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板壳支承结构提出了阻振质量、框式改进和弹性隔振3种减振措施,开展减振方案设计,并建立改进支承结构与原支承结构数值模型,以泵类设备振动激励作为输入,分析振动从支承结构向外壳的传递特性,采用数值方法研究3种改进设计方案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3种减振措施对泵类设备振动通过支承结构向外壳传递的衰减效果分别最高可达3、10、40 d B,考虑工程特性参数和质量比一定时,阻振质量工程适应性最强,但减振效果有限,弹性隔振效果显著,但工程使用难度较大,框式支承则兼顾了减振效果和工程参数影响,具有较强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桂祥  李鑫  韩超  邵骁麟  张鲲  孙磊 《核动力工程》2019,40(z1):150-154
离心泵是船舶常用动力设备,其板梁支承结构动力特性兲系着设备总体振动水平及振动特征。借助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及振动试验方法,对振动水平较高的某船用离心泵板梁支承结构迚行振动改造设计及试验验证研究。基于ANSYS结构动力学分析程序建立板梁支承结构振动分析模型,分析结构的动态特性,幵与振动试验结果迚行对比验证;基于验证后的振动分析模型,对结构迚行振动优化设计及分析,获得改造后的离心泵板梁支承结构的振动特性;依据改造方案对离心泵板梁支承结构迚行改造,通过振动测试获得结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特性改造方案可行,优化了结构动力特性,降低了结构总体振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可然  谭波  王振全 《核动力工程》2003,24(Z1):138-139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和设计输入要求,进行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介绍了该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结构的材料及性能指标.通过分析计算表明,该设计满足总体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栅格型管子支承结构的特点,对目前处于主流应用地位的拉削型管子支承板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管子支承结构方案,使其在具备栅格型支承结构要素的同时又不失拉削支承板的优点。与BabcockWilcox公司的栅格型支承结构相比,本文的方案性能更佳,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验快堆泵支承冷却系统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验快堆一回路泵支承套筒是承重设备,位于高温的热钠池中.为了限制套筒和套简内部冷钠腔室的钠温度,维持主泵正常工作温度,设置钠泵支承冷却通道.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CFD),对泵支承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模拟,通过对泵支承冷却系统冷却流道和支承结构的数值传热分析,得到了该系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验证了泵支承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流激励对于柔性支承转子的瞬态响应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气流扰动转子的物理过程,引入Muszynska流体激励力模型,建立了柔性支承转子的运动微分方程,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进气时间和进气压强对转子瞬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进气压强下,进气时间越长,气流激励力对转子瞬态响应产生的影响越大,并计算得到了临界进气时间和临界进气压强。设计并实施了转子受气流激励影响试验,试验中进气时间对转子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和转子涡动现象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核能届公认的第4代反应堆6种堆型之一,也是我国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发的新堆型,其石墨堆芯支承结构是散体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学响应和连续体结构有较大不同,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和离散性。在已经开展的抗震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HTR-PM石墨堆芯支承结构1∶4整体模型抗震试验研究,分析了抗震试验过程中测得的动态特性数据,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模型的加速度和位移变化规律:模型的加速度随着模型高度增加而增大;石墨砖的位置越高,其响应振幅越大。由结构的各种动态响应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可得,高温气冷堆堆芯支承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中国示范快堆(CFR600)氩气空间及相关结构部件进行稳态共轭传热计算,验证分析泵支承结构位于氩气空间部分的热工设计。模拟结果显示,原型设计方案泵支承结构位于氩气空间部分周向温度分布有较大温度梯度,泵支承结构靠近主容器支承径侧温度明显高于远离支承径侧,改进的结构设计减小了泵支承周向的温度梯度,为优化泵支承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核岛设备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抗震支承装置是反应堆堆顶重要的抗震和支承部件,属于安全相关级设备(LS级),其生产制造已经实现国产化,因此实现其结构材料以及焊接材料的国产化至关重要.本文就核岛设备CRDM抗震支承装置母材和焊接材料的国产化设计进行了论述,通过与国外成熟核电厂建设中采用的主体结构材料以及焊接材料在化学成...  相似文献   

10.
在对核电站辅助管道进行地震应力分析时,通常忽略管道与支承间的间隙,但对于非固定约束的支承,管道与支承间的间隙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大亚湾核电站PTR335-3/4″管道在地震载荷下,考虑支承间隙和不考虑支承间隙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支承间隙对辅助管道地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载荷下,支承间隙对管道的应力分布、极大值的位置及大小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辅助管道进行地震应力分析时,应充分考虑支承间隙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冀丽  刘勇  岳为民  冉小兵  秦戈 《核动力工程》2003,24(Z1):190-192
简要介绍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主设备支承的设计(包括设计准则、设计输入、结构特点与安装布置)、制造要求以及安装调试等.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一号机组主设备支承的制造、安装调试结果表明,主设备支承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进型压水堆1000 MW核电站(CPR1000)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抗震设计基准为0.2 g,安全余量较小;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上水平支承的设计改进结构,通过增设拉杆和连接支座,消除支承间隙,达到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抗震能力从0.2 g提高到0.3 g的目的,全面满足HAF10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核电厂核岛主设备与其支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目的是允许主设备因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引起的自由热位移和热膨胀。间隙稳定性对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役核电机组的每个换料周期中都需对此支承间隙进行测量评估,该测量评估工作花费时间长、辐射风险高。本文分析了支承间隙构成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间隙测量历史数据及工程经验提出了间隙稳定性概念及其验收准则,确定了间隙稳定性的评价流程。结合某在运核电厂稳压器支承间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为缩短间隙测量周期提供依据。该方法可缩短停堆换料的周期,减少大修测量人员的辐照剂量,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及提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提升材料利用率和避开堆内构件基阶频率,针对堆内构件流致振动(FIV)试验支承结构开展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参数寻优研究。首先建立了支承有限元模型,并将支承质量、最大应力强度和基阶频率作为优化目标,然后通过加强帕累托进化算法(SPEA-Ⅱ)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了全局寻优,最终得到输入与输出参数间的全局敏感度和帕累托解集,并给出了可行的支承设计方案。通过对支承开展多目标优化,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相关研究可为类似的支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反应堆堆内构件上支承柱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对中不好导致焊接变形以及上支承柱组件内热电偶安装不到位的原因,提出对上支承柱组件增加止口设计和端塞等设计改进,有效地避免了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为后续核电厂堆内构件上支承柱组件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抗震支承环是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的重要部件之一,本文通过CRDM抗震支承环焊接变形实例,分析了焊接变形的原因及机理,并给出了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如设计结构优化、焊接过程控制、加工工艺优化等;通过实际加工案例证明,这些控制措施能够较好地控制CRDM抗震支承环的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17.
压水堆核电厂稳压器垂直支承锚固件为一次预埋件,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超差。由于其结构较复杂,评估超差对后续稳压器安装就位的影响较为困难。本文对稳压器垂直支承结构的可调节裕量进行分析,并基于稳压器垂直支承锚固件各套管的实际超差情况,结合稳压器现场安装要求,通过模拟数值计算确定了稳压器的最佳就位位置。根据稳压器支承结构特点,提出了减小现场安装难度的优化建议如下:增加稳压器垂直支承结构中下环板套管孔径,有效增加稳压器垂直支承结构中下环板套管的可调裕量;采用球面垫圈代替稳压器支承结构中采用的平垫圈,从而放宽稳压器支承结构对地脚螺栓安装的垂直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喻丹萍  马建中  杨杰 《核动力工程》2019,40(z1):125-128
通过描述反应堆二次支承结极及其功能,介绍近年来有关二次支承结极的流致振动事件。反应堆的堆内极件比例模型试验表明,二次支承结极的流致振动响应在整个堆内极件各结极中响应最大,值得重点关注。秦山核电厂二期的二次支承结极和国内运行的主流二代核电机组的二次支承结极一致,对其迚行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其在流致振动斱面安全。最后,探讨取消二次支承结极的可行性和二次支承结极设计优化的思路,以便从流致振动的角度提高下腔室结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后续三代核电机组的二次支承结极设计改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华龙一号核电机组ZH-65型蒸汽发生器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支承方案,即对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釆用连接拉杆与液压阻尼器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针对总体设计方案和连接拉杆的热膨胀相容性进行了设计研究。相比原有二代加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本文所设计研究的上部支承在设备重量、焊缝数量、安装调试难度等方面,均有大幅优化;可有效减少支承载荷,最大减少幅度约为24%;可降低蒸汽发生器接管焊缝载荷,最大降低幅度约为28%。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支承板支撑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流致振动基础试验。试验件由49根旋转正三角形布置的模拟传热管组成,传热管两端固定,中间3处采用支承板支撑。试验测量获得了单向横流冲刷和双向横流冲刷下不同进口流速传热管束的振动特性,获得振幅、频率、临界雷诺数等关键信息。结果表明,双向横流冲刷下的传热管较单向横流冲刷下的在更低雷诺数下发生失稳,两种流动方式下传热管发生失稳时加速度峰值频率均为104Hz,该值与单跨两端固支模型的理论计算固有频率非常接近。研究结果可为传热管束流致振动数值模拟分析提供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