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九斗碗"是川西有名的食俗。"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也是赞其菜多量足的意思。因为这种筵席的内容蒸菜及腌腊较多(都是肉类),行话叫作"三蒸(锅蒸、笼蒸、碗蒸)九扣",因此民间又将专做"九斗碗"筵席的乡村厨师唤作"油厨子"。之所以称宴席为"九斗碗",是因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民间视"九"为吉数。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宋真宗十分高兴,觉得丁渭很有学问。但是李太白却有"金樽美酒斗十千"之句。一云一斗三百钱,一云一斗十千钱,李杜为同时代之人,所讲酒价为何悬殊如此呢?有人戏言道,太白讲的是"美酒",老杜太穷。可能潦倒之际,饥不择饮,乃于村店茅舍醉饮也!其实,"十千一斗"乃是用典。白居易与刘禹锡的诗中,也有"更把十千沽一斗"之句。据《神仙传》,汉桓帝时(公元147-167年),王远过吴胥门,以千钱与余杭姥酤酒,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1,(17):147-147
在民间一直有“饮酒伤身”的传统认识,不少消费者对白酒心生忌讳。但是在医学领域.普遍认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把少量饮酒视作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汉书·食货志》有“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的记载,认为长期适量饮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  相似文献   

4.
宴饮时,所行的饮酒之规则,谓之酒令.以行酒令而助饮兴的历史,最早起于周期,时有“酒官”之制,而饮酒设官,则在《周礼·天官》中已有记载.自汉以后,饮酒之风遍及民间,酒令也就由等级森严的饮酒礼仪变成了一种罚人饮酒的游戏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研究     
(一)什么叫研究据《辞海》(2009年第六版缩印本)的第2192页上说,所谓研究,直白点说就是钻研、探求,诚如《世说新语·文学四》中说:"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曰莫不研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商讨、考虑的意思。这正是:若将以上两点合二为一,自然会明白无误。因此,对于"研究"这个概念,是应该首  相似文献   

6.
饮酒百态     
饮酒,通称喝酒,亦称吃酒、食酒、杯觞、开酒樽等。中国谷物酿造起源于约5000年前,龙山文化和大沽口文化中均已有酿酒器皿,故有饮酒史与酿酒史同样久远之说。 据《周礼·地官·党正》云:“凡其党之祭祀、丧祀、昏冠、饮酒、教其礼事,掌其戒禁”。由此可见,周代后,饮酒多为祭祀、礼宾客或喜丧节庆,民间亦饮酒以遣闷、生智、合欢。另据宋·朱肱《酒经》载:“大哉,酒之  相似文献   

7.
斗,有多解。《说文》:“斗,十升也,象有柄。”《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汉书·律历志上》:“十升为斗,斗者,升之量也。”故斗有容量、重量之称。作为酒器亦有称斗者,《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耆。”《疏》:“大斗,长三尺,谓其柄也,盖从大器(木邑)之樽用此杓耳。”以斗盛酒,谓之斗酒。其义有时形容其量多,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表示,从2018年起,将在本国食品营养标签上新增"添加糖"项目,帮助人们分辨食物中的"添加糖"(如蔗糖、甜味剂等)和"天然糖"(如水果中的果糖)。此前,《美国膳食指南》就建议,人们应将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在10%以下,因为添加糖没什么营养,却会增加卡路里以及患糖尿病风险。近日,美国《女性健康》杂志作者、美国注册营养师丽莎·莫斯科维茨撰文指出,以下是一些最易被人忽略的高"添加糖"食物,挑选时  相似文献   

9.
傅建伟 《中国酒》2015,(2):74-79
许多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高远的艺术享受。古代的文人雅士饮酒非常重视饮酒的环境意趣。《儒林外史》第一回就说到娄府书斋的趣饮,与之相比较,第二回中,集上申祥甫家宴请老师周进,乡绅们"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前者是知府雅致趣饮,后者是乡下聚餐,两席之别,无论吃相,还是环境,天上人间也!  相似文献   

10.
角饮不解     
张正 《饮食科学》2014,(10):41-41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篇《蛇与牧童的恩怨》,提到一则“俚谚”:“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意思是说,两个人打斗不止,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同时倒地;两个人斗酒不止,也必然是最后都烂醉如泥。这则民间俗语,现代文字中已很少读到,人们似乎也忘记了俗语所揭示的浅显道理。  相似文献   

11.
胡建华 《中国酒》2016,(4):56-57
每当春临大地,民间都有喝"春酒"的习俗。《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早在春秋甚至西周时期,人们就意识到春酒的养生保健作用。初春气温忽高忽低,风干物燥,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随之下降,适当地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在春酒的选择上,应以低度保健的黄酒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正鹿鸣宴,或许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重才之宴"。"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宋·叶适《鹿鸣宴诗》)鹿鸣宴产生于科举,宴名则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相似文献   

13.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是一种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相传唐初由波斯(今伊朗)传入,当时称"波罗球",后传入蒙古,相沿至今。一、中国古代马球由于古代体育分类并不细密,而且《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等将马球归入"蹴鞠"部,也就使两者的区分更加复杂。马球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  相似文献   

14.
"饭"字在古代就是"吃"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时说,饭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后来派生出来的名词"饭",读去声;字形也不同,右边是"弁(或卞)"。留传到现在,早已字形不分,统写为"饭"了。《礼记·玉藻》日:"饭飧者三饭也。"《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孟子·尽心下》:"饭糗茹草。"等等。这里的"饭"都是"吃"的意思。以至到了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还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句。这里的"饭"仍然是"吃"的意思。"饭"字除了作动词讲外,还有许多使动词出现。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明朝的一部小说,书中涉及到许多饮酒情节,透露出民间的饮酒风貌与酒品取向,对于酒风俗和酒历史的研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极",俗话说到头儿了。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老天津卫说:"冬至起,一天长一秒。"意为白天渐  相似文献   

17.
<正>匹纸宋代纸名。宋.陶穀(903-970)《清异录》载:"先君子蓄纸百幅,长如一匹绢,谓之鄱阳百"。明.文震亨(1585-1645)《长物志》称:"宋代有匹纸,长三丈至五丈,有彩色粉笺及藤白、鹄白、蚕茧等纸。""匹纸"是指纸面尺寸较大者,与"皮纸"  相似文献   

18.
黄建东 《烹调知识》2013,(10):54-55
酒令是一种游戏,它在中国饮酒史上起源甚旱,源远流长。据《后汉书·贾逵传》载:贾逵“尝作诗、颂、诛、书、连珠、酒令凡九篇。”看来,正式酒令至迟在汉代就出现了。饮酒行令时,强调赏罚严明,所以还设监酒、令官。这在《史记》中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墨菲 《中国食品》2021,(3):160-160
英敏特最新发布了《2021全球食品饮料趋势》,揭示全球食品饮料和餐饮行业的三大趋势,围绕消费者行为的"当下"(今后12个月)、"近期"(18个月以上)和"未来"(5年以上)进行了分析、洞察,并提出了建议。疗愈心灵:创新性食品饮料配方将提供心理和情绪健康解决方案,将为健康饮食奠定新基础。重塑价值:品牌将面临应对信任、品质和"必需品"新定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饭"字在古代就是"吃"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释中考察"饭"的本义时说,饭是动词,当吃讲,读上声"反"。后来派生出来的名词"饭",读去声;字形也不同,右边是"弁(或卞)"。流传到现在,早已字形不分,统写为"饭"了。《礼记·玉藻》曰:"饭者三饭也。"《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孟子·尽心下》:"饭糗茹草"等等。这里的"饭"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