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集中供热能耗高、锅炉运行效率低、水力失调严重的现状,以热流方向为主线从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介绍了能耗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节能技术:锅炉房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多热源联网供热,给锅炉加装热管省煤器,采用混水设备;加装水力平衡阀,完善管道保温,采用变流量系统,分布式供热;在散热器上加装温控阀以及推广供热计量收费体制。集中供热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善管网的水力失调、新型能源的应用以及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全面提高管网的效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北方城镇集中供热建筑面积的增长,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点。从集中供热系统三个用能环节中的换热站用能入手,采用喷射式高效热交换器替代原有板式换热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是提升系统效率、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喷射式高效热交换器是以蒸汽或高温水作为热源,通过喷射、收缩及扩散等过程,将具有一定容积比的蒸汽或高温水与供热系统回水在混合室进行热交换,形成单相热水,经加热增压后的热水被输送到用户端进行供暖的装置。基于实验室换热模型的研究方法,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数据,对采用喷射式高效热交换器的供热系统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改造后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增加,流量减少。经过进一步分析得出:锅炉和管道散热损失减少,输配管道压力损失减少,进而减少了管网的输配能耗,提高了锅炉效率,提升了系统的供热能力,节省整个供热系统12%的热量,提升系统效率14%。经验证,喷射式高效热交换器的使用有助于集中供热系统提升性能,实现节能降耗,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无人值守换热站远程控制系统集计算机、自动控制和通讯技术为一体,基于互联网全面监测热网的运行参数,调控热网的供热温度,实现换热站的无人值守和远程控制。重点研究换热站远程控制解决方案,为“按需供热”提供有效技术保障,解决系统整体过量供热,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室温存在冷热不均及热力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问题,达到提高了供热品质及舒适度,以及供热系统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西安某小区换热站改造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实际热力工况进行分析研究。项目节能改造主要是利用园区一次网热水回水的余热通过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交换来提升低区采暖的二次网回水温度,进而达到克服系统末端资用压头不足、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通过对历年运行实际数据计算得到节能效果分析,为严寒和寒冷地区既有老旧小区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和新建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供热是北方地区冬季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措施,随着各项能源日益紧缺,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节能成了头等大事。在保证供应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供热节能,已经成为供热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实现供热节能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对如何优化供热系统,实现供热节能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供热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良好的供热系统有效的满足了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很多供热系统比较老旧,在环保节能方面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因此对供热系统进行改良,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分析了气候补偿和分时分区这两项节能技术在石家庄铁道学院供热系统的实际使用和节能效益。当室外温度升高时,气候补偿器QHOMS自动调整系统的供水温度,使系统的供热量与室外气候相匹配;分时分区供热技术,在公共建筑热入口安装公共建筑供热节能器PB-HOMS,根据公建的用热情况实现分时段供热。经过气候补偿和分时分区节能改造后,经过一个采暖季运行,节省蒸汽量达到16.7%。  相似文献   

8.
供热管网节能改造、输热效能的研究,一直都是影响民生的重点问题。文章针对供热管网的节能改造、输热效能展开系统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对供热官网节能改造及输热能效工作有所帮助,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淄博市城区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情况,探讨了城市供热系统环保节能技术改造方式和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宫奕清 《电子测试》2020,(7):105-106
热网全网平衡系统主要通过获得换热站内的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一次网电动阀门的反馈值和设定值等参数,以及热源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数据回归等算法,控制一次网电动阀门的动作,从而减小热网的水平水力失调度,达到均匀供热和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全网平衡系统采用均匀性控制策略,调节换热站的一次网电动阀门或分布式变频泵,使每个热力站的供热效果基本一致、冷热均匀,同时消除了一次网的时延产生的参数不同步所造成的二次网参数不同步的失调现象,有效地保证了热网的同步负荷调节,规避了系统的容量、惯性、时延特性,是合理、有效的系统调节和全网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1.
软交换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全面解决方案,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横向组合模式、开放的接口和通用的协议,构成一个开放的,分布的和多厂家应用的系统结构,成为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交换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并对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细胞膜电压荧光技术及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毫米波场辐射下悬液中K562细胞膜电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辐射条件下,不同细胞浓度组的K562细胞膜电压变化规律是不相同的。然后用场近似等效方法,建立了毫米波场辐射下,排列在平面上的悬液细胞膜电压计算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悬液中的细胞膜电压,用生物电磁学的观点,对实验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静电探测输出信号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静电探测信号检测电路,根据滤波性能指标,设计了适用于静电探测的低通滤波器,并对所设计的模拟低通滤波器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滤波器在400Hz以内基本上没有衰减,延时基本上在1ms左右.当频率为500Hz时,电压衰减为85%左右,即衰减为1.41 dB,阻带衰减值大于30dB.所设计的模拟低通滤波器基本上满足了静电探测的设计需求指标.  相似文献   

14.
张怡  周渊 《信息技术》2011,(11):63-6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网络的服务器数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对信息的利用率渐渐降低,盲目地在网络中搜寻需要的内容。用户急需一种能够帮助他们购物的辅助工具,该工具能够按照用户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动地进行推荐。通过改进一种混合模式的推荐技术解决该问题,实验部分也进行了相关验证。  相似文献   

15.
李建  罗军 《信息技术》2009,(7):152-155
H.Garcia-Molina等人提出了用于解决长事务问题的Sagas模型,但Sagas模型的事务补偿过程会撤销整个长事务,另外每个子事务都必须具有补偿子事务,这两个缺陷大大影响了Sagas模型的执行效率和适用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执行历史的层次式的失效恢复算法.该算法动态确定补偿终止点,可有效减小补偿域. 性能分析表明其性能通常优于非层次的失效恢复算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校园网教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挖掘校园网资源潜力、开发网上教学系统进行探讨。对建立网上教学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网上教学系统的形式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提出了包括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网上课堂、网上实验等网上教学方式。构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完整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曹志  田晖 《电子科技》2010,23(9):18-20,23
介绍了一种具有两个通带的新型混合左右手传输线,以及混合左右手材料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和分析方法。该左手材料(Left-Handed Metamaterials,LHMs)在通带内呈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特性,两个通带分别出现在2.8 GHz和5.8 GHz处。通过仿真得到了色散曲线,折射率,等效介电常数和等效磁导率,从理论上验证了左手特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高红  赵丽生 《电子产品世界》2009,16(12):28-29,47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利用直流电源、电渗加固改良公路路基的方法,给出了路基加固实验和现场施工的具体方案.通过实验证明,对于尚不普及的现场施工及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是一种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能够最真实地反映用户在无线网络中的体验,对网络规划和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MR中不包含用户位置相关信息,导致运营商无法确定上报MR中用户感知差的准确位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应用服务(Over The TOP,OTT)方式的MR定位方法,能够准确定位MR的地理位置,帮助运营商快速地评估网络覆盖水平等质量信息,进而有目的地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摘 要:降本增效是目前移动网络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根据细分的室内场景,采用不同的皮基站部署方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皮基站产品性能、优化组网结构,而且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具体给出了室内深度覆盖场景三种皮基站降本增效的覆盖方案以及实地验证结果,并从覆盖效果、节约成本效果、方案适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