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膀胱癌化疗药物增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平  周维英 《金属学报》2019,24(9):1060-1064
近年来化疗耐药严重制约着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居高不下。因此,逆转膀胱癌化疗耐药性,寻找有效的化疗增敏靶点并探究其机制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选择辅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吉西他滨、阿霉素、表柔比星等。目前实现这些药物化疗增敏的靶点基因和分子在膀胱癌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状态,且通过这些靶点实现增敏的机制也各有不同。本文将就膀胱癌化疗药物增敏靶点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膀胱癌的化疗增敏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雷  李轶枭  万波  曾青 《金属学报》2018,23(5):510-516
目的:探讨miR-200c表达与膀胱癌细胞阿霉素(DOX)耐药的关系。方法:过表达或抑制miR-200c表达后,检测DOX对膀胱癌细胞(RT4、RT112、T24和TCCSUP)生长抑制作用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R-200c对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检测Wnt/β-连环蛋白信号激活剂Wnt3a干预对miR-200c诱导膀胱癌DOX耐药作用的影响。结果:抗miR-200c转染后,T24和RT4细胞DOX的耐药性显著下降。DOX干预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抗miR-200c转染组膀胱癌细胞凋亡和S期积累明显增加。此外,抗miR-200c转染组膀胱癌细胞中Dkk1,Kremen2和sFRP2等Wnt/β-连环蛋白信号的负调控蛋白表达明显升高,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活性明显下降。Wnt3a干预能够拮抗抗miR-200c转染的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miR-200c表达与膀胱癌细胞DOX耐药密切相关,且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激活介导了miR-200c诱导的膀胱癌细胞DOX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体内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4T1-Luc)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生物发光法(Bioluminescent method, BLM)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及Annexin V/PI 双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4T1-Luc细胞接种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制作原位乳腺癌模型,纳米雄黄(4和 8 mg·kg-1·d-1)灌胃治疗 20 d,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连续动态观察小鼠乳腺肿瘤生长变化,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块称重,并制片HE染色和CD34标记观测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新生血管形成及坏死改变。结果: MTT法和BLM法检测显示 1.56~50 μg/mL 纳米雄黄体外显著抑制 4T1-Luc 细胞的增殖(P<0.05);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染色显示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改变。体内纳米雄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4T1-Luc原位乳腺癌的生长(P<0.05);肿瘤组织制片观察,经纳米雄黄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细胞核分裂像和微小血管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内部呈显著的坏死改变。结论: 纳米雄黄体外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主要通过减低原位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笑  李佳鸿  王秀楠 《金属学报》2016,21(2):160-164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顺铂和卡铂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杀伤效果。方法: 选取4种膀胱移行癌细胞5637、J82、T24和253J,分别用奥沙利铂、顺铂和卡铂 37 ℃ 培养12、48、72 h 后,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每种药物IC50值及细胞活力,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参数进行检测,比较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5637、J82和T24细胞系中,顺铂治疗后IC50剂量和细胞活力均低于奥沙利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3J细胞系中,奥沙利铂IC50剂量和细胞活力均明显高于顺铂和卡铂(P<0.05);而卡铂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顺铂和奥沙利铂(P<0.05),但顺铂和奥沙利铂之间细胞调亡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沙利铂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效果优于顺铂和卡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猪苓多糖对人T24 膀胱癌细胞内钙离子(Ca2+) 浓度的影响, 探讨猪苓多糖抗癌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人T24 细胞经钙荧光指示剂(calciumcrimson-AM) 负载后,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猪苓多糖作用前后细胞内Ca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猪苓多糖低剂量(0.2 mg·L-1) 使T24 细胞内Ca2+降低, 高剂量(>1 mg·L-1) 使T24 细胞内Ca2+升高, 最后维持在高钙水平上。猪苓多糖主要促进细胞核内Ca2+升高, 细胞浆Ca2+无明显改变。结论 猪苓多糖可引起T24 细胞内Ca2+水平的显著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内, 提示猪苓多糖可能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SD大鼠膀胱肿瘤模型,观察4-羟苯维胺酯(4-HPR)的对大鼠膀胱肿瘤的干预效果。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造模组(B组)、造模处理组(C组、D组、E组),处理组分别予以4-HPR、阿霉素(ADM)、卡介苗(BCG)行膀胱内灌注。给药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膀胱肿瘤中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 ;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 标本病理结果提示4-HPR、BCG、ADM对MNU诱导肿瘤的发生有明确的干预效果(P<0.05)。4-HPR能有效抑制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并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4-HPR、BCG、ADM对MNU的致癌过程均有干预作用,4-HPR与ADM、BCG的抗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且其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为添  陈晟  汪亮  曾剑 《金属学报》2020,25(6):618-624
目的: 分析灯盏花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 检测25、50、100 μmol/L灯盏花素处理后A549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及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改变,用A549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日腹腔注射10 mg/kg和20 mg/kg灯盏花素,每周观察肿瘤的大小、裸鼠体质量,第21天时处死小鼠,获取瘤体,Western blot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分析Bax/Bcl-2比值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内Caspase-3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灯盏花素增加A549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检测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处理后,Caspase-3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能够显著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表达,致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第14和21天时,肿瘤大小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裸鼠的体质量无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能够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而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加。TUNEL染色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处理后,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结论: 灯盏花素能够在体内外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灯盏花素通过上调Bax的表达和抑制Bcl-2的表达,增加Bax/Bcl-2的比值,激活Caspase-3,达到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胆囊癌荷瘤鼠模型,利用构建的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mda-7作为载体,观察MDA-7/IL-24基因对胆囊癌荷瘤鼠的作用,为胆囊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构建荷瘤鼠模型,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作用于荷瘤鼠。通过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了解MDA-7/IL-24基因作用后的效果。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取出肿瘤通过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Ad.mda-7组裸鼠胆囊癌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PBS组和Ad.GFP组 (P<0.01);Ad.mda-7组裸鼠长期生存率为 62.5%,明显高于PBS组和Ad.GFP组的35%(P<0.01);Ad. mda-7组治疗后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Ad.mda-7能够明显抑制Ki 67的表达(P<0.01)。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 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胆囊癌荷瘤鼠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Ki-67的表达,从而提示MDA-7/IL-24基因能够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卢林明  周珏  张根葆 《金属学报》2012,17(5):491-496
目的:研究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I(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I,AHVAC-I)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荷瘤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及瘤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浓度为1×107个/mL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悬液 0.1 mL 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待其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阳性对照组、AHVAC-I高、中、低剂量组,隔日连续给药5次,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增殖指数,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AHVAC-I在 1.0 mg/kg 剂量时对SGC-7901细胞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 42.2%;在 3.0 mg/kg 剂量时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达 78.5%。实验组肿瘤内Ki-67阳性细胞数量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AHVAC-I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烯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 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 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 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 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250.6)和(92.3±73.6) 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 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 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肝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肝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经外周静脉或肝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肝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肝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红  周杰  阳晓晴 《金属学报》2019,24(5):535-540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MCF-7乳腺癌细胞自噬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模型组、3-MA组、胡黄连苷Ⅱ高剂量(100 mg/kg)、中剂量(10 mg/kg)、低剂量(1 mg/kg)组。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随后移植于裸鼠体内,建立MCF-7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测量乳腺肿瘤体积并计算出肿瘤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TUNEL法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胡黄连苷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裸鼠体质量的降低(P<0.01);提高肿瘤抑制率(P<0.01);改善病理组织结果;促进MCF-7细胞凋亡;增加Bec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胡黄连苷Ⅱ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增强MCF-7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次与多次膀胱灌注方案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63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单次膀胱灌注组(SIG)和多次膀胱灌注组(RIG)。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近期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随访5~60个月,中位随访36.4个月。SIG和RIG 3年、5年OS分别为65.5%、51.7%和67.6%、52.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PFS分别为79.3%、72.4%和85.3%、76.5%,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为主。RIG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SI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及膀胱痉挛、膀胱炎方面,RIG高于SI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损害及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在UUT-UC术后膀胱预防灌注化疗临床是安全有效的,多次灌注化疗较单次可减少膀胱肿瘤复发率,但不能提高总生存时间。但多次灌注方案引起更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扶正康复合剂联合顺铂抑制小鼠移植性胃癌的增殖作用。方法:将28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扶正组,顺铂组,顺铂+扶正组,每组7只。皮下注射胃癌SGC7901细胞株,建立胃癌荷瘤裸鼠模型,顺铂及扶正康复合剂连续给药7 d,称取体重及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利用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瘤体内细胞凋亡靶点(Bcl-2、Bax、Survivin)和血管新生促进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抑瘤率方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裸鼠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且顺铂+扶正组抑瘤率最高(66.67%)。在细胞凋亡方面,扶正康复合剂联合顺铂能明显上调Bax的表达,下调Bcl-2、Survivin和VEGF的表达(P<0.05)。结论:扶正康复合剂联合顺铂具有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好  贾虹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金属学报》2023,28(1):42-50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陈少华  李楠  钱军 《金属学报》2018,23(5):504-50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侧群(SP)细胞、非侧群(NSP)细胞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选出SP及NSP细胞,SP细胞比例约为1.9%,建立裸鼠成瘤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四君子汤灌胃连续干预。30 d后处理所有小鼠,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结果:SP全方组、NSP全方组及其各自模型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 348.40±103.98) mm3、(628.99±98.87) mm3;(3 307.76±491.44) mm3、(2 202.87±67.80) mm3(P<0.05),SP及NSP全方组抑瘤率为54.69%、60.19%,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群细胞与非侧群组之间成瘤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UNEL结果显示药物组出现较多凋亡细胞,SP群全方组、NSP全方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0.21%、16.53%,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四君子汤可抑制裸鼠人胃癌SGC-7901 SP细胞瘤体生长,其抑瘤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特异性单抗西妥昔单抗单药及与顺铂联合应用对鼻咽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鼻咽癌细胞HONE1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裸鼠皮下,待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入4个处理组:生理盐水组、西妥昔单抗组、顺铂组及两药联合组。定期测量每只裸鼠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计算肿瘤体积。用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西妥昔单抗单药组肿瘤体积变化及治疗后平均瘤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铂单药组及两药联合组均有抑瘤效应,以两药联合组抑瘤效果尤为显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AKT和ERK磷酸化水平在顺铂处理组上调,而在西妥昔单抗单药及联用组则较低。结论:西妥昔单抗单药对HONE1鼻咽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顺铂联用可增加顺铂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9m-Tc 标记的大肠癌单克隆抗体(99mTc-ACCmAb)在正常小鼠和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及在荷瘤裸鼠体内SPECT 成像的研究。方法:99m-Tc 和99mTc-ACCmAb 分别注射入正常小鼠、荷L010-16 人结肠癌裸鼠,按不同时间点采取小鼠的脏器进行同位素放射性活度的测定;并在不同时间测定荷L010-16 人结肠癌裸鼠注射99m Tc-ACCmAb 的SPECT显像。结果: 注射99mTc 后正常小鼠体内6 h 5 min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与30 min 相比下降了76.6 %,是30 min 的23.4 %;肝脏中6 h 5 min 的放射性活度为30 min 的27.2 %,下降了72.8 %。尾静脉注射99mTc-ACCmAb 的正常小鼠,6 h 5 min 在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与30 min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比较下降了68.4 %,是30 min 的31.6 %,24 h 为6 h 5 min 的6.1 %,下降了93.9 %;荷瘤裸鼠体内99m Tc-ACCmAb在24 h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是6 h 5 min 的2.1 %,下降了97.9 %。SPECT 显像结果表明,虽然在注射99mTc-ACCmAb 20 h 血液与肿瘤的比值为最高,但在24 h 的成像结果仍然好于其他的时间点。结论: 99m-Tc 标记的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浓聚于荷L010-16 人结肠癌裸鼠模型中,可能成为大肠癌根除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导向体内诊断用药,保证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PRPG(Ala-Pro-Arg-Pro-Gly)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构建荷前列腺癌PC-3裸鼠模型,比较研究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其对肿瘤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分化抗原簇44(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 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荷前列腺癌PC-3裸鼠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81%、68.18%,后者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和CD44蛋白在模型对照组中表达呈强阳性,在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组中呈中度阳性表达,而在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中表达较为微弱。结论:APRPG修饰的隐形唑来膦酸阳离子脂质体对前列腺癌PC-3裸鼠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