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对负载MoNiP制成的MoNiP/TiO2-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两种不同模板剂对复合载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模板剂含量对其晶型、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的不同对介孔复合载体孔径的影响较大,未加模板剂直接由溶胶-凝胶法获得的介孔复合载体孔径分布较窄,孔径偏小。十二烷基胺相对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具有更好的拓孔效果。当十二烷基胺与Al(NO3)3的摩尔比为0.5时,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及其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TiO2/ Al2O3复合载体,并用XRD、BET和TEM等手段对复合载体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模板剂与硝酸铝的比例对TiO2/ Al2O3复合载体物理性质的影响,观察了TiO2/ Al2O3复合载体的形貌,对不同钛含量对复合载体晶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以TiO2/ Al2O3为载体催化剂的选择加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得的TiO2/Al2O3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及较集中的孔分布。复合载体中的TiO2和Al2O3分别以锐钛矿和γ- Al2O3晶型存在。随着模板剂加入量的增多,TiO2/Al2O3复合载体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逐渐增大,当其与Al(NO3)3的比例为0.5时达到最佳点。不同钛铝比合成的样品中TiO2的衍射峰相对较弱,表明TiO2高度均匀分散在Al2O3的表面。从催化活性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以TiO2/ Al2O3复合体负载MoP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3.
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条件对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对负载Ni、Mo制成的NiMo/TiO2-Al2O3催化剂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载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模板剂与硝酸铝及模板剂与钛酸丁酯摩尔比均为0.5,将钛溶胶缓慢滴加到Al2O3和水的混合物中,n(TiO2)∶n(Al2O3)=0.25,滴定终点pH值为3.5。采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以催化裂化轻汽油为原料,对制备的NiMo/TiO2-Al2O3催化剂进行评价,在反应温度140℃、氢分压2MPa、体积空速3 h-1、氢油体积比35∶1的条件下,二烯烃转化率大于99%,单烯烃转化率小于5%。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W)和溶胶-凝胶法(E)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并采用XRD、BET和TEM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溶胶凝胶法(W)和溶胶-凝胶法(E)制成的复合载体基本保留了最初引入的γ-Al2O3的孔特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TiO2以锐钛矿晶型存在,且主要以表面富集的形式分散在γ-Al2O3表面;而共沉淀法制成的复合载体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最小,孔径分布更加集中,TiO2在整个体相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利用BET,XRD,TEM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对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条件进行考察。表征结果表明,将钛溶胶滴入氧化铝和乙醇混合物中制成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复合载体中TiO2和Al2O3分别以锐钛矿和γ-Al2O3晶型存在;TiO2为纳米粒子且均匀分布在Al2O3表面。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将钛溶胶滴入氧化铝和乙醇混合物中,模板剂与钛酸丁酯摩尔比为0.5,复合载体模板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焙烧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Y/Al2O3复合材料,并通过XRD,NH3-TPD,Py-IR,BET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Y/Al2O3复合材料主要以弱酸为主,中强酸很少;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微孔主要分布在0.55 nm附近,介孔为双孔分布,孔径主要分布在4 nm和7 nm附近。考察以复合材料为载体的负载型Ni-Mo-P催化剂在FCC柴油加氢改质中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与微米分子筛基负载型Ni-Mo-P催化剂相比,在加氢脱氮率、密度和十六烷值相当的情况下,以纳米Y/Al2O3复合材料为载体的负载型Ni-Mo-P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较好,柴油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捏法制备纳米介孔Ti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载体焙烧温度对负载型Co-Mo双金属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和吸附吡啶红外光谱技术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都具有介孔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催化剂中TiO2的平均晶粒尺寸属纳米级且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载体中Al2O3的存在提高了TiO2的晶型转变温度;不同温度焙烧的复合载体表面均主要为L酸中心而几乎没有B酸中心。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制备的Co-Mo/ TiO2-Al2O3催化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载体经适宜温度焙烧后所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Al2O3复合载体,并用饱和浸渍法制备Ni2 P/TiO2-Al2 O3催化剂氧化态前躯体.在同定床反应器中采用原位还原技术用H2制备出Ni2 P/TiO2-Al2 O3催化剂.以喹啉为模型化合物对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TiO2)∶n(Al2O3)及Ni2P的负载量对...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Al2O3复合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沉淀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Al2O3复合载体,并用XRD、TEM、FT-IR和BET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BET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和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得的TiO2/Al2O3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较集中的孔分布。XRD结果表明,复合载体经550℃焙烧后,TiO2和Al2O3分别以锐钛矿和λ-Al2O3晶型存在,其中沉淀法和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得载体的锐钛矿特征峰宽而尖锐;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载体的锐钛矿特征峰不明显。TEM结果表明,TiO2以纳米级粒子均匀分布在Al2O3表面上,共沉淀法制备出的复合载体中的锐钛型TiO2粒子在λ-Al2O3上以单层或亚单层分散;而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复合载体中,锐钛型TiO2和λ-Al2O3粒子以更为清晰的橄榄状和絮状形式存在。FT-IR结果表明,4种方法制备出的复合载体的酸性均主要为L酸,仅含微量的B酸。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二醇-1000(PEG-1000)为模板剂,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载体,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电镜扫描(TEM)等方法对载体进行表征,并在小型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加氢脱硫性能考察。结果发现,TiO2载体在500℃下焙烧后,仍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特性和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91.02 m2/g,孔径为5.57 nm,孔容为0.27 cm3/g。其加氢脱硫反应结果显示,TiO2载体负载质量分数20%磷化钼,在360℃,2 MPa,3 h-1反应条件下,其脱硫率为98.57%,而该催化剂在反应前无需预硫化,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2-甲基-2-戊烯酸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醛为原料,经自缩合合成了中间体2-甲基-2-戊烯醛,再经NaClO2氧化合成了2-甲基-2-戊烯酸。较佳反应条件为:第一步,NaOH/丙醛(摩尔比)=0.09:1,w(NaOH)=2%,40℃反应45min,收率为93%;第二步,NaClO2/醛(摩尔比)=1.6:1,H2O2/醛(摩尔比)=1.2:1,反应时间3h,乙腈用量50mL,反式2-甲基-2-戊烯酸摩尔收率约85%,产物经IR和1HNMR确证了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2-羟基联苯(OPP)和三氯化磷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新型阻燃剂中间体2’-羟基联苯基-2-次膦酸(HB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m(催化剂):m(OPP)=0.006:1,n(PCl3):n(OPP)= 1.4:1;PCl2先在80℃滴加70%,剩余部分在180℃滴加,然后升温到220℃并维持反应2 h。在上述条件下,OPP的转化率达99%以上,HBP收率达93%以上,产物经熔点测定和红外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3.
以2-羟基联苯(0PP)和三氯化磷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新型阻燃剂中间体2′-羟基联苯基2-次膦酸(HB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m(催化剂):m(OPP)=0.006:1,n(PCl3):n(OPP)=1.4:1;PCl3先在80℃滴加70%,剩余部分在180℃滴加,然后升温到220℃并维持反应2h。在上述条件下,OPP的转化率达99%以上,HBP收率达93%以上,产物经熔点测定和红外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4.
2-氨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NaOH代替Ba(OH) 2 为催化剂 ,由氨基氰和邻苯二胺合成 2 氨基苯并咪唑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较佳的工艺条件 :环化时间 6 .5~ 7.0h ,中和时间 3h ,n(NaOH) /n(氨基氰 ) =1.2 ,目的产物的收率为 78%~ 81%。  相似文献   

15.
制备方法对B2O3/TiO2-ZrO2催化环己酮肟制己内酰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载体TiO2-ZrO2的制备方法对B2O3/TiO2-ZrO2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孔径分布和NH3-TPD的测定结果表明,以共沉淀法制备的TiO2-ZrO2为载体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适宜的孔径分布和酸性,从而对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制己内酰胺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还表明,TiO2-ZrO2比其它二元复合氧化物更适宜于作为环己酮肟气相V重排反应B2O3催化剂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TiO2-SiO2载体的酸性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TiO2-SiO2复合氧化物,分析表征了其酸性,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制备了重油催化裂化(RFCC)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氧化物的酸性与Ti/Si摩尔比有关。酸的类型对催化剂的脱硫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制得的Brosted酸(B酸)较高的催化剂,对分子结构相对简单的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有较好的脱除性能;Lewis酸(L酸)较高的催化剂则有利于芳烃的加氢饱和与取代二苯并噻吩的脱除。采用F改性的方法可以提高载体的强L酸量和催化剂初始阶段的加氢脱硫性能及对二苯并噻吩的脱除性能,但RFCC柴油中存在的烯烃及碱性氮化物易使催化剂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模拟和实验探究结合,考察了H2O影响γ-Al2O3吸附SO2、NO的机理。在构造γ-Al2O3(110C)面基础模型和建立H2O,SO2,NO等吸附质分子在(110C)面的吸附模型后,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构象。通过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分析发现,吸附质与(110C)面Al位点存在明显的电子转移,进而形成稳定的吸附结构。H2O通过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占据Al3c和O3c位点;SO2主要吸附在Al3c、Al4c位点;NO与Al4c位点相互作用,需要在O3c位点氧化。因此,H2O与SO2和NO在γ-Al2O3(110C)面的Al3c和O3c位点存在竞争吸附。试验结果与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H2O不利于SO2和NO在γ-Al2O3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模拟和实验探究结合,考察了H2O影响γ-Al2O3吸附SO2、NO的机理。在构造γ-Al2O3(110C)面基础模型和建立H2O,SO2,NO等吸附质分子在(110C)面的吸附模型后,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构象。通过电荷密度和分波态密度分析发现,吸附质与(110C)面Al位点存在明显的电子转移,进而形成稳定的吸附结构。H2O通过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占据Al3c和O3c位点;SO2主要吸附在Al3c、Al4c位点;NO与Al4c位点相互作用,需要在O3c位点氧化。因此,H2O与SO2和NO在γ-Al2O3(110C)面的Al3c和O3c位点存在竞争吸附。试验结果与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H2O不利于SO2和NO在γ-Al2O3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SiO2掺杂量的TiO2-SiO2复合载体,采用浸渍法在这些复合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V2O5和MoO3,制备不同SiO2掺杂量的V-Mo/TiO2-SiO2催化剂 (VMTS)。运用XRD,SEM,BET,H2-TP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iO2掺杂量的增加,VMTS催化剂的XRD谱图中不仅出现了SiO2衍射峰,而且出现了锐钛矿型TiO2的衍射峰,表明活性组分V2O5和MoO3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形式存在;掺杂SiO2的催化剂H2-TPR还原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孔径减小;与其他催化剂相比,SiO2与TiO2的质量比为0.2∶1的催化剂VMTS-(0.2∶1)具有最佳的氧化还原能力。脱硝效率评价结果表明:VMTS-(0.2∶1)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烟气脱硝效率,烟气中通入SO2时,VMTS催化剂烟气脱硝效率下降幅度均低于未掺杂SiO2的催化剂,VMTS-(0.2:1)催化剂烟气脱硝效率下降幅度最小,说明掺杂SiO2有利于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膨胀剂的浓度和体系的碱度对合成ITQ-2分子筛的影响.结果表明,把膨胀剂的浓度降低到传统方法的1/5即可完成对前驱体MCM-22(P)的插层膨胀.体系碱度的大大降低消除了脱硅对产品硅/铝比的影响,使膨胀、剥离后得到的产品收率大大增加,同时超声剥离过程更加容易,也避免了MCM-41介孔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