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将治水文化挖掘、治水精神传承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将治水文化理念、价值、功能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单位文明创建水平,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代四大农书”的水利思想集中在识水思想、治水理念、水利科技、水利建设与管理、水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研习,努力挖掘治水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为水利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骆岳梨 《中国水利》2012,(13):59-60,55
洞庭湖的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史,融入了历朝历代的治水实践和精神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洞庭湖水文化。当前,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呼吁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洞庭湖水文化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治水思想是开放与发展的新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治水思想包含了新时代我国治水的目标、战略、任务及价值归宿;习近平治水思想具有丰富的的价值理念,是新时代指导我国水治理、保障我国水安全的指导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治水思想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水生态文明观,通过治水兴水节水的制度建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的建设实践中,非常关心中国水利建设。他注重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水文化中吸取精华,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治水思想。他的治水思想不仅引导中国的水文化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还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水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毛泽东确立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导思想,使新中国水文化建设获得重大发展中国水灾害连连不断,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对此,在水旱灾害频繁的湖南省成长起来的毛泽东,感受尤为深切。以大禹治水开始的中国几千年的水文化史,也给酷受读史的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仁政 《江苏水利》2004,(1):45-46,48
中国治水历史悠久,持久治水创造的治水思想与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对水事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水的问题更加关注,人们在关注水安全、水消费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水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营造水环境。当以建设水文化为灵魂。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与社会斗争和改造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治水的实践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治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治水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21世纪人类的治水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且越来越现代化,对水利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想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过去的老大、笨、粗的足满足防洪、供水的治水观念已远雹的落伍,代之而行的应是新的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的新观念。即城市治水要遵循城市长远规划;城市治水与环境治理要结合;城市治水与文化要结合;城市治水与科普宣传要结合;城市治水要体现高科技。只有治水观念转化了,水利工程才能脱下旧装换新装,才能与城市发展和建设融为一体,才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正李国英部长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下简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十六字"治水思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主线,是逻辑严密的治水理论体系,是新发展理念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统一思想,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治理工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在介绍黄河流域基本概况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黄河治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理清了黄河治水的基本历史脉络,总结了黄河治水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代表性观点;分别以治理思想和治理目标为主线,系统梳理了黄河现代治水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新时代特点及其对黄河治水的需求,提出了面向新时代需求的黄河现代治水方略,包括治水思想、治水战略和治水布局三方面,并对黄河现代治水研究作了展望。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