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薛腾  周剑  付坦坦  唐二军  赵地顺 《化工学报》2016,67(Z2):159-163
以N-甲基咪唑为骨架引入1,2-二氯乙烷合成中间体氯化1-氯乙基-3-甲基咪唑([CeMIM]Cl),再与1,3-丙二胺反应合成了氯化1-(丙基氨基)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N2C3MIM]Cl)。通过FT-IR、1H NMR对[N2C3MIM]Cl进行分析测试,确证了其化学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N2C3MIM]Cl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势,为-0.522 V,与有机配体相比[N2C3MIM]Cl具有较好的配位性能。将[N2C3MIM]Cl与CuBr配位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经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证明[N2C3MIM]Cl对ATRP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聚合产物PMMA中Cu2+的残留量仅为270 mg·kg-1,表明与传统有机配体相比,[N2C3MIM]Cl有利于催化剂与聚合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毛信表  刘莹  陈达  陈赵扬  马淳安 《化工学报》2017,68(5):2027-2034
以2-溴乙胺氢溴酸和N-甲基咪唑盐为原料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1-(2-胺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NH2-emim]Br),用1H NMR和IR对所制备的离子液体进行了表征,测得25℃下[NH2-emim]Br的黏度26.691 Pa·s、电导率0.1130 mS·cm-1,CO2的溶解饱和度82%(摩尔分数),将不同含量的[NH2-emim]Br与[Emim]BF4、[Bmim]BF4、[Bmim]PF6组成二元复合离子液体,并用于CO2电化学还原研究,循环伏安研究表明,CO2在[NH2-emim]Br(0.5%)-[Bmim]BF4复合离子液体中的还原峰电位较[Bmim]BF4正移0.4 V,还原峰电流增大9倍,黏度降低为0.08227 Pa·s,电导率增大至1.317 mS·cm-1,是一种较好的CO2电化学还原离子液体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美美  薛腾  唐二军  袁淼  刘少杰  赵地顺 《化工进展》2016,35(10):3196-3200
采用N-烷基化方法将二乙烯三胺(DETA)接枝到氯化1-氯乙基吡啶离子液体[CePy]Cl上,合成了离子液体氯化1-{2-[双(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吡啶([N3Py]Cl),通过FTIR、1H NMR和M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离子液体配合物[N3Py]Cl/CuBr和有机配合物PMDETA/CuBr的氧化还原电位(E1/2)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离子液体[N3Py]Cl和CuBr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为E1/2=-0.541V,比常用的有机配合物PMDETA/CuBr(E1/2=-0.142V)具有更低的氧化还原电势。将离子液体[N3Py]Cl与CuBr配位形成催化体系,在离子液体[AMIM]Cl中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结果表明,当配体、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分别为n(CuBr)=0.19mmol、n([N3Py]Cl)=1.13mmol、n([AMIM]Cl)=0.02mo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时,单体转化率高达75%,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24),ATRP反应具有明显的可控性能。  相似文献   

4.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配体配位并经由自组装而形成的一类多孔材料[1]。MOFs具有极其发达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远超其他多孔材料。有机/无机杂化这一特点也赋予了MOFs其他材料(例如沸石、活性炭等)所不具备的无限结构功能可调性[2]。此外,MOFs具有移除客体分子而主体框架完好保持的持久孔道或孔穴,这使得MOFs具有超乎寻常的化学及物理稳定性。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MOFs在许多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3-4],例如催化[5]、H2储存[6]、CO2捕集[7]、药物运输[8]、污染物吸附[9]、生物医学成像[10]等方面。MOFs的商业化探索成为了目前的热点。MOFs的很多应用都与可持续发展及“绿色材料”有关,但MOFs本身的合成过程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金属有机化学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是独特的,因为它将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的危害联系在一起,且合成过程大多需要大量能耗。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主要分为4个方面:1)使用更安全或生物相容性的配体;2)使用更绿色、低成本的金属源;3)绿色溶剂的开发;4)无溶剂合成法。  相似文献   

5.
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5种醚基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Me(OEt)1-MOR-C3SO3H][MeSO3]、[Me(OEt)2-MOR-C3SO3H][MeSO3]、[Me(OEt)3-MOR-C3SO3H][MeSO3]、[2(C3SO3H-MOR)-(OEt)200][2MeSO3]、[2(C3SO3H-MOR)-(OEt)400][2MeSO3],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离子液体结构进行表征,考察离子液体的黏度、溶解性和腐蚀性。以正丁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并使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反应工艺。结果表明,当酸醇摩尔比为1.2:1、催化剂[2(C3SO3H-MOR)-(OEt)400][2MeSO3]用量为醇质量的5%、带水剂用量为醇质量的16%时,在90℃下反应5 h,酯收率可达97.8%,离子液体经回收干燥重复使用8次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2,6-二羟基对苯二甲酸(2,6-DH-TA)与4-氨基-6-硝基间苯二酚盐酸盐(ANR·HCl)为原料经酰氯化和N-酰化一锅法及环合等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中间体4-[(2,4-二羟基-5-硝基苯基)氨甲酰基]-2,6-二羟基苯甲酸(2,6-DH-NCA)和2,6-二羟基改性PBO的AB型酸类新单体的关键前体4-(6-羟基-5-硝基-2-苯并唑基)-2,6-二羟基苯甲酸(2,6-DH-NBA),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于酰氯化和N-酰化一锅法反应,以1,4-二氧六环为酰氯化溶剂,SOCl2为酰氯化试剂,酰氯化时间2h,N-酰化溶剂为4-甲基2-戊酮,N-酰化温度105℃,N-酰化时间4h,N-酰化缚酸剂为三乙胺,n(2,6-DH-TA):n(ANR·HCl):n(SOCl2):n(三乙胺)=1.0:1.0:2.0:0.5,经乙醇精制,2,6-DH-NCA收率80.31%,HPLC纯度(质量分数)98.57%;环合反应,以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多聚磷酸(PPA)为脱水剂,PPA中P2O5质量含量85%,w(2,6-DH-NCA):w(PPA)=1:8.6,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6h,2,6-DH-NBA收率83.76%,HPLC纯度99.25%。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FTIR、1H NMR和EI-MS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7.
以二芳基二硫醚(ArSSAr)和硝基芳烃(ArNO2)为原料,在廉价易得的甲醛次硫酸氢钠(Rongalite®)和碳酸钾(K2CO3)共同促进下,以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50℃下合成了一系列非对称二芳基硫醚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在NH4Ac的作用下,硝基甲烷分别和各种不同的醛(包括芳香醛、脂肪醛)在HAc溶液中发生Henry反应并消除得到一系列β-取代硝基乙烯化合物(1a~1r),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并以硝基甲烷与4-氟苯甲醛的反应为模型,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比n硝基甲烷∶n4-氟苯甲醛=3∶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在该条件下,(E)-1-氟-4-(2-硝基乙烯)苯(1a)产率达到87.1%。然后,对于β-取代硝基乙烯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在有机碱三乙胺的作用下,1a与乙酰丙酮在室温下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3-[1-(4-氟苯基)-2-硝基乙基]戊-2,4-二酮(6),产率达到77.4%。  相似文献   

9.
以高效吸收CO2的离子液体(IL)[P66614][Triz]作为吸收剂,通过浸渍法负载到两种不同孔径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上,用于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2,并利用N2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负载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混合吸收剂SBA-15(4.3 nm)-50%[Triz]的吸收容量和吸收速率比SBA-15(6.6 nm)-50%[Triz]的分别提高了12.4%和95.1%,这是由于SBA-15(4.3 nm)的孔道长度更短,避免了填充在孔道内的[P66614][Triz]在反应过程中接触不到CO2,从而比SBA-15(6.6 nm)-50%[Triz]有更多IL反应活性点参与反应。还研究了不同氢烷气速率下SBA-15(4.3 nm)-50%[Triz]对CO2的吸收并与2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相拟合,结果表明SBA-15(4.3 nm)-50%[Triz]对CO2的吸收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验证了[P66614][Triz]是通过化学反应脱除CO2。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溶剂,氨基酸类离子液体(AAILs)作为化学吸收剂的混合体系具有蒸汽压极低、热稳定性好、黏度和再生能耗低、CO2吸收量和选择性高等优点,适用于燃烧前CO2捕集过程的高温高压吸收条件。本文采用压降法,测定了以四正丁基膦([P4444]+)为阳离子,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脯氨酸(Pro)作为阴离子的3种氨基酸类离子液体的混合溶剂体系对CO2的吸收速率,并建立了该无水体系的CO2吸收动力学模型。对于反应速率而言,在333.15K时,[P4444][Gly]-PEG400 > [P4444][Pro]-PEG400 > [P4444][Ala]-PEG400,温度升高至373.15K时,[P4444][Pro]-PEG400 > [P4444][Gly]-PEG400 > [P4444][Ala]-PEG400;根据相关吸收动力学参数,推测出CO2在AAILs-PEG400中的反应均为快反应。通过研究其吸收动力学,获得了关键的吸收动力学数据,为后续的工业开发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