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吸收式、吸附式和喷射式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原理,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最后得出太阳能制冷技术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特点,给出了带储能装置并能进行能量匹配数控的制冷与蓄冷并重、热电制冷装置模块化的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空调系统。在研究较成熟的常温送风空调蓄冷技术和蓄冷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法)对KCL共晶盐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进行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KCL共晶盐可作为低温送风空调蓄冷介质,既弥补了太阳能半导体制冷间歇不连续的缺点,又使蓄冷技术能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送风温度低于0℃)的场所得到应用,并可扩大到小型移动便携制冷器蓄冷技术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制冷是解决建筑节能降耗和太阳能建筑供能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太阳能热源系统、空调机组制冷系统的性能测试,确定了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的制冷能力和太阳能辐照、冷冻出水温度及水循环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太阳能辐照度为700 W/m2、热源供水温度在75℃以上的工况下,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组的COP达到0.65左右。太阳能空调内的真空环境和溶液管理措施是影响机组制冷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以太阳能光伏电池提供驱动能源、以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的制冷系统。系统在ATMEGA16单片机控制下,能将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的直流电进行有效存储并给半导体制冷片供电;设计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来实现温度的控制,以满足制冷的需求。该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制冷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技术成为业内热议话题,太阳能作为最为环保的新能源之一受到了足够重视。太阳能空调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季节匹配性及环保的优点,使得该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初步发展。结合我国太阳能分布与利用情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光伏空调技术和太阳能热驱动空调技术,分析了太阳能空调的系统组成、实现制冷效应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等,对太阳能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粮食储藏问题历来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研究表明,低温储藏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储粮方法中的虫害、霉变等带来的损失。本文设计一个基于太阳能供电驱动半导体制冷的系统,通过ATMEGA16单片机来控制半导体制冷,实现制冷的目的,采用小型密闭空间来模拟武汉某粮仓的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当目标温度在22℃和18℃制冷效果较好,当目标温度在14℃时制冷效率降低,误差变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温差发电原理,相变储能原理的新型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且结合金属氢化物特点,配套设计了新型太阳能制冷循环系统;对能精确测量硬脂酸转变温度、转变焓的差式扫描热法(DSC)实验曲线以及金属氢化物的制冷过程进行了简介;建立适用于福州地区晴天的太阳辐射量和热管集热器热力学计算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关于福州地区晴天太阳辐射模型的程序,对太阳能集热器的月最佳倾角及其对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量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无需耗电、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混凝土桩储热系统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高效开发与利用地下热能的新技术。在长春某别墅项目上应用太阳能混凝土储热桩系统,分析其工程造价,并分别与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作了经济性分析与比较。建筑物采用太阳能混凝土桩储热系统可以实现冬季零能供暖,夏季零能制冷,每年最少节煤量可以达到17.72kg标准煤/m^2;吉林省地源热泵总应用面积要达到800万m^2,如采用太阳能混凝土储热系统,每年将节煤1.4×10^8kg,每年二氧化碳减少排放3.71×10^8kg,经济和节能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9.
吸附-冷却式除湿制冷空调在大型客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把汽车尾气余热作为吸附-冷却式除湿制冷空调中的吸附剂的再生热源的构想,以此为根据将吸附-冷却式除湿制冷技术运用于大型客车空调系统中,并为此设计了新型的固定吸附床。文中将该系统与传统的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关于节能,环保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热分离机气波制冷的热效应研究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剑锋,冯仰浦应用气波制冷的旋转式热分离机(Rotary-Heat—Separator)在油田气、化工尾气、天然气回收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进一步研究其制冷机理是提高制冷效率、拓宽工程应用前景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