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5期的“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一文 (作者张忠苗 ,以下简称原文 ) ,对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进行了探讨 ,但原文中的一些观点值得讨论。(1)极限桩侧摩阻的确定问题原文认为桩端发生明显位移时的桩顶载荷可看作桩侧极限摩阻。基于该方法所确定的桩侧极限摩阻是原文后续讨论超长嵌岩桩受力性状 ,桩侧阻与端阻分配关系和嵌岩深度等问题的基础 ,因此该法是否可靠非常重要。原文提出该确定法主要是基于两个认识 :竖直载荷下的超长嵌岩桩的桩周土阻力是由上到下逐步发挥的 ,即侧阻先于端阻发挥 ;而且大量的试验资料显示桩端发生明显位移时的桩顶载荷值与桩侧极限摩阻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2.
关于“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5期刊登了“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现提出以下几点与原文讨论。 (1)原文以最大加载值为极限承载力 ,原文图 1(a)Q -S曲线以及表 4~ 7,均未到极限承载力 (笔者确定 ,或按 94“桩基规范”C .O .10 .2条 )。浙江“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0 -1-90 (试行 )第 9.0 .6条四的规定是在“有条件下解决工程上的应用” ,它肯定比极限承载力小 (笔者认为 :该文 4桩再加两级荷载也不会出现Quk)。桩静载荷试验确定的Quk 比两倍设计值大 3 0 %~ 5 0 %也是常见的 (桩底沉渣  相似文献   

3.
感谢刘利民、秦 然和陈如连 3位同志对“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受力性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的讨论和关注。笔者觉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讨论有利于将问题搞清楚 ,现就 3位提出的疑问 ,答复如下 : (1)首先纠正原文几处打印错误 原文图 1中“桩身沉降”应为“桩端沉降” ,图 4中横坐标单位应为“m”。(2 )顺便说明 原文 4根试桩的地质剖面如图 1。图 1 原文试桩的地质剖面示意图Fig .1Geologicsectionschematicdiagramofpileintheoriginaltext(3 )关于嵌岩桩界面的粗糙度 原文所提的泥浆护壁钻孔桩界面粗糙度差主要是指由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超长桩受力性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近几年来超长桩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软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和桩身轴力的实测资料分析 ,研究了软土中持力层为粘土层、卵石层的超长桩受力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 ,它为今后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桩长嵌岩桩的桩顶、桩端沉降量的静载试验资料分析 ,揭示了不同桩长的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受力性状及桩身压缩规律。  相似文献   

6.
陈斌等同志的“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载于《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对嵌岩桩的嵌岩深度效应和受力性状 ,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是笔者感到文章介绍不够完整 ,而且一些结论尚待商榷 ,由于笔者也做了嵌岩桩的有限元分析[1] ,所以讨论如下。 1 关于嵌岩桩的有限元建模问题原文没给出嵌岩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及相关的边界条件 ,这无疑影响原文的文献价值。原文只是假定桩身混凝土为线弹性体 (而实际上在高荷载水平下桩身砼表现为弹塑性体 ) ,岩土本构关系服从Duncan非线性弹性E -B模型且服从Mohr -Coulomb破坏准则 (嵌  相似文献   

7.
深厚软土非嵌岩超长桩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实测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软土中持力层为粘土、卵石层的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 ,得到了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发挥规律和桩身压缩变形规律 ,为今后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新跃  徐策 《工业建筑》2005,35(Z1):497-500
结合现场嵌岩桩试桩资料,对嵌岩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嵌岩深度、端阻力、桩侧阻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荷载传递机理、不同桩长的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受力性状及桩长压缩规律,得出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聂猛 《云南建材》2011,(15):270-271
软土地基嵌岩桩是当前较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但其理论分析、试验和测试研究远不能适应工程应用的需要。文章依据嵌岩灌注桩工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分析嵌岩桩在受荷时的轴力传递、侧阻力发挥、桩端阻力特征、嵌岩深度以及嵌岩桩载荷试验标准等问题,得出一些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第4期所载“大直径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一文(作者刘松玉等,以下简称“刘文”),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笔者对刘文分析整理后,取其部分绘成系数ξp与嵌岩比关系数图(图1)。ξp=qmax/fw,式中fw资料来源於文献[1]。从图1可看出ξp似与嵌岩比无关。桩基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在粘性土和砂性土中往往存在“深度效应”,对此各文献都有解释[2,3]。对於嵌岩桩的端阻力是否也存在“深度效应”,国内外文献没有明确报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嵌岩段侧阻力修正系数ξr也同样有待研究探讨。*图1 系数ξp与嵌岩比的关系Fig.1 Therelationshipbetween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选用PLAXIS有限元软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确定问题,并对试验桩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结果与现场试桩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关试验资料,分析钻孔嵌岩桩在嵌岩段的承载性状,研究其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对影响单桩桩端阻力的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于嵌岩桩,没有最优的hr∕d,必须根据岩体的强度来确定,并综合论述了常用于桩端阻力确定的方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及嵌入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建筑技术》2007,38(3):179-182
分析当前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和嵌岩深度两大问题,着重探讨嵌岩桩承载机理与桩端为倾斜岩面的嵌岩深度取值方法,并应用于具体工程,实践证明该取值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机理。研究表明,超长桩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是异步发挥且互相耦合的。同时,超长桩会产生较大的桩土相对位移,出现桩侧摩阻力软化。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的工作特性,指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斌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407-407
笔者对于论文“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有限元分析”(以下简称“原文”)能引起张忠苗教授的关注 ,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 ,表示十分感谢。现就张忠苗教授提出的问题 ,尽己所能答复如下。 实际工程中嵌岩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因素很多 ,作为原文强调的定性分析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 ,同时也为了便于与文献 [1]的试验成果进行对比 ,原文计算中考虑的是没有上覆土的纯嵌岩桩。计算范围为水平自桩中心延伸 40m ,垂直延伸至桩底以下 40m ,并在桩侧设 2cm厚的泥皮 ,在桩底设 5cm厚的过渡层(有沉渣时为沉渣 ,无沉渣时为岩层 )。相应的桩侧阻力则为泥皮单元的竖向剪应力 ,桩端阻力则为过渡层单元竖向应力。考虑到有关有  相似文献   

16.
 认真拜读贵刊 2 0 0 4年第 1期的“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原文作者开展了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这在黄土地区是原创性的工作 ,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笔者受益匪浅。为了使笔者对文中的研究思想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笔者就文中几点疑惑与原文作者商榷。原文中图 1的静载试验曲线 ,是采用 8根桩长 3 0 .5m , 80 0的锚桩提供锚拔反力 ,利用锚桩 -反力架系统 ,4台QF5 0 0型液压千斤顶同步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进行试验获得的。这中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0 0 0 7-2 0 0 2 ) [  相似文献   

17.
感谢张忠苗先生及王勇强先生对拙作“大直径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一文进行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现对有关问题答复如下:1 关于泥质软岩的概念 *笔者在原文中主要讨论了我国华东地区特别是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普遍存在的以红色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岩。这一类岩石以泥质胶结为主,在岩石学分类定名时可冠以泥质,从工程观点来看,该类岩石抗压强度低,易软化,属典型的软质岩石。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软质岩石都是泥质的,如千枚岩,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等。“讨论”中指出“新鲜的砂岩和砾岩其抗压强度有可能大于30MPa,那就不能称为软岩了”,这恰恰是笔者所要强调和区分的。因为砂岩、砾岩一般情况下(硅质的  相似文献   

18.
嵌岩桩承载性状和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现场试桩和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探讨了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认为,在不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下,嵌岩桩可表现为摩擦型桩或端承型桩的承载性状:嵌岩桩的破坏模式与桩岩相对刚度有关,破坏可发生的位置有:(1)桩岩界面;(2)桩周围岩中;(3)桩体本身。  相似文献   

19.
超长嵌岩桩的试验研究和承载力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新明  金谦 《建筑科学》1998,14(5):27-30
本文通过对超长嵌岩桩的静载荷试验、大应变动测以及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的结果分析,说明覆盖土层为软弱土的超长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桩发生弯曲失稳破坏时的临界荷载,而不是桩尖土塑性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另外,从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情况、分布曲线和分配比例,阐述超长嵌岩桩端阻力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是因为失稳破坏,并提出该桩型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新跃 《建筑技术》2005,36(3):220-222
根据某工程3根嵌岩灌注桩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分析嵌岩桩在受荷时的轴力传递、侧阻力发挥和桩端阻力特征,揭示了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及影响其承载特性的因素,得出一些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