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碳酸化法制备碳酸钙晶须,使用氯化镁为晶型控制剂,主要研究了氯化镁溶液的回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初始镁钙摩尔比、反应温度、二氧化碳气体流量等因素对晶须形貌、含量以及氯化镁的回收利用效果有明显影响。较高镁钙摩尔比有利于形成形貌、含量理想的晶须,当维持较低过饱和度时,有利于氯化镁溶液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电石渣的氯化铵浸取液——氯化钙-氨水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中试装置为研究平台,分别探讨了单纯二氧化碳碳化过程和碳酸氢铵+二氧化碳复合碳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单纯二氧化碳碳化过程时间长、速度慢、粒子粗、团聚严重,其根源是氯化钙-氨水体系pH低,吸收二氧化碳反应速度慢,碳化初期不可能形成大量碳酸钙晶核,不利于粒子超细化。复合碳化过程则相反,其根源在于碳酸氢铵的复化学碳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碳酸钙晶核,有利于粒子超细化。无论是单纯二氧化碳碳化过程还是碳酸氢铵+二氧化碳复合碳化过程,氨都属于关键少数,体系难以达到氨的平衡,游离氨的离解反应都是慢速反应和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在Ca(OH)2的碳化反应过程中加入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pH、电导率在线跟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碳化反应的影响和对碳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①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在碳化反应开始后约4min~7min时,反应液呈凝胶态,体系黏度发牛突变,而在表面性剂存在下,这一凝胶化现象被消除,体系的黏度仅小幅升高;②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加速碳化反应的进行,有效地缩短反应时间;③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影响碳酸钙的结晶行为,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碳酸钙的晶形发生改变,可得到直径20nm左右、长数十到数百纳米的链球形碳酸钙晶体。  相似文献   

4.
高长径比碳酸钙晶须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制备碳酸钙晶须,考察了碳化反应温度、灰乳相对密度、添加剂用量、搅拌转速等因素对碳酸钙粒子的最大晶须长度及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反应温度为70~80℃、灰乳相对密度≤1.03、搅拌转速为200~400r/min及添加剂浓度(质量分数)为0.4%~0.6%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晶须长度为50~80μm、长径比为40~50的碳酸钙产品。  相似文献   

5.
多种晶形超细碳酸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鼓泡碳化法合成了片形、球形、链形、纺锤形、纤维状等几种晶形的超细碳酸钙粉体,并就碳化反应原料、碳化反应温度、添加剂等因素对碳酸钙晶形和粒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综合信息     
部分无机盐产品相关论文题录070201苦卤提取无氯钾镁肥技术无机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070202农用硝酸钾与菱镁水泥制品联产工艺070203过磷酸一步法制备三聚磷酸钾的工艺研究070204提钾母液制备高活性亚微米氧化镁粉体材料070205钙镁磷肥厂的清污分流技术改造070206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钙肥中有效硅070207 W/O型微乳液法制备超细球形碳酸钙070208粘土耐火材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分析070209硫酸钙晶须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0702010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开发应用0702011氢氧化镁改性综述0702012硅酸镁铝在牙膏中的应用0702013食用级氯化镁的工艺研究0…  相似文献   

7.
碳化法通常只能获得立方结构的碳酸钙。采用碳化法,通过调控反应温度、晶型控制剂种类(无机或有机)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分别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包括立方状、棒状、片状、无定型以及纺锤状的碳酸钙粒子,实现了碳酸钙形貌的可控合成。此外,对碳酸钙不同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碳酸钙颗粒的成核与生长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晶型控制剂主要对晶粒的生长方向产生影响。选取棒状碳酸钙的形成过程,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得出棒状碳酸钙晶体的形成机理是溶解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8.
碳化法制备超细球形碳酸钙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利用改进的碳化法合成超细球形碳酸钙的可行性. 考察了布气方式(板式及管式气体分布器)、化学添加剂以及CO2/N2混合气体组成对碳酸钙粒径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小气泡及CO2含量较高的混合气体有利于形成超细碳酸钙,加入少量添加剂如ZnCl2,MgCl2或EDTA可明显改变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大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碳化法,使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复合添加剂,制备含文石相的沉淀碳酸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氢氧化钠添加比例、氢氧化钙浓度以及碳化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产物中的文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氢氧化镁沉淀上的异相成核和生长,方解石相来自于碳酸钙在溶液中的均相成核和生长;氢氧化钠的加入降低了溶液中碳酸钙的过饱和度,抑制了均相成核过程,降低了氯化镁的添加比例。在碳化反应温度为30 ℃、氢氧化钙浓度为1.7~ 2.0 mol/L、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物质的量比为2.6条件下,对文石型碳酸钙的生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钙和碳酸钠溶液为原料,柠檬酸三钠为添加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西兰花状碳酸钙粉体。研究了柠檬酸三钠添加量和温度对制备碳酸钙粉体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时,柠檬酸三钠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的条件下,制得了单一的、粒度为7~18μm的西兰花状碳酸钙粉体;柠檬酸三钠添加量分别为5%,15%和20%的条件下,分别得到了六边形、飞碟状、牡丹花形等特殊形貌的碳酸钙晶粒。在反应温度为20℃和柠檬酸三钠添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制得了均匀球形碳酸钙粉体。并用多二维成核-层生长理论解释了西兰花状碳酸钙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文石晶须制备中氯化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华雄  宋永才 《硅酸盐学报》2003,31(10):940-944
采用碳酸化法制备了文石CaCO3晶须,分析了合成晶须过程中MgCl2的作用机理,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MgC2形成的Mg(OH)2胶状沉淀作为晶种促进晶须成核,并抑制了文石晶须向方解石转变。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利用回收的MgCl2溶液制备了文石CaCO3晶须,降低了文石晶须的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水热法,以硅酸钠钙为原料合成硬硅钙石晶须,通过搅拌使晶须形成高孔隙率的球形颗粒. 考察了温度、时间和原料CaO/SiO2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硬硅钙石晶须及其球形颗粒孔隙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将CaO和SiO2按摩尔比0.90~1.15溶于Na2O浓度为20 g/L的NaOH溶液中,控制液固比为30 mL/g,以300 r/min的转速在220℃下水热反应7 h以上,可制备出直径约200 nm、长径比大于20的硬硅钙石晶须,晶须相互缠绕形成的球形颗粒孔隙率最高可达93%.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某地普通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动态水热法合成纳米复合托贝莫来石晶须,考察了CaO/SiO2摩尔比、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预活化的普通粉煤灰为原料,控制CaO/SiO2摩尔比为1.0、液固比为25 mL/g,在220℃下水热反应10 h,可制备出晶须长/径比大于20的纳米复合托贝莫来石晶须,优化条件下晶须可相互缠绕成中空球形颗粒,纯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立方体状沉淀碳酸钙工艺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卫民  沈富良 《化学世界》1999,40(3):126-129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CO2流速等因素决定立方体碳酸钙的形成。当控制温度在15~25℃,Ca(OH)2固含量为5%~12%时,生成较为理想的0.1~2μm的立方体碳酸钙。研究证明,碳化率在30%以前产物呈无定形态,30%以后转变成立方体晶形,形成晶体后一定范围内与CO2的流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纳米CaCO3合成及原位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合成了纳米CaCO3悬浮液,利用pH计跟踪Ca(OH)2碳化反应过程,研究了碳化反应过程原理。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能极大地强化相间传质与微观混合,提高体系中CaCO3的过饱和度,增大其成核及生长速率。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对纳米CaCO3进行原位改性;利用TEM照片研究了原位改性过程中纳米CaCO3的成核生长机理,并考察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钙基吸收剂吸收CO2过程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婷  郭照立  柴振华  施保昌 《化工学报》2012,63(Z1):165-171
近年来,利用CaO吸收烟气中的CO2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考虑到单松弛格子Boltzmann模型(LBGK模型)在模拟多孔介质内流动时存在的不足,采用了多松弛(MRT)格子Boltzmann方法来研究多孔CaO吸收CO2的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如Damkohler数(Da)、摩尔体积比和CaO颗粒的粒径对CaO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Da越大或者摩尔体积比越大时,CaO的转化率会越来越低;另外,如果CaO颗粒的粒径越大,其转化率也将会越低。这些结论定性上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镁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碱式硫酸镁晶须,对其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合成晶须产品的适宜水热条件:硫酸镁料浆浓度为1.28 mol/L、硫酸镁和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1~4、搅拌强度为450 r/min、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化学式为:MgSO4•5Mg(OH)2•2H2O,平均长度为20~45 μm,长径比在31以上,该产品表面光滑,纤细均匀且无弯曲,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用棒状CaSO4晶须和球状重质CaCO3对聚氯乙烯(PVC)进行改性。结果表明:CaSO4晶须和重质CaCO3的质量比为2:1时,PVC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冲击强度达到50.8kJ/m2,比纯PVC冲击强度提高了64%。CaSO4晶须和重质CaCO3的质量比为1:1,其总用量为10份时,复合改性PVC的冲击强度明显高于单一改性达,到45.5kJ/m2,比纯PVC提高了46.8%。  相似文献   

19.
Carbothermal reduction–nitridation (CRN) of SiO2–Al2O3–CaO powders was performed under various firing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Ca-α sialon hollow balls composed of nanosized particl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of the samples obtained at different firing temperatures confirmed that solid spherical particles were form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action, and nanosized particles were subsequently p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se solid balls. From X-ray diffraction an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analys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lid balls initially formed at 1450°C were mainly amorphous and contained Si, Al, Ca, O, and a small amount of N. Further nitridation at 1450°C gradually converted the solid balls into Ca-α sialon hollow balls over tim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Ca-α sialon hollow balls depends on the formation of solid balls from the Si–Al–Ca–O liquid phas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CR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