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国家特高压电网的规划分析了国家特高压电网接入山东电网后对山东电网2020年目标网架的影响,分析了山东电网接入国家特高压电网的消纳能力、山东电网2020年目标网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对国家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对山东电网的规划、运行及科研开发等多方面发展的引导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是"外电入鲁"高速发展的时期,山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直流大受端电网,电网结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围绕山东电网实际,从特高压交直流落点选择、500 k V网架结构优化、220 k V电网分区、电磁环网开环以及大电源接入系统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在规划方面山东电网对特高压交直流入鲁后的适应性。分析结果对于优化山东电网网架结构,提高山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东电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山东电网与周边电网联网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了具体的联网方案,阐述了各方案的特点,并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电网新能源发电容量不断增长,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特高压直流投产进一步挤占了系统的调峰容量,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压力逐步增大。在详细分析山东电网现有运行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调峰、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局部电网潮流改善、系统调频、电网黑启动、短路电流特性共7个方面,阐述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对解决现有山东电网运行问题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能源互联背景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使得山东电网调峰压力逐渐增大。对各种调峰手段做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结合山东电网实际,提出了山东电网调峰策略。最后,对核电机组是否参与电网调峰做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对提高山东电网调峰能力及运行经济性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据全国特高压电网及山东电网规划,通过分析山东省分区电力平衡,提出了上海庙—山东±800k V直流系统的供电区域、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并应用有效短路比指标和时域仿真分析论证其合理性。可为上海庙—山东直流工程和山东电网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网的发展,如何控制系统短路电流将成为今后山东电网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山东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对山东电网网络结构、短路电流增长趋势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短路电流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电力工业提出了低碳化的发展要求。结合低碳电网的研究现状,对山东电网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从不同区域及不同输变电设备的角度分析了山东电网的输电损耗及网架利用率情况,并评价了山东电网的低碳效益的历史发展轨迹。进一步,测算了山东电网对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及山东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山东电力技术》2015,(9):83-84
<正>继保及自动化技术室是山东电网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支持部门,承担全省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基建调试、科研开发等工作。班组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先后完成山东电网首座智能变电站调试、山东电网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首次测试、山东电网继电保护信息子站首次测试、继电保护装置物质抽检、1000千伏特高压济南站CT伏安特性首次测试等工作,为山东电网"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同塔双(多)回架设、紧凑型输电、GIS和HGIS等新技术在山东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电网的实际情况,探讨输变电新技术在山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区联网条件下四川电网低频振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川渝、华中、华北、山东等电网的互联,求出了与四川电网相关的系统主导低频振荡模式,研究了区域电网互联出现的低频振荡问题。分析了区域间弱阻尼低频振荡模式及发电机在振荡中的作用。利用Prony分析方法检测出了这些主振模式,验证了小干扰稳定分析的正确性。用数值微分方法计算了系统某些运行参数对系统主导振荡模式的灵敏度,分析了这些参数在小干扰稳定中的作用。研究了电力系统稳定器对系统主导振荡模式的阻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区域间联网线路的架设,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区域间的输电阻塞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山东电网及其与华北联网过程中的输电费用、阻塞费用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输电阻塞管理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步骤,包括联网输电费的计算方法、联网线路上阻塞的管理方法以及输电市场中的风险规避等内容,并就上述内容开发了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山东电网进行实证研究,该方法能够将各条输电线路上的输电、阻塞成本公平分配给各个市场参与者,由该方法所得到的价格信号可以为解决阻塞问题提供良好的经济信号。最后,就山东电力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对输电阻塞管理支持系统的接口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下一步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规划体系是国家电网公司主推的五大体系之一,是其余四大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无功电压规划作为电网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地区电网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的基础。以山东“十二五”500 kV输电网无功规划为例,计及外电入鲁等条件,在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基础上,进行了山东电网主网架的无功优化、稳定裕度及抵御扰动能力的计算,评估了主网架的电压安全水平;明确了无功配置最优投运容量,保证了主网架的安全、经济运行。为山东电网“大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期间国家科学推进远距离、大容量电力外送,特高压快速发展,《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及的东北扎鲁特—山东及华北胜利—锡盟特高压外送工程等都为重要的电力外送通道,规划中的电网格局将出现大规模汇集电力通过直流送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及交直流并列运行等特征,直流输送容量的提升将给电网安全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依托国家电网仿真中心,从特高压交直流大规模电力外送的暂态稳定性方面进行安全稳定校核,剖析大规模电力外送给电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有效解决国家电网"十三五"规划电网中大规模电力外送通道面临的主要安全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MMC-HVDC)可为海岛电网等重要领域供电,当海岛电网处于有源和无源网络切换过程中时,存在有功功率不平衡、交流电压振荡等不稳定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向海岛电网供电的MMC-HVDC有源/无源切换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对外环功率控制和相角控制进行优化,消除切换时刻的瞬时有功功率不平衡,实现海岛电网的平稳切换。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三相MMC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提出控制策略的作用下,系统在有源、无源及两者切换时刻皆可正常运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同步电网构建方案论证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电网基本实现了全国互联,全国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南方 4个主要同步电网。未来我国同步电网的构想中将东北-华北-华中电网调整为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全国形成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南方 4个主要的同步电网。特高压同步联网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输电,促进跨大区、跨流域水火电互济和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网架支持,避免出现通过 500kV交流线路联接大区电网存在的动态稳定问题,同时可解决 500kV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勤勇  赵良  郭强 《中国电力》2005,38(5):20-24
对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中的2020年目标闷架进行了安全稳定研究,为各区域电网的目标网架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在各区域目标网架中,进行主干网槊的严重故障计算,并提出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找出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从电网结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部分区域电网中的重点输电系统进行多方案的安全稳定性比较,提出推荐方案,为区域电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从各电网需采取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角度出发,认为各区域电网目标网架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三级安全稳定标准,而区域电网内存在弱联系,电网水电装机比例偏大等问题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区域电网的目标网架应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未来同步电网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郭强  张运洲  吕健 《电网技术》2005,29(22):14-18
在对我国同步电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情况,提出了“十二五”初期和2020年前后我国同步电网构建方案。对华北一华中一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及电网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回顾了中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接着总结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效,包括特大电网的可观测性大幅提高、特大电网的可控制性得以加强、多调度中心协同运行和在线安全预警的能力大大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新能源消纳的能力持续提高、电网调度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集团式网络攻击的能力显著增强等。最后,展望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