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采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得到的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和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结果,应用场协同原理对二者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在壳程不同位置处的速度和湍流度,以及场协同角和对流传热系数,并与折流板换热器相同位置处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由于折流板壳程流体为横向流动,而帘式折流片壳程总体上是纵向流动,故折流板换热器的平均流速和湍动度稍高于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平均流速为帘式折流片换热器的1.15倍,其湍动程度为帘式折流片换热器的1.4倍;折流板换热器2条验证线上的场协同角的平均值均小于帘式折流片换热器。研究结果为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改进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帘式折流片换热器的这种结构特点对于节能降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板壳式换热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瑾 《广州化工》1997,25(3):52-55
本文介绍了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特性,它是一种结合了板式和列管式换热器优点的新型换热器,其应用范围与螺旋板式换热器相仿,特别适用于不宜用板式换热器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逆流式微通道换热器设计与操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彬  陈光文  袁权 《化工学报》2005,56(5):774-778
采用一维对流-导热耦合模型对逆流式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和模拟,考察了结构参数、操作条件和材质热导率对微换热器整体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器壁径向和轴向传热的相互影响, 与常规尺度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和操作特性有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微通道换热器存在最佳操作流量值,该值可作为标准负荷流量,微换热器不宜在亚负荷状态下操作;操作流量越大,微通道换热器最大换热效率越低;微换热器结构采用大深宽比通道和适当的间壁厚度为佳.  相似文献   

4.
花板换热器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流板壳程流体横向冲刷换热管时存在振动大、压力损失大和易结垢的缺点,折流杆换热器用作冷油器时壳程Re偏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花板换热器。花板换热器中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式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不同,壳程流体纵向冲刷换热管,具有壳程阻力较小、换热器内管子振动噪声小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花板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和流阻性能的实验比较,得到在相同的雷诺数下,花板换热器的壳程压降仅为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70%—80%,以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为参照时的花板换热器综合效益比为110%—140%。  相似文献   

5.
多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高效换热器,目前对于这种换热器的研究较少,其传热性能的研究也鲜见报道。对多管式换热器做了初步的研究,并以实际工业装置工况为例,采用管壳式、多管换热器和翅片管多管式作为换热器设计的三种方案,利用HTRI软件进行模拟,比较出三个方案在传热和经济方面的性能差异,分析多管式换热器在工业应用中优势,为研究和推广这种新型的换热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强化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过大和折流杆换热器低Re下传热系数较小等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足,提出了壳程流体"斜向流"的新概念,研制了新型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其壳程传热系数高于折流杆换热器20%~30%,而壳程压力损失大幅低于折流板换热器。以场协同原理分析了斜向流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在帘式折流片换热器壳程中流体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间的夹角小于折流杆换热器,是其强化传热的重要原因。对帘式折流片换热器中折流栅间距、折流片倾角、折流片宽度等重要几何参数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据此推导了壳程传热系数和流体阻力降准数关联式,为其工程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换热器集总参数动态模型为基础,首次建立了基于Grossmann分级超结构的换热网络动态模型和求解方法,可自动识别换热网络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求解策略,实现了换热网络的动态模拟。模型中考虑了流体温度变化对物性和换热性能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换热网络动态解的求解精度;采用内外双层解法,提高了换热网络动态解的求解速度。实例应用表明,基于Grossmann分级超结构的换热网络动态模型及求解策略可靠、准确,能够获得扰动后换热网络中流体参数的真实变化过程,为换热网络的动态优化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曾坤 《山东化工》2013,(11):64-66
随着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化工换热器需求的持续增长,其研发、设计、制造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我国传统化工换热器的品种和应用情况,以及我国高效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指出我国化工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别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换热器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封头结构对板翅式换热器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江  厉彦忠  张哲  马岩松 《化工学报》2005,56(8):1413-1418
在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不均匀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封头结构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以及由于换热器内部物流分配不均匀引起换热器效能下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头结构对换热器流量分配和温度分布影响很大,改进型的封头结构不仅缩短了换热器从开启到稳定工况的时间,而且使得板束内部截面物流分配和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物流分配不均匀度与换热器整体效能变化的关系曲线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高换热效率的螺旋盘管换热器。将该新型换热器与普通的管壳式螺旋盘管换热器进行理论分析对比,该新型换热器具有以下主要三个方面优势:可轻松拆卸,定期清除管外壁上的污垢;能有效提高管外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效减少了管壳体本身的蓄热耗能。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比较了设计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劣;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管外侧水流速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2.3倍,管外侧对流表面换热系数是普通螺旋盘管换热器的1.69倍。验证了新型螺旋盘管换热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能力,为螺旋盘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管永锋  王玉福  葛磊 《当代化工》2014,(8):1554-1557,1583
阐述了巴基斯坦某项目的工艺流程,针对A包脱碳工艺流程中贫富胺液换热器进行详细的计算和选型,文根据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做出比选,为换热器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波节管换热器的热应力和阻力特性,对具有相同管长和传热面积的波节管换热器和直管换热器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差下的轴向应力和不同雷诺数下的管程、壳程的阻力损失。结果发现:与直管换热器相比,波节管换热器具有很好的轴向热补偿性能,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其轴向作用力和轴向热应力均比较小,适合应用于大传热温差场合;波节管换热器的阻力损失高于直管换热器,但在低雷诺数时阻力损失相差不大,且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在换热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毅  孙立伟  邵德明  王庆 《辽宁化工》2008,37(6):410-412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且维修不便;钎焊式板式换热器和激光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设备购置成本高,且不可拆检;而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适用温度又有限,介绍了在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前加减温装置的方案在加热载体为高温蒸汽的换热站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左丹 《化学工程师》2011,25(6):24-26
为了对螺旋板式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换热器的数学模型.使用等角度间隔将换热器中的流体分为多个流动单元,将换热面分为多个传热面单元,建立了流动单元与传热面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传热学原理建立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实际型号的螺旋板换热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换热器内的温度分布、总传热系数及总流动...  相似文献   

15.
臧小俊 《山西化工》2012,32(3):55-56,62
管壳式换热器是当前工业换热设备中的一种主要型式,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它在工业换热中的性能表现。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寻求可能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都健  李春妮  陈理 《化工学报》2010,61(12):3162-3166
在用虚拟温度法得到的间歇过程换热器网络综合的基础上,对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在以时间段模型为基础,用虚拟温度法综合间歇过程得到的直接换热网络的基础上,寻找各时间间隔的子换热器网络内的热负荷回路;以一定的规则断开回路,对总换热器网络进行结构优化,使最后的总换热网络既能够减少换热单元数目,又满足年度总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17.
张春伟  崔国民  陈上 《化工进展》2016,35(12):3825-3829
换热网络问题严重的非凸、非线性使从数学角度发现此类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变得十分困难。鉴于此,本文以场协同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从温差场均匀性角度描述换热网络结构性能的评价因子,以期简化换热网络综合过程,获得高效的换热网络结构。首先以单体换热器的温差均匀性因子为基础,比拟出适用于换热网络的温差均匀性因子,称之为换热网络性能评价因子。继之,选择3个不同的算例,在固定结构和固定面积两个角度下分析了评价因子的有效性。最后,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权重的换热网络温差均匀性因子与网络结构的总换热量之间能够形成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准确地描述换热网络结构性能。简而言之,温差均匀性因子的值越小,对应换热网络结构的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常减压装置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康久常  佟韶辉 《当代化工》2009,38(4):380-385
在夹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工艺流程模拟软件(HYSYS)和换热网络计算软件(HEXTRAN)对原有常减压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并得出了近于最优的换热网络。优化后的换热网络经实际生产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螺旋片强化套管式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以指导此类换热器的进一步强化,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光滑内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利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壳侧螺旋通道中的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王真勇  张正国  吴炳权 《广东化工》2012,(12):126-127,125
将光滑管外表面进行滚压—犁切复合加工,形成了三维A型针翅片管,应用于连续形的螺旋导流板换热器中,流体在连续形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的壳程中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高得多。文章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Reynolds数下,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Nusselt数和压降△p分别是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的2.4~2.8倍和1.2~1.4倍。与光滑管螺旋导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导流板三维A型针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提高远高于压降的提高,证明在螺旋流条件下,三维A型针翅片管具有很好的传热强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