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边裂缺陷分析、采用模拟轧制试验的方法研究加热温度对边裂的影响、以及连铸坯晶粒粗化试验等三方面对00Cr17Ti Mo铁素体不锈钢热轧边裂的原因进行逐渐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当加热温度达到1 150℃时,晶粒开始长大,当加热温度达到1 200℃时,出现明显混晶现象。混晶导致在轧制过程中出现不均匀变形,经过精轧后出现边部层状结构以及边裂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李国平  张威  李俊  范新智 《特殊钢》2010,31(1):36-37
S31803双相不锈钢(%:0.019C、22.50Cr、5.40Ni、3.15Mo、0.18N)200 mm连铸坯热轧成5 mm卷板易产生边裂。通过控制钢中S含量≤0.005%,加RE-Si-Fe合金变质硫化物,将钢中氧含量由53×100-6降至26×10-6,提高铸坯等轴晶比例,控制铸坯加热温度1150~1250℃,有效地防止5 mm热连轧卷板边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热轧Q195带钢过程中存在边部裂纹缺陷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边裂的统计分析、原料坯的成分检验,对其形成原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坯中C、Mn、Si等元素的含量对热轧带钢边裂缺陷的影响明显,采用了钢水成分调整工艺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带钢边裂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轧中厚板出现的边裂缺陷,研究了其形成原因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钢中[A1]、[N]控制不当,生成的[A1N]析出造成晶界脆性,连铸机二冷水冷却不均,结晶器振动偏摆量过大是边裂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中[A1]、[N]的含量、合理降低连铸机二冷水量和优化结晶器参数等措施,减少了边裂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在生产200系不锈钢过程中,20LH和20L11两个品种经常出现边裂缺陷的问题,分析了边裂产生的原因.结果认为,铸坯加热制度不合理导致热塑性较差是热轧板边裂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加热制度措施,即铸坯出炉温度从1220℃降至(1210±5)℃,铸坯在炉加热时间由260 min降至200~240 min,20LH和20L11不锈钢热轧板边裂比例稳定降至3%以下,铸坯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高氮不锈钢在试制生产过程中常出现边裂问题,通过对边裂部位的断裂形貌的观察,断裂部位夹杂物、组织特点及相成分分析,逐步确定该钢边裂的原因:高温区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变形不协调,钢中存在大量的碳氮化物、夹杂物,高温塑性低,道次变形量过大时产生相界裂纹并扩展。通过控制热轧过程道次变形量、钢中氧含量、硫含量,控制热轧边裂。  相似文献   

7.
980 MPa级双相钢在冷轧工序轧制过程中易在热轧下线卷的带尾发生边裂,主要原因为贝氏体的生成和碳化物的不均匀析出。贝氏体的产生主要原因为热轧卷取温度高于贝氏体相区,钢卷边部温度较低,进入贝氏体相区。碳化物的不均匀析出的原因为钢卷在热轧工序下线后,温度下降通过铁素体区,铁素体生成,碳化物析出;同时,边部冷速较快,碳化物无法完成均匀化分布和球化。贝氏体、铁素体与贝氏体结合处和碳化物偏聚区在冷轧轧制过程中容易形成裂纹。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裂纹在带钢张力和辊面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沿原裂纹形成方向扩展,严重时导致断带。通过提高热轧带尾卷取温度,下线后进入缓冷坑或降低热轧卷取温度可以抑制以上3种裂纹源的产生,减少边裂,降低断带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膨胀仪研究了微量铜和砷对连续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Ti-IF钢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模拟研究了微量铜和砷对不同热轧终轧温度条件下TiIF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几乎不含铜和砷的Ti-IF钢相比,铜、砷的质量分数为0.08%、0.04%的Ti-IF钢中的铜和砷显著提高连续加热过程中Ti-IF钢奥氏体相变的开始温度和连续冷却过程中铁素体相变的结束温度。这主要是由于砷是封闭铁基奥氏体区的元素。由于微量砷提高铁素体相变的结束温度,导致铁素体晶粒尺寸反常粗大。因此,对于残余砷含量较高的Ti-IF钢,应适当控制较高的热轧终轧温度,以避免形成粗大的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加热制度对316L铸坯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氏体不锈钢316L中的δ铁素体含量对其表面质量、热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了连铸坯加热过程中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16L中δ铁素体含量、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316L连铸坯热轧前加热温度在奥氏体单相区以下时,铁素体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温度越高,同样的加热时间其铁素体含量越少;当加热温度处于铁素体+奥氏体双相区,随着时间的延长,铁素体含量也在逐渐减少,但没有单相区加热时降低的明显,适量δ铁素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先进高强钢的种类以及缺陷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表面黑点和边裂两类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认为黑点缺陷是热轧氧化铁皮酸洗不净造成的;而连退带钢边裂缺陷遗传自酸轧边裂。热轧氧化铁皮黑点缺陷可以通过加大破鳞机延伸率并优化酸洗工艺参数进行控制;边裂缺陷可通过在ODS订单设计系统中建立双切边路径,有效阻断边裂缺陷的遗传性,消除断带事故,确保先进高强钢边部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厚板边裂成因的研究,认为钢水精炼后N元素含量增加导致钢水浇铸过程氮化物沿晶界析出,导致700~900℃铸坯脆性增加是引起中厚板边部裂纹缺陷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铸机边部遮蔽技术提高板坯角部在拉矫过程中的表面温度,从而解决中厚板边裂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殷胜  蔡晓辉  朱红丹 《特殊钢》2014,35(5):47-49
通过真空感应炉熔炼和浇铸的50 kg锭锻成40 mm×150 mm坯和热轧成10 mm板以及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开发的低硅Nb-Ti微合金化双相钢(/%:0.082C,0.15Si,1.20Mn,0.010P,0.002S,0.020Nb,0.015Ti,0.045Al,0.0035N)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组织(11%马氏体+89%铁素体)和力学性能(抗拉强度682 MPa)。并通过铁水脱硫-260 t BOF-LF-RH-230 mm×1300 mm连铸-热轧工艺试制了低硅双相钢(/%:0.075C,0.15Si,1.16Mn,0.012P,0.003S,0.016Nb,0.015Ti,0.033Al,0.0043N)3.5mm板。结果表明,精轧出口温度810℃,水冷至700℃,空冷4.5 s,卷取温度150℃时,该钢的组织为15%马氏体+85%铁素体,晶粒度12~12.5级,抗拉强度672~692 MPa,伸长率24.0%~28.5%,屈强比0.65~0.67,钢板冲压成塑性能优良,制造的轿车轮辐弯曲疲劳性能15×104次。  相似文献   

13.
8~10 mm J55石油套管用钢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20 t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87 mm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通过在原有0.015%~0.025%Nb微合金化钢的基础上优化J55石油套管钢的成分(/%:0.16~0.18C,0.5~0.7Mn,≤0.20Si,≤0.025P,≤0.010S,0.03~0.04Cr, 0.01~0.03Ti,0.005~0.010Nb),转炉出钢加200~400 kg铝镁钙预脱氧、精炼过程喂铝线深脱氧,T[O]≤20×10-6时钙处理,板柸加热温度1 100~1 130℃,终轧855~860℃,轧后快速冷却,(610±10)℃卷取等工艺措施,成品钢板屈服强度437~465 MPa,抗拉强度549~575 MPa,伸长率30%~36%,-20℃冲击功60~96 J,180°冷弯合格,各项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试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0.006C,3.28Si,0.22Mn,0.030P,0.007S)的生产流程为180t BOF-真空精炼-230mm×(900~1750mm)板坯连铸-热轧成2.02mm板,冷轧成1.65mm板。从热轧基板的边部组织、力学性能、剪边以及断口显微形貌和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冷轧高牌号硅钢中边裂的成因和机理。结果表明,高牌号硅钢冷轧板边部裂纹为解理断裂,热轧板料边部的存在混晶组织而导致塑性下降、圆盘切边引发撕裂带的裂纹和小凹坑是引发冷轧边裂主要因素;另外,边部断口处S和Mn的偏析也是引起边裂裂纹的重要因素;通过热轧过程减小边部与中部温差,热轧后圆盘剪刀片侧间隙由410μm减少到280μm,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从380 A/3 Hz改进为350 A/6 Hz等工艺措施,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板边裂发生率由原来的14%下降至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热送铸坯钢板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热送铸坯钢板表面裂纹主要在轧制环节中产生;降低铸坯加热炉温度,减少铸坯加热时间等措施可使热装热送铸坯轧制钢板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马良  荣哲  项利  仇圣桃  赵沛 《特殊钢》2013,34(4):59-61
2.9 mm热轧3%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板(/%:0.004 6C、3.04Si、0.32Mn、0.49Als、0.004S、0.013P、0.0042N)由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紧凑式带材生产线)流程:120 t BOF-70 mm CC-热轧工艺生产。热轧终轧温度872℃,卷取温度683℃。铸坯及热轧板的组织和夹杂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铸坯组织为典型的贯穿柱状晶组织;热轧板边部为再结晶组织,中部为纤维组织带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夹杂物为铸坯-Al2O3, AlN和Cu2S+MnS;热轧板-Al2O3, AlN,AIN+MnS和Cu2S+MnS。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低碳(C≤0.12%)Nb-V微合金化S500QL高强度钢板,使用120 t BOF+LF+VD的洁净钢冶炼工艺,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950~1 070℃区间轧制,第二阶段开轧≤890℃、终轧≤850℃)及轧后以7~20℃/s的冷速在线直接淬火(DQ),经620~670℃,3 min/(mm·T)回火生产...  相似文献   

18.
2 mm窄带钢Q195L (/%: ≤0.08C、0.05~0.10Si、0.30~0.40Mn、≤0.035P、≤0.035S)的生产流程为80 t转炉-钢包合金化和软吹氩-150 mm×150 mm方坯连铸-窄带轧制工艺。金相、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窄带钢边裂分析表明,边裂处存在FeO和网状裂纹。通过控制钢水氧含量从原≤80×10-6 降至≤60×10-6 ,吹氩时间从≥3min增至≥5 min,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从原25~35℃降至15~25℃,加热炉两侧温差≤40℃,减小冷却水嘴间距,增加一次立轧压下量2~5 mm等工艺措施,防止了该钢边裂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瑜  漆鑫  杨春雷  张红斌 《特殊钢》2016,37(1):29-33
Q235B钢(0. 11% ~0. 17%C)10~20 mm热轧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50 t转炉-吹氧-(2。0 ~ 230)mm x(900 ~ 1 600)mm板坯连铸-热轧工艺。分析表明.Q235B钢热轧板表面裂纹来源于铸坯纵裂。统计分 析了成分、钢水过热度、拉速、连铸二冷水量、保护渣等对连铸坯纵裂的影响。通过控制Mn/S≥40,钢水过热度 15-35 °C,拉速1. 15 m/min,按季节调节二冷水量,釆用熔点≥1 100 °C,粘度0.20 ~0. 32 Pa .s,碱度≥1. 10的保 护渣等措施,使Q235B钢热轧板表面纵裂纹由3.51%降至W0. 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