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怿  关瑞明 《建筑师》2005,(3):62-68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传统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本文以古城泉州传统民居的两种基本形式——官式大厝和手巾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几何空间与存在空间的角度对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这些空间创作思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邱光荣  胡英 《华中建筑》2010,28(6):58-61
该文从总体布局与建筑单体两方面分析了泉州"手巾寮"传统民居的生态理念,进而就如何在现代农村住宅建设中实现对传统民居的传承,提出局部更新和适宜技术两点思路及具体做法,探索了乡土民居与现代技术的相互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赵鹏 《福建建筑》2004,(1):13-15
本文阐述了“庭”与“院”的概念,并结合气候环境、格式塔心理学对泉州官式大厝“中庭”与北京四合院“内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滨海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环境景观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风环境问题.泉州传统民居布局形式是其适应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着古人风环境营造的智慧,值得在营造风环境舒适的现代民居设计中进行借鉴学习.以泉州市杨阿苗故居为原型,在其矢量数据基础上构建5种典型"几张间几落大厝"民居模型,并以民居...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泉州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空间形态,通过3个实例分析,探讨其空间形态在当代公共建筑中如何应用才能在满足新功能、新要求的同时,延续其气候特性,甚至提高它对气候调节的能力,并揭示了应用实质。  相似文献   

7.
王健 《建筑与环境》2010,(1):181-183
现代的设计中我们常用到“灰空间”这个因素,灰空间常因其暧昧性和多义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分析维吾尔族民居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气候、材料及民俗,来探讨维吾尔族民居中的灰空间出现的原因和对当地居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潘磊 《福建建设科技》2013,(1):42-45,63
传统民居是一个城市的特殊文化载体,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轨迹,有力地证明着民居所在地发展的连续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施氏大厝是施琅驻防同安时期住宅建筑群的一部份,建于清顺治年间,建筑形制保留比较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通过对同安施氏大厝的整体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对闽南古厝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区集体记忆不仅是社区环境和社群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激发本土意识和地方认同的重要基础。社区集体记忆研究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指导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价值。本文选取福建省泉州市传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边界和街巷关系、从时间维度分析传统社区的需求和空间实质,探讨集体记忆存续过程中的"静止—变化""物质—精神""有形—无形"等相对关系。以集体记忆为轴,未来社区可以吸取传统社区的空间组织架构和社会关系,识记、保持、再现和确认地方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