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构建从紧急避难场所到固定避难场所再到中心避难场所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高效地进行避难空间选址,其所形成的避难空间系统在灾后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满足人群的避难需求。研究结合常熟市地震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震空间体系布局,划分各等级场所的服务范围,以期为未来的城市避震空间体系规划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空间控制规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有效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无序增长,对城市发展形成反向约束和引导,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应.文章试图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别和界定方法,提出“两线三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通过“线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界定城镇增长边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要想确保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采取结果导向型的规划思路,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同时以城市空间建设为根据,从整体协调、全面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的公共设施规划为例,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治国理政新理念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城乡规划改革需要,建立与各级政府事权和城市治理内容相融合的空间治理体系和规划管控体系,加强各类规划合理衔接,确保公共服务分级配置到位,如何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各级生活圈成为规划界必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无论是对城市空间问题解决还是城市管理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利用POI开源大数据与相关规划获取的一手数据创建山西省原平市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并构建中心城区全城路网数据集;继而对公共设施进行服务区与可达性分析,初步划分10 min社区生活圈,根据开发边界范围及河流、铁路、主干路等限制要素,进一步修正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与多方充分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在此基础上,划分5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各级生活圈边界基本符合原平市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了城市多方认可,证明了基于交通网络分析研究城市各级生活圈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可为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是以城市不同主导职能、不同等级规模、不同服务范围的公共中心集合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规划。本文以广州为案例城市,探索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城市中心体系的基础问题剖析、用地结构分解、重大问题研究、规划调控途径,据此可明确未来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发展与整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的破坏让公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更加关注。以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这一角度出发,以此来分析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发展前景并予以规划,是针对公共设施设计这一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去,并借鉴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找出人群活动与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三者之间的恰当关系,指出如何更好的将人性化设计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用地高度混合的 复杂空间形态,也是一个模糊的空间范围, 这直接导致了对其研究的浅层化。对中心区 的深入定量解析必须以其边界范围的界定 作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心区量化界定 的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成果,在此基 础上对中国典型城市中心区的边界范围进行 了量化界定,并对界定成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解构增长主义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增长现实境况为研究背景,针对当前城市空间增长的设定路径在应对生态服务功能的确定性和偶然扰动的不确定性方面所扮演的双重“被动防御”角色,通过韧性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结合,重构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设定城市空间增长的韧性进程:将绿色基础设施视作城市空间增长刚性约束的绝对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空间增长同生态服务功能的适应状况,提供多种弹性引导的空间选择而非限制选择,以此实现“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这一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并促使已有设定路径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反制”的角色转变.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组合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与最小累积阻力建构GIA-MCR城市空间增长模型,诠释“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在技术方法层面的具体落实.杭州的应用研究表明:由该模型设定的城市空间增长能够精准避开中高生态服务功能区域、有序引导城市开发在适宜空间范围内展开;该模型可辅助城市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的规划决策支持并配套相应政策工具,以此建立以“空间一张图”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实施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祝仲文  莫滨  谢芙蓉 《规划师》2009,25(11):40-44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要求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但当前国内尚未有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防城港市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GIS技术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划定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外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长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从追求量的增加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在转型发展时期,为了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发展的模式转变已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增长边界作为空间增长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以“生态优先”保护城市生态本底,以“精明增长”提升城市内部空间绩效,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使其兼具地方特色和推广意义,成为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关注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的定义和内涵、应用及划定方法,以期对我国城市增长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明华  田晓晴 《规划师》2008,24(6):13-15
2006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中心城区规划中要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的建设范围.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是西方国家在对城市蔓延式发展反思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技术解决措施和空间政策响应,当前已成为美国控制城市蔓延发展最成功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之一.我国与美国在发展阶段、土地制度、政治制度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确保城市增长边界概念引入后与现有规划体制相适应,应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原则,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模式,保障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黄明华  寇聪慧  屈雯 《规划师》2012,28(3):12-15,34
城市增长边界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与城市行政区划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对用地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应积极构建具有较强操作意义的、能够同时体现城市远景规模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的城市增长边界,通过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保护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与开敞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规划界对城市禁建区的不同阐述和相关理论,归纳出从生态绿廊、城市增长边界、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空间管制进行的探索和研究现况,对禁建区的功能、意义和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方法在昆明划定禁建区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从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四类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结合分类管制引导,对城市禁建区的划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Portland, Oregon     
K Gibson  C Abbott   《Cities》2002,19(6):46
Portland, Oregon took its initial growth as a port and regional metropolis serving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and the Pacific Northwest. It remains a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nd service center, to which has been added a substantial electronics industry. The city and its region are best known for innovative policy initiatives dealing with urban planning, regionalism, growth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The city-region is served by the only elected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government, Metro, has authority to structure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and also administers an urban growth boundary to maintain compact and efficient urban form.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ity of Portland has been directed since the 1970s by an alliance of downtown business interests and older middle class neighborhoods that have benefitted from a strong urban core. Much of city policy and grassroots effort from the 1990s has focused on the challenge of extending the benefits of this alliance to lower-income neighborhoods through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affordable housing effort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增长边界的效能及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恩  张媛媛 《规划师》2012,28(3):21-27
行政区划是政府间关系的直接反映,行政区划变更意味着空间支配权力的调整。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在城市建设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之间划定的界线或区域,用于限制城市发展规模、界定城市建设范围。城乡规划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与城市行政区及其调整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研究根据1978年以来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权利变化格局,简要分析集权格局和分权格局对城市发展的不同作用,引用UGB在土地供应限制、土地用途限制、开发建设时限限制三方面的效能原理,探讨三种效能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重点解析UGB划定和行政区划调整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区域空间优化重组和城市发展时序控制、区域发展统筹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诠释行政区划调整与UGB划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周智慧 《室内设计》2013,28(2):69-73
"低冲击开发"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针对城市雨洪的管理模式,该理念不断发展延伸到当今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构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论文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统筹、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以及道路和绿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空间规划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空间规划的改革是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是针对已有各类空间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伴随着对空间规划的认识不断深化,空间规划的改革实践也在逐步深入.结合已开展的省级空间规划、市县“多规合一”、城市开发边界等三方面的试点,考察空间规划实践的进展和不足.并对空间规划的逻辑关系、法律关系、体制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规划走向空间管治——非建设用地规划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国内外非建设用地规划发展实践,将其归纳为生态空间结构型规划分类控制型规划城市增长边界型规划、禁限建区规划、综合空间管制型规划等5种类型,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3个转向:规划模式从理想蓝图转向务实操作,规划方法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综合,规划实施从注重形态转向公共政策。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