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历史建筑色彩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因此,传承与保护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将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湖北省武汉市地域特色和汉口区域历史建筑的色彩特征进行分析,对武汉市汉口区域历史建筑色彩提出了三个传承与保护措施,希望武汉政府部门和公众能够重点保护历史建筑色彩。  相似文献   

2.
篇首语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到建筑创作,从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到投资开发商的热情关注,成为当今地域建筑创作的热门话题。反映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已从古建筑保护拓展到对乡土建筑的全面认识。其研究的方法,从早期资料调查总结走向地域建筑创作,涉及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方面面。而且,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更新,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拉萨城市建设,由于多数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藏式建筑的足够认识和把握,建筑创作过程草率、急躁,导致城市地域性逐渐丧失。文章从梳理拉萨当代建筑地域化探索之路入手,基于解读传统建筑特征,来分析当代拉萨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中的策略与手法,旨在探求具有传承与创新意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建筑文化意义的阐述,强调了以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线来塑造城市特色、城市建筑,指出保护好自然和人文资源,在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与旧城改造,以及更新观念,繁荣建筑创作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与东部核心城市相比,西部建筑表现出的相对独特、稳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抗拒了简单全球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在面对西部当代建筑时,强大的地域文化与特有的建筑环境是建筑师面对延续传统、建筑创新的同时,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内蒙与工业大学举办的西部论坛中,通过聚焦多位扎根西部创作和有过西部建筑实践的知名建筑师,从实际环境和条件出发,对西部建筑创作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6.
苏州现代建筑创作中需要对地域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充分考虑,运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对传统建筑元素和构件进行提取和象征性处理,形成一定的形式法则和认知。在建筑创作中将这些符号和元素进行简单的几何处理,形成新建筑各个构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新建筑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住区的开发,在现代化施工技术条件的驱动下,无视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条件,随意地对原有地形地貌加以推平改造,而后再进行建筑的布局。这样以来,各种建筑,几乎都成一个格调,缺乏应有的个性。建筑的发展,引起了建筑界同行们的杞忧。为了提高建筑的文化品位,发扬地域建筑特色,强化建筑个性,应当从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汲取精华,以改变当前建筑创作的状况,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杨大禹 《建筑技艺》2013,(4):114-119
1引言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而文化又是多元的,所以展现的建筑形态及其文化表征也就五光十色,各民族所创造的地域性传统建筑在其所处的独特环境背景下更是别具一格。如何把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特色及其文化放在建筑创作的首位,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理解其背后所包含的建筑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和转换应用于现代建筑创作,而非只停留在对地域建筑单纯的形式模仿上。  相似文献   

9.
岭南建筑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应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在不同层面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营建策略,在传承、弘扬岭南建筑地域特色及绿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营造方式和材料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创作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瓦房店轴都剧院设计,探讨在城市环境中塑造反映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当代城市公共文化建筑创作的两个基本策略,以期指导此类建筑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风盛行,但却缺乏中国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研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坡屋顶作为建筑单体的视觉核心,形成了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重要印象。该文将坡屋顶作为切人点,研究其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多种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13.
清末至民国时期武汉出现了民居建造的高峰,这些居住建筑既有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木构架院落民居,也有受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而产生的联排里分建筑、独立式住宅和公寓等。两者构成了武汉的城市肌理,集中反映了武汉的自然条件、传统文化、经济形态和社会历史。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其建筑质量逐渐下降,数量不断萎缩,这种独特的城市文化痕迹正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急剧消逝,极有可能埋没在城建脚步的灰烬中,被新式建筑所取代。本文对此时期的民居从平面布局、外观装饰、结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其建筑形式的手段,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建筑人类学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春 《新建筑》1999,(6):24-28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从建筑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分别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波密县地处西藏林芝地区,受到当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里的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独特的建筑特征。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的选址特征、平面特征和立面特征;并且以波密县扎木路景观与建筑立面整治、波密县群众艺术馆及波密县游客服务中心为例,详细介绍了该镇建筑地域文化传承与设计实践的具体情况。通过对传统地域建筑设计元素的复制、再造和再利用,营造城镇空间丰富多彩的形象;并且探讨建筑设计在地域性指导因素介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特定的场所需求灵活应变,给出具体而不同的答案,意图能够让地域文化自主的传承下去,最终使传统的地域建筑特征延续到城镇的当代生活环境中来。  相似文献   

16.
滕菲 《华中建筑》2014,(8):192-195
民国时期的武汉因租界的出现形成了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楚河汉街这一试图建立武汉中央文化区的商业项目对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继承。文章论述了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内涵,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形态的特点,分别从楚河汉街的建筑形式语言、材料结构特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尝试对楚河汉街设计中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表达进行评价,希望对当代建筑及城市发展之路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泰顺传统建筑木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磊  刘杰 《华中建筑》2008,26(7):157-164
该文在以现代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地区的传统建筑及其形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当地建筑的木作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了当地传统建筑在木作技术方面的特点,以期为当地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要接触许多被称为"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等等的实物。然而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具备不同的建筑特征,而对待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亦需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针或保护方法。因此追寻和梳理这些名称的定义,是发展我国建筑文化的路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research is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hnic history and multiethnic villages. Currently,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multiethnicity, and most of the defensive traditional buildings in multiethnic villages of Guangxi are facing the plight of being destroyed and abandon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Guangxi's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ith Mozhuang Village and Guxietun Village as the example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architectural and ethnic components of these village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four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observation and space syntax analysis, and it summarizes the three results from the five aspects: plan, elevation,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sonry and dec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re dominated by the ethnic group with the higher technological, cultural or economic level, and there are both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efensiv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multiethnic villages. Based on the three study result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some overall suggestions toward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architecture improvement in ethnic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