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的确立,给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对上述目标下的中国天然气全产业链形成综合性认识,梳理了近期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他低碳或无碳能源相比,我国天然气大规模稳定供应的基础最为扎实,是替代煤炭、实现"低碳化"最现实的选择;(2)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天然气在不同阶段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而针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1)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应急调峰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2)市场化管容分配、两部制定价将是天然气管网运营模式的改革方向,但需要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程度逐步、适时地推进;(3)在"碳中和"目标下,天然气发电尤其是气电调峰的发展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4)要充分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期、窗口期,上中下游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究我国气电产业在低碳转型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公司) 6F.03、9F.03、9HA.01三种主流型号燃气机组为例,研究了不同情景下的气电机组碳排放强度,并与相同情景下的燃煤机组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电产业在低碳转型时期的发展路径。结论认为:(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未来能源低碳转型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作为公认的最清洁的低碳化石能源,天然气将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较之于煤电,气电具有显著的减排优势,有序发展燃气热电联产具有良好的直接减排效果;(3)作为灵活性电源,气电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积极发展气电调峰电站具有良好的协同减排效果;(4)在碳中和前适时、适度提高天然气和气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所占比例,可以充分发挥其协同减排作用、产生协同减排效益,从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较之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尽管具有清洁性、高效性、低碳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但受政策、气源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电产业要实现《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1.1×108kW的装机容量目标难度很大。为了推动我国气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了气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气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中长期气电产业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气电对于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天然气工业发展、提高制造业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当前,我国气电产业主要面临政策层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发展定位、燃料成本相对较高、环保价值及调峰价值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发电企业对供气稳定性存在担忧、燃气轮机相关费用较高等制约的因素;③随着国内外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变化、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燃气轮机国产化初见曙光,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气电的条件,在政策推动到位的情况下,我国气电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统一认识,在中长期电力规划中明确"积极发展"气电的定位;②建立产业上下游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气电行业发展;③制定反映气电环保价值和调峰价值的电价和调度机制;④推动大型燃气电厂直供;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燃气轮机国产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讨天然气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角色与发展前景,研究分析天然气在电力系统调峰、替代煤炭、撬动氢能产业发展等领域与其他能源的比较优势,认为天然气将在中国能源转型中起关键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气电充当主要调峰电源;二是天然气将补位(补充增量)和替代(替...  相似文献   

5.
川渝地区水电及天然气资源的产输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但两种能源在该区的互补利用效率并不高。为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结合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性地提出了天然气和水电资源"气水融合"的发展战略:基于四川水电存在"丰多枯少"及川电外输线路季节性闲置、川渝两地天然气面临上游快速增储上产而下游消费市场增速放缓,且管道外输受限局面的特点,充分发挥川渝地区储气库群的季节调峰作用,探索采取在夏季丰水期储气用电,冬季枯水期采气发电外输的模式,实现气水互补融合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实施气水融合发展战略具有发电用气潜力大、储气库加速布局建设、气电技术发展成熟、气源资源地综合成本低、发电企业积极参与气电项目等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提高地区清洁电力供应质量,实现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内在需求;(2)制约气水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为体现气电环保调峰价值的上网电价机制未建立、气电燃机设备采购及运维费用偏高、供气价格影响气电的经济效益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优化途径与建议:(1)构建气水融合战略合作联盟以优化内部协调配置;(2)合力争取气水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3)在川渝地区加快推行气电上网两部制电价;(4)跟进并出台国产燃机示范项目的配套扶持政策;(5)建立储气电价与发电气价的价价优惠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力量,但随着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电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探究我国气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产业链两级能源市场现状和市场结构,结合产业链特性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了气电产业实施纵向整合战略的发展路径。结论认为:①"十四五"规划期间将是发展气电的战略"窗口期",气电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呈逐步增长态势;②由于面临上游天然气资源供应、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气电企业需要更加关注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竞争,而非气电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③纵向整合战略是我国气电产业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④在实施纵向整合战略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做好战略协同、知识协同、信息协同、物流协同,以提升纵向一体化协同度,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产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对煤制天然气产业提出了更高的降碳和环保要求,高碳排放限制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迫切需要解决碳排放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并与其他低碳或零碳能源融合发展有望实现低碳化转型.通过分别分析煤制天然气与LNG(液化天然气)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认为煤制天然气与LNG产业在资源、市场、价格对冲、调峰等方面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然气市场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红 《天然气工业》2018,38(4):145-152
承接2016年回暖之势,201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 335×10~8 m~3、年消费增量达353×10~8 m~3。为此,有必要剖析推动中国天然气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因素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爆发式增长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实施、化工等大宗产品价格回升、华东地区天然气发电负荷增加、管道天然气供应价格相对较低、LNG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态势等因素;(2)经济发展形势、"煤改气"的推进、政策实施方向、油气价格趋势等外部因素将能继续支持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增长;(3)但天然气产业的自身条件、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将对市场发展造成制约。结论认为:(1)2020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仍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难以维持每年300×10~8 m~3的增长规模;(2)工业燃料和发电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3)环渤海等地区是未来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区域。为了保持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提出如下建议:(1)千方百计扩大天然气供应规模,在认真做好国产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落实进口天然气资源;(2)毫不松懈地建设基础设施,管道要超前建设,LNG接收站要加大力度建设,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要鼓励建设;(3)科学合理地理顺天然气价格,居民价格与非居民价格并轨首当其冲,确立价格是平衡供需关系的杠杆作用,减少行政干涉。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2060年"碳中和"意义重大,但是进口LNG定价话语权缺失和高资源成本却给我国天然气稳定供应带来了挑战。为了降低我国进口LNG定价和资源采购成本,在分析全球LNG贸易定价历史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2020年新签LNG合约的定价趋势,对比了我国LNG进口长协定价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LNG贸易定价机制已向多元化转变,区域特点和"亚洲溢价"问题明显,不同定价机制互为补充;(2)新签LNG长协与油价挂钩回归主导地位,挂钩斜率继续下降,出现动态混合S曲线;(3)我国LNG长协与油价挂钩占比高,尚不具备气—气竞争的市场条件且价格复议周期长。进而对我国LNG进口定价提出以下建议:(1)坚持"短期灵活"和"长期稳定"原则,综合运用气—气竞争、与Brent价格挂钩等多种方式,不能完全与油价脱钩;(2)参照全球新签合约及亚洲已复议合约,坚持市场平价原则,完善价格复议条款,缩短复议期;(3)国家要支持建设天然气交易中心和期货市场,尽快形成国际认可的区域基准价格;(4)提前做好预案,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控制LNG进口资源总体成本。  相似文献   

10.
政经要闻     
正储能产业有了正当的身份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电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辅助市场服务。《通知》提出,"三北"地区各省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发挥电储能技术优势,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在发电侧建设的电储能设施,可与机组联合参与调峰调频,或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促进用户  相似文献   

11.
差别价格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推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过程中,实行天然气差别价格可以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体系、体现天然气供需的差异性、缓解高峰期天然气供需矛盾、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为此,在总结中国最新天然气价格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推出并实行天然气差别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天然气市场实际,构建了我国天然气差别价格体系,包括季节差价、峰谷差价、调峰气价、可中断气价和现货气价等5种价格形式,设计了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我国天然气差别价格的实施路径:(1)推进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气季节差价并使之成为一种规范的价格制度;(2)试行非居民用户按气量累计递减的气量差价或阶梯气价;(3)发展可中断用户,实行可中断气价;(4)开展线上和线下天然气现货交易;(5)推进居民用气出厂价实行阶梯价或季节差价。  相似文献   

12.
刘毅军 《天然气工业》2018,38(1):130-141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也随之不断演变和完善,其中居民用气价格在我国则极为敏感。为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中国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1)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2013年6月以前二者基本相互适应,之后则相互脱节,完善、改革的大方向是要使前者适应后者,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有利于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2)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仍将处于中级阶段,目前有谋划高级阶段内容的举措;(3)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耗时估计在10年左右;(4)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目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非居民用气与居民用气价格的"双轨制"、民用气阶梯定价落地制度难以适应气价市场化、居民用气的上游价格多年未调整有可能引发多重矛盾的叠加爆发。完善居民用气价格机制的对策包括:(1)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要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统筹设计,抓好价格联动机制建设;(2)加大居民用气上游价格可变动的制度安排;(3)注意运用"窗口期"机遇,化解居民用气价格"交叉补贴"的历史问题;(4)逐步调整供气调峰代价的承担主体,完善调峰代价分担机制;(5)推动居民用气价格机制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3.
地质作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地质历史时期5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诱因之一。人类工业化活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气CO_2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面临威胁与挑战。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探究"碳中和学"的理论与技术内涵、科技创新体系和发展前景,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结论认为:(1)碳中和体现"能源学"与"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碳减排、零碳、负碳、碳交易等;(2)碳中和催生以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为核心的碳工业和以绿氢为核心的氢工业等新产业;"灰碳"和"黑碳"是CO_2的两种应用属性,"碳+""碳-""碳="是碳中和的3种产品与技术;(3)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能源转型规模大,碳中和实现周期较短;二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不确定性、利用经济性、颠覆性技术难预测性等问题;三是转型后可能面临新的关键技术"卡脖子"和关键矿产资源"断链子"等风险;(4)基于目前的认知预判能源领域的十大颠覆性技术与产业包括煤炭地下气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开采、CCUS/CCS、氢能与燃料电池、生物光伏发电、天基太阳能发电、光储智能微网、超级储能、可控核聚变、智慧能源互联网,同时碳中和需要实施节能提效、减碳固碳、科技创新、应急储备、政策支撑五大战略协同工程;(5)未来我国不同能源类型定位各有侧重,煤炭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与"兜底"作用,石油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急需"与民生原料用品"基石"作用,天然气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新能源最佳"伙伴"作用,新能源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接替"与"主力"作用;(6)碳中和是绿色化工业革命、减碳化能源革命、生态化科技革命的重大实践,将为人类社会、环境与经济带来新的深刻变革;(7)碳中和进程中需遵循"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能源的安全性保障、经济的可行性实现、社会的稳定性可控"4项原则,重点依靠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保障国家能源"独立自主"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宜居地球、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油气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低油价周期,方兴未艾的中国天然气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及时研究市场发展态势、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便成为当务之急。为此,以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川渝气区为研究对象,从天然气产业链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新常态和低油价条件下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1)天然气市场改革不断深化;(2)市场主体竞争加剧;(3)供大于求;(4)外销任务艰巨;(5)地方政府对供气企业"三留"(留GDP、留税、留利)诉求凸显;(6)低成本战略成为油气企业的必选项。进而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应对策略:(1)健全和完善天然气产业市场体系,加强供给侧改革,创新市场开发模式,推进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2)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治理雾霾背景下,通过与地方政府和竞争性企业建立天然气终端市场战略联盟,发展工业园区、LNG车船燃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的利用产业集群,创新营销策略体系,强化资源消费本地化;(3)健全和完善蛛网式管网系统,建立市场战略储备体系;(4)越是在低油价背景下,越要深化内部改革,越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持续地降低成本,以此应对天然气市场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光伏应用成为化石能源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对加油站光伏发电模式和经济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外加油站光伏项目,总结了加油站光伏项目3种适用模式:"离网储能"模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和"光储充电"模式.并基于加油站用电情况、光伏设备规模和投资市场价格,对3种模式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气为代表的低碳清洁能源是当前世界能源行业关注的热点。第27届世界天然气大会(WGC)于2018年6月25—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本次会议对过去3年世界天然气业务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展望了发展前景,并达成了以下共识:(1)天然气是低碳、清洁、绿色、多元的"三可"(可靠的、可承受的、可持续的)能源;(2)全球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呈现出相对宽松的态势;(3) LNG是目前世界天然气发展的重点;(4)甲烷泄漏与排放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5)天然气的灵活性、碳捕集封存技术和碳排放定价机制成为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组成"互补搭档"的推手;(6)提高天然气自给度是平抑区域性价格差异和决定定价话语权的有力手段;(7)争取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支持,重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基于在本次大会上所取得的认识与收获,对中国天然气业务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1)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2)重点补齐工程技术等制约天然气业务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短板;(3)统筹考虑天然气上下游业务;(4)加强全业务链甲烷泄漏管控;(5)统筹制定天然气进口贸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颙 《天然气工业》2019,39(1):131-137
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保障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国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来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一方面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监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尽管如此,我国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进。为此,在归纳、总结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进口气严重亏损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2)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不够完善;(3)对价格浮动政策的执行存在诸多争议;(4)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仍然偏高。进而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完善产供储销价格体系的建议:(1)放开全部进口天然气的门站销售价格,使天然气进口企业有机会解决进口亏损问题;(2)采取S曲线公式形式,完善门站基准价定价公式;(3)推行季节性差价政策,完善储气调峰定价机制;(4)合理确定管道资产折旧年限,降低自然垄断环节的输配价格。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较突出,供暖季天然气调峰保供压力较大。为此,在分析中国天然气储运设施调峰保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市场需求及国家能源改革政策等方面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综合调峰保供体系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天然气储运设施受制于地下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复杂、气田放大压差式调峰影响气田开采寿命、LNG调峰成本和安全风险较高、进口管道气存在着中断风险等影响因素,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进度落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天然气调峰需求量的快速增长;(2)多种类型储气设施并存、多渠道资源供气是未来中国天然气调峰保供的常态,需要建立天然气需求淡季重储存、旺季强优化的调峰保供体系,以满足北方供暖区天然气需求量季节性峰谷差巨大的市场。进而提出了中国天然气调峰保供的应对策略与建议:(1)加快推进全国天然气输配管线建设,实现互联互通;(2)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天然气调峰设施;(3)大力发展地下储气库,使其成为天然气调峰的首要方式;(4)充分发挥LNG的调峰优势,适度发展LNG调峰设施,提升海陆四大能源通道的综合利用水平;(5)加大天然气供给侧保障力度,确保国产天然气的供应主体地位;(6)积极利用经济杠杆,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确保供气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再过几个月,发改委以及三大石油公司的神经又要绷紧了。近几年,几乎每年冬季"气荒"会如约而至,气荒发生原因是由于我国储气能力建设不足。储气能力建设要求政府出台"调峰气价"。但在笔者看来,政府实际上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调峰气价,因为价格部门的政策是完全放开调峰气价,让市场决定调峰气价。为了鼓励储气设施建设,保障供气安全,业内长期呼吁政府出台"调峰气价"。然而,在原有价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天然气业务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按期实现,总结回顾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经验,分析了能源环境政策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影响,剖析了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展望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环境下,中国天然气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内天然气资源基础丰厚、资源探明率低、增储上产目标领域明确,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复杂化、勘探开发成本升高,天然气规模效益上产难度亦增加;尽管如此,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国家坚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按照当前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40年全国将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6×10~(12)~20×10~(12 )m~3,2030年左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峰值目标2 900×10~8~3 300×10~8m~3,届时国内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率在14%左右,发展目标具备可持续性。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提出以下5点建议:(1)保持天然气勘探开发持续稳定投入,确保勘探持续获得新突破和新发现、开发能够在弥补产量递减的同时保持产量箭头向上;(2)强化科技攻关,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突破勘探禁区、提高气田开发效益;(3)加强对已开发气田的综合治理,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4)统筹优化国内外气源、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构成,提高应对供气风险的能力;(5)对非常规天然气持续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支持,加快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上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