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鸣林  谢道槐 《化学世界》2005,46(8):465-467
以沥青焦、煤沥青以及氧化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原料及预处理工艺对活性炭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的影响。发现采用不同原料所制备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孔径分布范围介于0~5.0nm之间,峰的位置介于1.0~1.5nm附近。活性炭主要由1-1.5nm范围的微孔构成,大于2nm的中孔很少。在煤沥青不熔化处理过程中,其挥发分与H/C原子比要适中,挥发分过高与过低均不利于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贾振兵  沃长荣 《炭素》1990,(3):43-47,F003
论述了以大庆石油焦为主生产高纯石墨的可行性,为大庆石油焦代替沥青焦生产高纯石墨以及在实际生产中为两种不同焦炭的互换提供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并可为某些品种的电碳制品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生石油焦和煤系原料改性炭粉为原料成功制得了无粘结荆高强度炭材料。实验表明:原料挥发分含量较高对粉料的成型有利,但挥发分含量过高,不利于无粘结剂炭材料的烧结;另外,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生坯密度和无粘结荆炭材料烧结制品的密度都呈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为IOOMPa,烧结温度为1000℃,生石油焦粉制得的无粘结剂炭材料的抗折强度为42.90MPa,抗压强度为90.23MPa;煤系原料改性炭粉制得的无粘结剂炭材料的抗折强度为61.58MPa,抗压强度为116.12MPa。  相似文献   

4.
贺持缓  周声励 《炭素》1999,(3):15-19
生石油焦一般含有10%左右的挥发份,当研磨成5μm以下的细粉后可以直接进行无粘结剂成型和烧结。在1100℃下烧结制品体积密度容易达到1.50g/cm^3-1.60g/cm^3。  相似文献   

5.
6.
生石油焦制备高密度炭素材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石油焦一般含有10% 左右的挥发份,当研磨成5μm 以下的细粉后可以直接进行无粘结剂成型和烧结。在1100 ℃下烧结制品体积密度容易达到1-50g/cm3 ~1-60g/cm3 。但要制备体积密度在1-75g/cm3 以上的高密度炭素材料,必须对传统的工艺制度进行改进并进行严格的指标控制,重点是要提高生坯体积密度,减少炭化失重和使制品进行相对充分的体积收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测试石墨电极均质性的新方法。该方法全面地反映了石墨化制品的理化指标在制品内部的分布情况,是确定石墨制品均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沼  何文忠  何廷鹏  李净红 《辽宁化工》2011,40(4):378-379,430
通过露头剖面、岩心、样品分析及测井等资料对富县Y64区延长组长6段储集砂体分析表明,区内长6段低孔低渗砂体的非均质性强,不同小层存在差异。垂向上,长63至长61的非均值性逐渐增强;平面上各小层非均质性随着砂体变厚总体上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冷昊  王青青  李书静  黄战卫 《辽宁化工》2011,40(4):380-382,416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油藏描述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锦州石油焦的性能,结果表明可以用煅后锦州石油焦代替沥青焦生产石墨电极。用锦州石油焦代替沥青焦生产的Φ350mm石墨电极的理化指标优于YB4088-92标准。因此电极炼钢消耗降低,电极制造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本地区部分井测井曲线以及本区泥质含量、孔隙度等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储集砂体是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的渗透率韵律以正韵律为主,席状砂储层的韵律性以反韵律为主,主要的孔隙类型为粒间溶蚀孔隙,喉道主要以缩颈型喉道和片弯状喉道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沉积特点、储层非均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在层间、平面及层内都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微观上表现为孔隙间连通程度差、配位数较低、孔喉比高的特点。研究内容对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以及同类储层的含油气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非均质性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三个参数加以分析了粒度韵律性,重点从研究粒度韵律性出发研究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分析表明: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的正韵律砂体发育好,层内非均质性很强,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高压均质工艺制备超细分散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均质工艺就是利用高压均质机将染料悬浮液颗粒细化和混合均匀的加工过程。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分散剂条件下,实验先对分散蓝2BLN滤饼进行简单的机械球磨,再利用高压均质机将球磨好的染料液均质,得到了颗粒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的染料液。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的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下的均质效果,确定了分散蓝2BLN最佳均质工艺条件:均质压力为1200bar,均质次数为6次。  相似文献   

15.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和各项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砂地比值、隔层分布及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等资料,对旦八油田延长组长4+5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4+5总体具有向上储层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变强的特点;隔层分布呈北东南西向,与沉积相带一致,表明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受沉积相的影响,长4+51和长4+52的储层差别较大,长4+51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泥包砂,长4+52砂体厚度大,平面展布较广,储层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该区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由早期的非均质分类、储集体描述向储层非均质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领域由常见油藏拓展到潜山油藏、礁灰岩油藏、岩性油藏、窄薄砂岩油藏等复杂油藏;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进步,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的兴起,非均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技术的进步,使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更加符合油藏真实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正在朝着应用多种不同尺度的资料,综合多个学科,基于多种先进技术的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对近年来我国在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当前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中采用的主要参数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的方向、尺度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地区非均质性储层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进一步加大,单一的地震反演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需要的实际,本文以齐家北油田为例,阐述了不同地震反演方法的优选、组合思路。应用所优选的组合方法在该油田钻井过程中开展跟踪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钻井成功率达98.7%,为地震反演技术在非均质性储层预测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油田密井网区为例,对储层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建立测井相模式,进行平面微相组合,绘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图,通过储层不同参数的平面展布和分布规律,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细致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这对油田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