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高中数学是逻辑性强且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空间观念、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加以有效应用。文章从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转变学习方式、加强课后练习的指导等方面入手,探究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微课是一种简短及完整的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和利于自主学习等。信号与系统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即教学内容筛选、微课教学实施方法和微课教学效果考核三个方面。随"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需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在当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实际教学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就十分必要,而微课就是其中一种。为能够对微课应用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本文选择我班级在实施微课前与实施微课后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比较,从而研究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效果,为教学中更好寻找有效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载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将知识情境化、可视化、明了化,以满足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其"微"体现在微内容、微过程、微体积等。由于其"微",便于网络传送和智能手机等"微"设备使用,成为高等继续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成员。但目前微课的规范化、体系化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合理运用微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情景教学突破重点和难点,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机动且高效,促进师生交流。同时,微课应用于经济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还需注意要明确微课应用的目标,完善微课应用的软硬件条件,注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避免微课应用流于形式。以中级微观经济学为例,提出了微课应用到经济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策略:运用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进行课程设计,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精品微课,应用课程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5)
微课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文章研究了微课的意义和特点,从微课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阐述了高职院校应用数学的微课建设思路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4)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应用于初中教学工作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微课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提高课后学习与课堂学习的默契度,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4)
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其要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讲究对教学方法的钻研与改进。微课是人们利用现代化社会中盛行的网络资源,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文章从阐述微课的特点与作用入手,进一步展开了高中语文在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描述,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巧妙利用微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微课来创设具体的历史教学情境,将微课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深入到了课堂的内外,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融入到历史教学情境中,从而品味历史的真谛。微课设计要体现内容和价值的统一,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趣味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如此,才可构建互动高效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4)
<正>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微课就是其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高效教学模式。不同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微课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其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利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以期能够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1.做好微视频制作,重视学生反馈第一,确定微教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过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