析,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进行精简,选取对泥石流危险性影响较大的主沟长度、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泥沙补给段长度比、流域最大相对高差、主沟床弯曲系数以及24h最大降雨量等7个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拓学方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选取大西沟地区泥石流沟,根据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计算可得到泥石流沟关于四类危险性级别的关联度分别为K1(p)=-0.2889,K2(p)=0.0344,K3(p)=-0.6265,K4(p)=-0.7504,由此可判断该泥石流沟危险性等级属于中度危险,该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时所用的刘希林模型、灰关联度方法评价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所选用的评价因子及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为减轻公路泥石流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震后潜在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是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技术基础,也是目前泥石流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以汶川县为典型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和遥感调查,遴选出震后泥石流频次、流量和地貌信息熵3个关键指标,改进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建立DNWT模型动态监测并快速提取震后泥石流物源信息;基于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采用GIS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区震后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1)提出DNWT震后泥石流物源提取模型,能实现震后泥石流判识和崩塌滑坡及其松散堆积体等泥石流物源信息动态监测与自动提取;2)结合野外调查和泥石流物质量计算数据,采用配方法,修正了震后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与震前相比,堵塞系数增加1.72~3.46倍,流量呈指数增大;3)基于对研究进行小流域划分,引入地貌信息熵,简化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参数,实现了对子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和沟谷危险程度的判断;4)研究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区,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其中高、极高危险性泥石流沟89条,占泥石流总数的39.2%,主要沿岷江干流和渔子溪河谷两岸分布,为防灾减灾的重点区,且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不宜进行规模以上开发建设,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可为震后泥石流遥感动态监测、定量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报和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它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到了致灾体的自然属性,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传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根据经验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这在实际应用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传统方法中因子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应用时需要人为确定各因子权重的弊端,而且其联系度能够刻画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变量之间微观上的相关结构。最后将模型应用到北川县7乡镇,研究表明应用集对分析法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导流工程的特点,针对水电工程导流方案决策过程中的多目标性、主体多元性和群决策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引入协商对策机制,构建冲突双方的满意函数,建立均衡规划模型和边际规划模型,协调冲突双方的利益需求,求解决策双方均相对满意的理想方案.基于熵权理论和模糊评价理论,建立施工导流最优方案度量方法,为解决多主体参与的导流方案优选提供了理论基础.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小熵分析的泥石流危险度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流域面积、流域最大高差等16个影响因素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最小熵分析理论分析各因素对泥石流性质的影响程度,消除因素间的相关性。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系统的贡献率,优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其权重。在物元理论、可拓学理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物元模型。通过对实际泥石流沟进行进行危险度等级关联度计算,对泥石流沟危险性进行了可拓学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文献评价结果对比分析,认为泥石流可拓学评价结果能较准确的反映泥石流的危险度水平,同时说明,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领域,运用最小熵分析原理进行因子优选和确定权重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权重趋势系数模糊优选法在供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跨流域调水系统中供水方案的合理选取,针对现有的模糊优选模型,通过引入评价指标的权重趋势系数,将主观权重与系统客观发展趋势有机结合,并考虑权重趋势系数对主观权重的修正,建立一个评价与优选跨流域调水系统供水决策方案的模糊识别模型.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模糊识别模型与相应的评价方法可行、实用,既考虑了决策者主观意愿、又考虑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趋势,因而使方案优选结果更切合实际,并容易据水资源系统的未来供水需求实时修正评价指标的权重趋势系数,以优选出符合用水发展趋势的最优方案,该方法很好扩展与充实了只单纯考虑主观权重的现行供水方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型空中机器人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失锁情况下的姿态估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闭环姿态补偿算法.有GPS辅助的情况下,采用组合导航算法对姿态角和地磁场矢量做出估计;当组合系统无法有效工作时,将反馈控制的思想引入姿态估计过程,充分利用地磁场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隐含的姿态信息,通过地磁场矢量误差反馈对姿态角速率测量值进行修正,进而抑制惯性导航系统误差的发散.在小型空中机器人上对算法进行实物验证,并与参考系统对比.结果显示:在GPS失锁的情况下,与开环工作模式下的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相比,新的闭环姿态补偿算法的姿态估计误差更小,使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误差积累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考虑公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影响因素具有层次性与模糊性,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文章采用项目风险量来表示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给出风险量的表达式,并详细论述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的基本步骤。最后,结合某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计算出该项目的风险量,判定该项目风险水平,列出各风险因素的总排序,以便类似项目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估是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还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滑坡灾害破坏损失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作用下砌体房屋破坏机理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导致房屋损毁和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我国山区房屋大量分布在较为平坦的泥石流堆积扇上,成为泥石流爆发时的危害对象。针对砌体结构这一山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提高其在泥石流作用下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泥石流对房屋作用特点,提出砌体结构房屋中关键承重结构的破坏模式。以墙体弯曲应力破坏准则为基础,结合泥石流冲击力与流速流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泥石流流速流深的砌体墙结构破坏模型,找出了不同砌体墙的破坏临界条件。从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砌体结构抵抗泥石流冲击能力极低。以240mm厚的墙体为例,当泥石流流速为4m/s时,一旦泥石流深度超过0.4m,受到正面冲击的墙体将会发生破坏。在考虑砌体墙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区砌体房屋优化方案。进而,通过七盘沟泥石流灾害调查中的房屋破坏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提高受泥石流作用影响的房屋的抗灾能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三角模糊数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实现提高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可靠性,对风险因素引入了三角模糊数的方法进行量化研究.考虑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承包工程项目总体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角模糊数建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判断矩阵,应用Yager第三指标原理,对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进行了排序,从而得出风险指标的权重.通过三角模糊数的方法能够实现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风险因素的数量化,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how to control debris flow innational parks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vention of thedebris flow in the area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nd a scientific strategy is introducedfor dealing with debris flows. In term of the activity attribute of the debris flow and objects protected in Jiuzhaigou, some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arrange the projects of hazardmitigation, and finally an approach is established to carry out the technology in the controlof the debris flow scientifically, reasonably and feasibly. Integrating the aforesaid strategy with methods, the pattern of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bris flow has beentheorized, in this way the mitigation hazards engineering is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view and combined with the ecology. The prevention pattern of the debris flow in nationalparks is divergent from those in other areas such as towns, traffic lines, and farmland.Afte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pattern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iteffectively controls debris flows and achieves the expected target, such as conserving the landscape resource, sustai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ecuring the visitors andresidents.  相似文献   

17.
土石不过水围堰漫顶失事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严重影响水电工程及下游的安全,对其风险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模糊事件概率理论,构建了施工导流系统随机模糊风险分析数学模型。探讨利用实测洪水序列推求堰前年最高水位序列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引入最大熵原理和变分法推导堰前最高水位的概率分布。最后,以某航电枢纽工程为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最大熵分布与水位样本拟合良好,不仅能够得到围堰挡水风险的解析表达,而且合理的评估了围堰漫顶失事风险,为施工导流标准的制定和导流系统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砂石挤密桩是饱和地震液化砂土基础处理的一种方法,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温博段的工程实际,叙述了砂石挤密桩的工艺原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