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偏心体外筋预应力梁的弯矩-曲率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梁截面弯矩 轴力 曲率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分析大偏心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和梁弯曲性能的通用方法。将体外筋的效应表示为作用在转向座和锚具的等效荷载 ,梁 (不含体外筋 )的内力是由外荷载和等效荷载共同引起的。根据节点位移和梁的轴力 ,计算出附加弯矩 (P Δ效应 ) ,直接加在单元的杆端弯矩上 ,近似地考虑了该效应。比较荷载作用前后转向座和锚具的不同位置 ,计算出体外筋的应变和应力。因此该方法考虑了体外筋的变形协调条件 ,同时自动地考虑了体外筋偏心距的损失。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固方式,但是计算比较麻烦,为了加快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承载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方程通过跨中控制截面的弯矩平衡以及拉-压杆模型推导得出,忽略受压区钢筋的作用和预应力钢筋和转向块之间的摩擦,假设其普通钢筋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达到屈服,将施加的体外预应力产生的梁的承载力增量单独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已知原梁截面的配筋及需要增加承载力增量的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改建工程可以直接反算其预应力筋面积,设计概念清晰明了,计算过程更加简捷,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海  黄鼎业  张平 《工业建筑》2000,30(4):34-37
通过试验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反应。如 :预应力筋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体外预应力筋偏心距的变化 ,在转向块处预应力筋受摩擦的影响等。同时利用条带法编制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程序EPRCS ,在单元刚度矩阵中 ,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 ,轴力二次矩等。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 ,采用的计算模型符合实际受力状态 ,所使用的在转向块处预应力筋摩擦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应力筋在实际受力过程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体外预应力梁受弯破坏过程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对比分析了各国规范关于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设计并完成了2根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简支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试验,编制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对2根梁进行了分析;以跨高比为主要变量,考虑混凝土强度、截面配筋状况、体外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等因素,以平截面假定为基础,根据极限状态时梁截面内力平衡条件,通过增大受压区混凝土面积建立了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的简化计算公式,并用搜集到的19根试验梁数据对该计算公式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受弯破坏全过程与体内预应力梁基本类似,但是梁破坏时体外预应力筋还未进入屈服阶段,利用各规范公式计算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比试验值小很多,与试验梁普通受拉钢筋屈服时的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相当;体外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近似呈直线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连续梁受弯性能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反应。如;预应力筋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体外预应力筋偏心距的变化,在转向块处预应力筋受摩擦的影响等。同时利用条带法编制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程序EPRCS,在单元刚度矩阵中,考虑了材料非线与几何非线性,轴力二次矩等。  相似文献   

6.
高宏  张继文 《山西建筑》2005,31(24):56-57
分析了考虑应力增量时AFRP筋体外预应力梁的自振频率计算方法,并根据自编的MathCAD程序,对AFRP筋与高强钢丝分别作为体外筋材时梁的自振频率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广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在低强度混凝土梁加固中的应用,对12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展开静载试验。结合模型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对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JGJ/T 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值100 MPa明显偏低,建议修订为170 MPa。  相似文献   

8.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通过9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的结果,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下弯矩、挠度和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简化计算方法;同时,采用此方法对国外二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良好的计算精度,为研究和设计各种体外预应力结构提供了一种可直接利用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体外筋应力增量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强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一组单跨框架梁的静载试验,总结了体外筋应力增量随荷载增长变化及其与梁跨中挠度近似成直线关系的规律;论证了由于框架柱对框架梁存在侧向约束的作用,降低了体外筋的有效预应力和应力增量,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梁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郝伟 《工程质量》2010,28(4):65-67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进行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时,基本上以无粘结预应力设计为蓝本,没有充分考虑应力增量及二次效应的影响。针对现有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存在的局限性,结合相关规范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取值、钢筋混凝土梁极限应力及抗弯承载力的的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郑毅敏  熊学玉  耿耀明 《工业建筑》2000,30(5):24-27,35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缺点和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的线型、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计算、应力增量、正截面设计和锚具及转向块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曲线型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预应力设计工程中,由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预应力筋需要布置成空间曲线。现行规范给出的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平面曲线钢索的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对于空间多曲线型钢索的预应力摩擦损失计算无明确的规定。本文对常见的几种空间曲线组合形式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通过实例对比计算,不考虑空间三维的影响计算出的摩擦损失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本文提出的公式简便而实用,其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构件中的超长空间曲线束其预应力损失通常较大,而施工误差的存在又会增加预应力损失而降低有效预应力,对结构通常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预应力结构分析中,有必要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对超长空间曲线束的预应力损失进行实测并对计算预应力损失的相关系数进行修正,以此考察实际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本文则以某连续梁桥的底板通长束为例,通过现场实测钢绞线应力以及理论分析来确定对预应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摩阻系数值,再依此进行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由施工误差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对成桥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将曲线无粘结预应力束视为位移变量直接求解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单元的有限元列式,并对用于试验的2根无粘结和2根有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钢连续组合梁进行了分析,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略小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组合梁,其原因是组合梁内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低于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而在负弯矩区采用直线配束或曲线配束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6片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试验研究,以内支座相对受压区高度和预应力配筋指标为参数,得到了加固梁的变形和体外筋应力增长规律,加固梁的跨中变形与体外筋的应力增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且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加固梁在极限荷载下的内力重分布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16.
张志彬  陈世鸣 《钢结构》2003,18(6):33-35,45
采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体外预应力作用下简支组合梁混凝土有效翼缘宽度 ,分析了剪力连接刚度对预应力组合梁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和预应力增量的效应。同时对混凝土板收缩、徐变下 ,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曹霞 《建筑技术》2009,40(2):162-165
通过4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加固的试验研究,分析框架柱的侧向约束对体外预应力梁的受力性能影响:研究框架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时梁柱相互约束的受力机理,并讨论侧向约束对梁上预应力有效量的影响等;用有限元软件进一步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以及侧向约束对体外预应力框架梁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力试验,研究了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开裂和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负弯矩区组合梁施加体外预应力后,可有效提高截面的开裂弯矩。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预应力增量很小,可忽略。一般情况下,对负弯矩截面施加体外预应力,不会提高截面的屈服承载弯矩。负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受失稳控制。把预应力作用作为等效荷载,探讨组合梁失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BS5400:Part3方法计算了预应力组合梁的失稳临界弯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极限状态下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的探讨,指出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外筋极限应力运用体内无黏结筋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有一定偏差,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在设计中如何准确确定应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