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加氢脱硫技术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吸附、氧化、生物等非加氢脱硫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离子液体脱硫技术将成为噻吩类硫化物非加氢脱除技术的研究热点,工业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柴油加氢与微生物脱硫过程中硫化物类型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GC-AED)技术,研究了柴油馏分加氢前后各种硫化物的变化。在加氢脱硫过程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中的硫最难脱除,催化剂的类型及各操作参数的选择应以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含量来确定。研究了某加氢柴油进行微生物脱硫处理后各种硫化物的变化,并研究了硫含量不同的柴油馏分进行微生物脱硫处理后各种硫化物的分布。可选取在加氢脱硫过程中将柴油中的硫含量降到多大时,再进行生物脱硫技术处理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燃油的脱硫技术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燃油质量标准,简要报道了机动车用汽、柴油中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详细报道了燃油的加氢、生物、氧化和吸附脱硫机理及技术。噻吩类化合物占汽油总含硫量的83%,柴油中的硫主要以苯并噻吩及二苯并噻吩形式存在。吸附脱硫将会成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燃油脱硫技术。插图6幅,数据表4张,参考文献37篇。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燃料油液相吸附脱硫机理,分析了分子尺寸选择机理、酸性位吸附机理等液相物理吸附脱硫机理的特点,指出物理吸附脱硫技术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且较难实现深度脱硫.重点阐述了π络合机理和S-M配位机理及研究现状,并对络合配位吸附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烯烃不被饱...  相似文献   

5.
加氢脱硫技术仍然是目前燃料油脱硫工艺中的主流应用技术,但由于加氢工艺的应用限制,近年来非加氢脱硫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生物脱硫、渗透汽化脱硫、萃取脱硫、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等技术都备受关注.这些非加氢脱硫技术各有优势,但又因其各具弊端,难以实现大面积工业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脱硫技术的发展,是在现有以催化加氢脱硫技术为...  相似文献   

6.
炼油厂酸性水的脱硫除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炼油厂酸性水的来源及各组分浓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种炼油厂酸性水的脱硫除氨技术及其原理,并根据酸性水硫化物和氨氮浓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和组合工艺对酸性水进行脱硫或除氨,包括硫化物浓度较低的酸性水可采用空气氧化法;氨氮浓度较高的酸性水可采用吹脱法加生物法;还有蒸汽汽提法、化学沉淀法及高效微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技术、萃取脱硫技术和氧化脱硫技术。吸附脱硫技术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且很难达到深度脱硫目的;而萃取脱硫的溶剂选择较难,且萃取的硫化物类型较少以及溶剂回收较难,使得萃取脱硫技术难以实现工业化。氧化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操作费用低,脱硫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尤其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对燃料油的氧化脱硫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以及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但氧化剂的类型和催化剂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柴油脱硫技术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内外柴油单段加氢脱硫技术和非加氢脱硫技术进行了评述.提出在发展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同时,应重点开展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离子液体脱硫技术、廉价氧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9.
汽柴油深度脱硫方法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对汽柴油中硫含量的要求以及汽柴油中的硫化物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对吸附脱硫、萃取脱硫、膜分离、生物技术脱硫、络合沉淀法和催化氧化法等几种深度脱硫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且提出了未来汽柴油深度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FCC汽油深度脱硫技术研发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C汽油作为车用汽油产品硫含量的主要来源,其深度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FCC汽油硫化物的组成,同时以代表性技术为例介绍了选择性加氢脱硫、深度加氢脱硫结合辛烷值恢复组合技术、催化蒸馏脱硫技术和吸附脱硫技术等现代炼油工业所应用的主要的深度脱硫技术,并对四种不同的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建议炼油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有装置的改扩建需要,从整体经济效益考虑,选择适当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氧化脱硫生产低硫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柴油氧化脱硫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以双氧水、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生物氧化脱硫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的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分析了各种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认为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脱硫率和柴油收率都较高,但存在氧化剂成本高、氧化态硫化物出路等缺点;而催化氧化脱硫技术采用廉价的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柴油收率达93%以上,柴油质量指标能满足欧洲Ⅱ类标准,即硫含量小于300 μg/g,因此,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今后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生物脱硫技术用于炼厂气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与液相氧化工艺的经济对比情况.所介绍的生物脱硫技术可同时脱硫和回收硫磺,并且在炼厂气中均已实现工业应用,其中,荷兰Paques公司开发的Thiopaq生物脱硫技术在工程应用上更加成熟,工业化装置已经建成多套.但是生物脱硫技术总体上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清洁柴油燃料及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燃料油中硫和芳烃对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作用及各国柴油标准的变化。介绍了柴油选择性氧化/萃取和生物脱硫技术,选择性氧化/萃取技术,不仅可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还可以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2015,44(3):279
传统的催化加氢脱硫(HDS)技术是主要的脱硫技术,为实现深度脱硫,需要新的脱硫方法作为HDS的补充工艺以高效脱除各种噻吩类化合物。介绍了燃料油的组成及硫化物的性质特点,概述了燃料油脱硫的基本策略,对HDS技术和非HDS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述,展望了非HDS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炼油厂酸性水中的硫化物和氨氮浓度较高,不仅污染了周围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场对污水的生化处理.对炼油厂酸性水的来源及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多种炼油厂酸性水的脱硫除氨技术及其原理,并根据酸性水硫化物和氨氮浓度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和组合工艺对酸性水进行了脱硫或除氨,满足了炼油厂污水处理和环保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燃料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其研究或应用的实际特点及目前燃料油脱硫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燃料油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强调在现有以催化加氢脱硫技术为主的基础上,开发可降硫的催化剂和添加剂(助剂)以及生物脱硫、萃取脱硫、吸附脱硫、络合脱硫等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经40多年发展,石油生物脱硫技术在90年代又重新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国外石油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经济性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天然气脱硫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催化、吸附及生物脱硫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将会涌现出更多经济有效的新技术,同时也会促进传统脱硫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物理方法脱硫不但能耗小,而且污染少,几乎无需在脱硫环节引入任何化学物质,既节约生产成本,又清洁生产,如膜分离技术和变压吸附技术等,是天然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燃料油中硫化物萃取脱除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萃取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技术进展。萃取脱硫法相对于其它脱硫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和辛烷值损失小等优点。针对常规酸碱洗涤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存在的问题,将新型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应用于燃料油脱硫的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途;膜科学作为一门新的科学,近年来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运用膜萃取技术来脱除燃料油中的硫化物是今后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将其它方法与萃取脱硫法进行耦合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元春  赵野 《炼油与化工》2005,16(4):5-8,19
对各种柴油脱硫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离子液体脱硫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尽管其脱硫率不高,但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能够脱除所有的芳烃和硫化物。国内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的催化氧化脱硫新技术用空气代替价格较高的过氧化氢氧化剂,属于环保绿色技术,应用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