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江湖通道隔截,武汉大东湖各湖泊变得相对“孤立”,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为此,武汉市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长江与大东湖各湖泊连通起来。根据大东湖目前的污染现状、工程引水规划以及长江和东湖的水质和水生生物情况,分析了工程实施对湖泊生境、水生生物、鱼类及鸟类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将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湖泊的水体置换能力、减少死水区、扩大湖泊环境容量,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创造适宜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黄轶昕 《人民长江》2012,(Z1):213-215
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表明,沿江洲滩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疫源地,沿江港口码头等占地项目可改变钉螺生态环境,有助于血吸虫病的控制;迁村腾地则使居民远离了有螺江滩,减少了接触江滩的机会,降低了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沿江开发也可能造成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而沿江水源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工程中岸线将成为钉螺孳生地。论述了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多部门协作、监测管理、健康教育和钉螺控制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行洪、引水使钉螺由垸外向垸内扩散是血吸虫病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钉螺随水流扩散规律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极为重要。首先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侧堰分流的流场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钉螺随侧堰分流扩散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钉螺随水流扩散后并不是均匀分布在流场内,而是集中分布在侧堰附近上下游以及回流区域。这一结论为安全有效地灭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治理工程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江涌  黎南关 《人民长江》2010,41(11):82-84
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针对大东湖湖泊水质恶化、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恢复江湖连通,改善湖泊水体流动性,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具体连通方案为:从上游的青山港和曾家港引长江水入东湖,由于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最终从最下游的北湖港排入长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江湖水体连通后,大东湖水系各湖的污染指标COD、TN、TP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为重建湖泊生态功能,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钉螺扩散方式及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涵闸引水灌溉时,将可能导致垸外钉螺进入灌渠,引起血吸虫病疫情蔓延。钉螺主要靠粘附于枯枝残叶等飘浮物上随水漂流,以及靠其自身特殊功能倒悬于水面随水漂流。试验表明:当流速大于0.6m/s 时,钉螺即失去吸附作用,并随水进入涵闸,以推移形式在渠道内扩散。根据水流输送钉螺的特点,提出了沉螺池及设置拦网的防螺措施,其主要作用为降低流速而使钉螺沉淀,至于粘附于漂浮物上的钉螺,则被拦网拦截于池内。在涵闸停止引水期间,即可将池内钉螺杀灭。  相似文献   

6.
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会不会使南方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向北扩展,关键在于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会不会随水流移向北方并在那里生存繁殖。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于1978至1981年的研究已经得出了科学结论:即使南水北调使钉螺迁移扩散到北方,由于北纬33°15″以北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气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有利于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我国血防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长江中下游五省洲滩有钉螺分布的面积约28亿m~2,病人每年保持在100万左右,不仅一时治理不了,而且仍有可能出现继续蔓延之势。根据实验及论证结果,兴建三峡工程将为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带来有利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可以加强长江中下游的抗洪能力,使洲滩钉螺随洪水扩散的机会和数量减少,压缩洲滩有螺面积,并为综合开发利用洲滩创造条件。三峡库区所在地原无钉螺分布,研究证明,建库后库区出现钉螺孽生场所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有利无弊,可以充分利用三峡建坝对灭螺和防病的有利因素,着手探讨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使消灭血吸虫病成为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其迁移扩散对血吸虫病的蔓延起了根本性的作用。研究水中钉螺的迁移扩散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极为重要。通过大量收集和充分理解前人的工作成果,对钉螺的生存环境及影响因素、迁移扩散方式、水利工程对钉螺及血吸虫病扩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就水中钉螺迁移扩散尚存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该工作的完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钉螺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中,由于所引长江水不满足东湖Ⅲ类水质目标的要求,需在引水口对引水水质进行处理。选取东湖武钢引水口沉砂池为取样点,在对比分析沉砂池进口和出口原水主要指标及其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主要污染物TP和TN,对絮凝剂和助凝剂种类、最佳投药量、搅拌速度、泥沙絮凝沉淀时间、不同反应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絮凝剂、助凝剂和水处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利血防工程血防监测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芸  徐兴建 《人民长江》2009,40(3):102-104
水利血防是结合水利工程,实施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为研究水利血防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开展了对湖北省阳新县富水流域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湖南省株洲市白石港流域水利血防工程、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节水灌溉水利血防工程、江西省玉山县七一灌区水利血防工程等4个水利血防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血吸虫病监测的工作,收集2003~2007年以来的螺情、疫情,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的螺情、疫情变化,分析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与其变化的关系。工程建设后,4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人群感染率等疫情明显下降,监测结果显示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扩散的影响有积极作用。水利血防监测工作为评价水利血防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