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迎君 《河南冶金》2020,28(2):15-17,37
CrMo系列作为汽车和机械重载的传动部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弯曲疲劳、耐接触性等性能。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材组织心部和边部温度差异很大,加之冷床上下温度的差异,使棒材通条上下表面出现很大的组织应力不均匀性,在冷剪剪切后,圆钢出现侧向弯曲。宣钢针对35CrMo钢系列出现的弯曲问题,引进穿水冷却工艺,实施35CrMo钢轧后快速冷却。经过对冷却工艺的优化,Φ20~32 mm 35CrMoA钢成品每米的弯曲度小于4 mm,小规格35CrMoA钢系列的弯曲度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42CrMo汽车用钢轧态硬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热锯后快速下线、冷床增加保温罩等措施,使该钢缓冷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避免了产生硬度较高的贝氏体转变,满足了用户对该钢硬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岭  孙传水 《山东冶金》2003,25(1):43-46
通过改变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研究了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低碳C-Mn-Nb钢的力学性能(σs,σs,δ5)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轧低碳C-Mn-Nb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决定于钢的碳当量;随轧后冷却速度的提高,σs,σs,提高,δ5降低。  相似文献   

4.
5.
控轧工艺对Mn-Mo-Nb-B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连登 《钢铁研究》2004,32(4):43-46
以 6 2 0MPa、6 90MPa、780MPa三个级别的钢板生产为例 ,研究了Mn -Mo -Nb-B系超低碳贝氏体钢 (ULCB)钢坯加热、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时效处理诸因素与钢的力学性能的关系。对三个强度级别的ULCB钢的合金成分与生产工艺提出了设计方案。研究表明 ,在适当的工艺制度下 ,在较低的碳当量基础上可以获得满意的强度与韧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热力模拟实验及相变实验,设计了钒微合金化MG700高强锚杆钢的合理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具体为:采用970~1 050℃进行粗中轧、800~840℃进行精轧的控制轧制工艺,以及采用中轧和精轧之间穿水冷却,控制终冷温度820~850℃、精轧后空冷的控制冷却工艺。上述控轧控冷工艺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MG700锚杆钢的屈服强度稳定为720~760 MPa,抗拉强度稳定为885~925 MPa,断后延伸率稳定为17.5%~19.0%,综合力学性能优良。MG700锚杆钢的微观组织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铁素体晶粒直径介于0.60~13.64μm之间,平均直径约为3.86μm。研发的新型MG700高强锚杆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特征满足煤炭行业锚杆用钢的相关标准,可为同类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试验钢SCM435(/%:0.33~0.38C,0.15~0.35Si,0.60~0.85Mn,≤0.025P,≤0.025S,0.90~1.20Cr,0.15~0.30Mo)盘条的生产流程为80t BOF-LF-280 mm×325 mm铸坯-160 mm×160 mm热轧坯-热连轧成Φ16 mm盘条。试验研究了160 mm×160 mm热轧坯由常规轧制工艺(开轧1060℃,精轧930~950℃,吐丝860~900℃,冷却速度0.5~0.6℃/s)和控轧控冷工艺(开轧1060℃,精轧820~850℃,吐丝780~820℃,冷却速度0.4~0.5℃/s)对SCM435钢热轧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轧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减小,钢热轧盘条的组织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常规工艺轧制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952 MPa,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817 MPa,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刚  解国宏  余驰斌  叶传龙  曾萍  宋平  苏毅  陈良 《钢铁研究》2003,31(2):30-32,48
探讨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含Nb-Ti微合金汽车用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带钢成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实测,主要分析了不同变形程度,不同终冷温度及不同轧后冷却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的室温力学性能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控轧控冷工艺对建筑用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Nb、Ti的微合金钢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时,钢的强度较多边形铁素体明显提高,高温强度也较高,但韧性值有所下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能够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建筑用耐火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个普通C-Mn钢种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下普通C-Mn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自从引进连铸精炼设备后,包钢开始着手开发新钢种的工作,1997年11月起到1998年3月间,采用不同生产工艺,试制冶炼35CrMo钢5炉,42CrMo钢4炉,分别轧制成几种断面尺寸的锻造钢坯,经检验各项指标完全合格.本文着重阐述了产品试验过程及结果,并对其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朱永平 《柳钢科技》2009,(4):101-103
介绍了高线车间轧制Ф5.5mmER50—6焊丝钢时的控轧控冷工艺情况,以及所取的效果。着重介绍了ER50—6焊丝钢轧制过程中的终轧温度、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品种钢的综合性能的影响,建立的控轧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李文卿  王轶文 《钢铁》1992,27(4):46-50
对微合金化中碳钢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试验;测定了各项力学性能及先共析铁素体最f_α、铁素体平均截线长度d_α、铁素体平均自由程λ_α和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S_(oj),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微合金化中碳钢力学性能与组织参量间的关系,对力学性能非线性回归方程的幂指数做了优化,得到优化的定量关系式;探讨了控轧控冷中碳钢的强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索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为了得到理想的性能,需要得到对应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崔栋梁  邹树松 《河北冶金》2012,(5):17-19,21
通过测试DH36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其不同变形量及变形温度条件下单道次轧制后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比进行了测定。结合控轧控冷生产实践与分析现场轧制数据,认为DH36钢的最佳终轧温度为800~830℃、冷却速度5~7℃/s、最佳终冷温度685~715℃,在此工业条件下生产DH36钢的低温冲击韧性符合船级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比试验了铸坯的轻压下量(0~8 mm)及拉速(0.42~0.49 m/min)对42CrMo钢Φ195 mm轧材低倍组织和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42CrMo钢过热度控制在20~30℃,二冷比水量0.30 L/kg,结晶器电搅100 A/1.5 Hz,末端电搅400A/8 Hz,连铸拉速控制在0.49...  相似文献   

18.
转炉工艺生产42CrMo汽车曲轴钢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钢公司开发转炉工艺生产42CrMo汽车曲轴用钢的工艺特点、关键技术,对该钢种的主要技术质量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工艺与电炉工艺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钢(/%:0.19C,0.17Si,0.44Mn,0.004S,0.007P,0.041Als),由60kg真空感应炉熔炼,锻成120mm×140mm坯,轧成80 mm×80mm坯,再轧成4 mm×100mm成品。试验了950℃、800℃终轧和轧后水冷、空冷对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1000℃开轧,经二道次轧制,800℃终轧,以32.33~37.50℃/s的冷却速度水冷,工艺最佳,低碳钢珠光体为89%,铁素体晶粒尺寸38 nm达到了铆螺钢ML45级别。950℃终轧,水冷,力学性能达到了ML40级别。800℃终轧,空冷钢的力学性能也能达到ML30级别。  相似文献   

20.
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却条件对42CrMo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素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其中,针状铁素体使钢的组织细化、韧性提高。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快会形成网状铁素体组织,在高温区冷却速度慢会形成块状铁素体组织。这两种组织使钢的力学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