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城市规划》2009,(5):17-20
一规划背景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图1)。  相似文献   

2.
顾红  金轶峰 《园林》2011,(4):14-17
上海外滩拥有风情万种的历史建筑群和开阔大气的黄浦江面景观,漫步在外滩1.7公里的滨水景观步道绝对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享受。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区域的孤立感,外滩地区强大的地面交通功能需求导致滨水区被分割为孤岛,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这些问题使得外滩滨水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城市公共活动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滩公共空间起源于 19 世纪后半叶的原英租界外滩,是近代中国最早一处带有休憩功能的城市滨水空间。本文基于上海档案馆藏英文文献《河滩权始末, 1845—1930》,借鉴科斯塔夫提出的“城市进程”概念,通过社会协商和空间建设的互动关系考察上海外滩公共空间的形成经过。研究发现,“西方冲击”和“华洋竞争”的二元认知框架尚不足以解释外滩公共空间的起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四方博弈是其得以“留作公用”的直接原因。因此,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城市空间建设得以突破时代局限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态空间的公共部分,它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公共空间分布广,容量大,对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上海的外滩风光带、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大连的城市绿地及哈尔滨中央大街等都为所在城市的环境增光添色.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有“亚洲第一弯”(图1)之称的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于2月23日开始拆除,标志着外滩滨水空间改造正式开始。根据“外滩改造”计划,将建设贯通苏州河两岸的外滩通道工程,建成后部分车流将被引导至地下。改造后中山东路的过境交通转入地下,地面道路宽度大大缩窄,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的日益拥堵,公共活动空间的局促,城市快速机动交通向滨水空间的挤占,高高的防汛墙对行人视线的隔绝,以及"亚洲第一弯"(上海市延安高架外滩下匝道)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了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外滩的面  相似文献   

7.
绿色公共空间是拥有活动参与的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非建筑覆盖的空间集合。以北外滩CBD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绿色公共空间的必要性,并做出研究策略及期望中的理想模式,为使用者和受众打造一片健康舒适、绿色生态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商务区。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6,(1)
公共空间系统的建构和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城市发展逐步进入精细化阶段的必然需求。而围绕高质量公共空间组织的城市"特色活力区"是增加城市凝聚力、强化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也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着力点。在典型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总结了特色活力区建构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即以完善的步行系统作为公共空间形态组织的内在逻辑,以公共空间为媒介整合城市复合功能和复杂形态要素,并通过特色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发扬来塑造特色城市景观,增强公共空间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设计》2009,(3):136-141
竹楼城市2006上海艺术双年展计划(许义兴与秦玉芬、朱金石合作)在上海外滩公共空间用竹子构筑福建土楼,螺旋的汽车坡道与城市相连,通过一个透明的巨大装置造成一个临时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0.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21,28(6):38-43
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