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构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特征。通过对城市的结构形态和扩展方式以及对绿色空间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构架与建设的方法与基本布局原则,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以晋中市秋村的改造规划为例,分析了北方地区城市边缘区村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城市化改造的现实意义,针对边缘区村落城市化的特征和实现的有效途径,对村落的整体改造规划做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9.
上海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闵行区莘庄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莘庄镇的案例研究,揭示上海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并对边缘区独特空间格局的作用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提出,大城市边缘区是随中心城区的扩展不断生成的,中心城区的扩展力量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但地方响应和应对的能力与建设举措也直接影响到这个进程.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区(县)、(乡)镇、村社等多种力量集聚在有限的空间地域,各自运用不同来源的发展政策和发展项目所展开的争夺以用地为核心的发展权利,这是大城市边缘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力.在此过程中,来自城市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源生于乡村企业的土地使用及其转型发展的功能演替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居于其间的区(县)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行政管理及发展项目的安排等协调、规约甚至主导着空间演变过程.相互混杂和穿插的各种用途的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由于多样化的空间需求和效应,以及其变化的范围和频度不同,再与互不相同的再开发方式相互交织,加剧了边缘区空间状态的错综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哈尔滨城市边缘区规划现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松北新区开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分析了松北新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发展对策,有助于城市边缘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理论回顾,思考目前国内特大城市空间生长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市场导向下近域空间人口和功能的集聚是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特大城市近域空间研究,认为近域空间引导存在控制型、引导型两种模式,且认为我国许多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处于想要控制但引导失语状态。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过于理想化的计划式新城空间模式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市场经济主导的基本认识,城市的空间增长既不能摊大饼,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过于理想化,近域空间的发展应该成为特大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关注重点。进而探讨了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在上海和武汉远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基于近域空间视角延伸讨论特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边缘”与“休闲”的类比,对以汕头为例的地方性城市的“边缘文化”进行了分析,运用当代休闲学研究成果,试图提出一种围绕休闲为中心,综合考虑社会、人文、生态等因素的城市文脉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伴随着城市空间集聚和扩散,积极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多中心模式转变。城市综合体复合了办公、居住、商业商务等多种功能,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做好城市整体空间影响的论证工作,突出其凝聚核心的效应,应从功能用地与交通整合的角度进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有效组织片区功能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并着力引导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北京边缘住区发展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了北京的三个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边缘住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城市边缘住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今后的研究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之一,临港新城将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理念引领的未来之城。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建设实际,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的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策略,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能源和产业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走出边缘构建中心:徐州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边缘”是徐州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在地理、文化、经济、政治、乃至制度等方面部有深刻的表现。自觉认识自身的“边缘”性,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积极发展成为真正的经济区域的中心、经济网络的结点,从边缘走向发展的前沿,这是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它的形成发展与其港口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镇江港口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港城空间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