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度覆盖作为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居民区是深度覆盖薄弱且影响用户感知的主要场景,其中老旧多层居民区楼宇结构多样,覆盖场景复杂,一直是无线网络建设的难点。通过创新引入5G数字微分布式光纤直放站,成功解决老旧多层居民区选点建站的难题,在有效提升5G深度覆盖水平的同时,大规模减少信源设备的投资,实现低成本建设,精细化覆盖,形成一整套老旧多层居民区需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大型居民区网络覆盖质量,解决由于大型居民区所需RRU设备众多而导致传统拉远建设方式造成的光芯资源需求大的问题,同时实现室内外协同覆盖,提出了MDAS与"方舱"结合的建站方案,并通过与传统基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从MDAS的原理和特点着手,根据该系统试点应用情况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使用该系统和传统方式这2种建设方案的情况,总结出使用MDAS进行小区覆盖的优势,进一步验证了MDAS在小区覆盖场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居民小区覆盖解决方案探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MDAS组成、基本原理和组网方式;详细对比了MDAS和传统分布系统;详细介绍了MDAS低层建筑和中高层建筑应用场景覆盖方式;以实际案例对MDAS开通前后相关指标及2种建网方案成本分布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就室内分布覆盖场景,提出用一种新型的分布系统方式及主设备即MDAS(多业务数字分布接入系统)来充实室内分布系统可选方案。对MDAS新型室分系统本身具备的特点、信号传输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组网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与分析,并通过实际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网覆盖及分集接收的多业务实施模式等功能,采集汇总一系列有效的测试数据,有助于该新型室分系统的推广,为未来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方式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电信在CDMA和LTE网络深度覆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解决市区深度覆盖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光纤或者五类线作为传输模式的多业务数字分布系统(MDAS)深度覆盖解决方案,并对MDAS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的覆盖思路、设备性能和特点、方案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移动通信全业务发展对多业务数字分布系统(MDAS)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MDAS的原理、解决方案以及具体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徐志华 《移动通信》2014,(10):41-44
通过介绍室分网络目前的困境,提出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新思路——MDAS解决方案。原有室内分布系统是以馈线为路由进行信号延伸,而MDAS解决方案是利用五类线、光纤为传输介质进行组网,达到室内深度覆盖的目的。最后从组网和建设成本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MDAS采用数字化技术,基于光纤、网线进行传输的新型室内外分布系统,解决传统分布系统实施难、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从而充分提升数据流。以商业街场景应用为例,从原理、组网、功率有效利用、覆盖、建设施工周期、建设运维成本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MDAS与传统室外发布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多层面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0.
小区覆盖作为室外宏站覆盖的补充一环,一直是解决居民区深度覆盖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受限于投资和业主沟通等问题,在尝试了草坪灯布放天线点位,室内布放点位等方法后,采用楼间对打被证明是效果最好的一种,现已成为小区覆盖的主要建设方式。本文根据小区覆盖中日常天线的设置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算法,用来判定需要的天线数和下倾角设置。该算法既可以对已有的方案进行校正,也可以在后续的建设中给设计人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对LTE深度优化精准覆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图形化工具,进行了现场验证。该精准覆盖工具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在优化规划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性意义逐步显现,覆盖效果一目了然,可以指导天馈改造、居民区规划、天线选型等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同覆盖的绿色无线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别针对异构的无线网络和同构的广域与局域同覆盖无线网络的场景,研究基于协同覆盖的绿色网络技术。该技术能通过网络间的协同以及小区间的协同,减轻重复覆盖所带来的能效比降低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协同覆盖的绿色无线网络技术在系统能效比以及用户接入成功率方面有较明显的增益。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NB-IoT网络与需求满足度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基于有4G覆盖区域的A-GPS MR数据和无覆盖区域的仿真预测,考虑了网络制式的覆盖差异因子、不同典型场景覆盖差异因子及不同承载频率的覆盖差异因子,形成20×20 m的、可迭代更新的底层NB-IoT网络覆盖数据库,并利用最小投资算法成功实现NB-IoT网络与市场满足度评估以及最小开站规模评估,实现网络覆盖评估和投资效益最大化,加快5G的mMTC场景应用业务推广。  相似文献   

14.
无线覆盖是评估网络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覆盖范围的大小直接和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正比.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与cdma2000和WCDMA等其他制式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特点,这些优点和特点使得TD-SCDMA在覆盖方面有着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TD-SCDMA的理论覆盖半径以及影响它的覆盖能力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级仿真以及链路预算结果,提出了TDSCMDA对应的小区干扰余量算法,并从优化链路质量、降低干扰和采用覆盖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增强TD-SCDMA系统的覆盖能力,最后提出TD-SCDMA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价值小区深度覆盖问题始终困扰着运营商,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构建一套深度覆盖方案。此方案首先去发现小区深度覆盖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难点,为方案的提出夯实基础;其次,提出室内深度覆盖思路,在传统的覆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小区室内深度覆盖方式;再次,根据小区的建筑特点,构建出5种不同深度覆盖互打方案;最后,进行小区网络优化,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小区实际建设中去,为后期小区网络设计优化提供宝贵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大型住宅小区信号覆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室内覆盖工程的不足,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和理论分析,为中国联通的3G大型小区整体覆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区高低层混合居民楼区域作为无线网络覆盖难点,传统宏站无法进行有效的覆盖。本文通过采用“微覆盖、微对打”的建设方式有效解决“高低层混合居民楼”无线网络信号的深度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