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玲  王晨风  陈楚愚  陈新允 《包装工程》2023,44(18):411-417, 435
目的 旨在继承与发扬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在推动农民运动讲习所旅游视觉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给予其他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者以设计灵感。方法 首先,分析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并且对农讲所及其文创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其次,对农讲所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且辅以文献资料的查阅,确认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以设计基于红色文化精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文创产品设计。结果 确立整体品牌,提取设计元素并定位主题色彩,以视角渐进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法,进行农讲所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光影”为系列主题,设计关于农讲所的饰品、礼品文具、生活用品。设计上不仅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更与时代文化接轨,满足了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 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广大消费者,并有助于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维尚  李然  王安琪 《包装工程》2022,43(10):335-342
目的 立足文旅融合视角,研究诗词意象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了解诗词意象的特点、红色旅游市场的现状及趋势,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宗白华提出的“意境创构多样层次性”理论应用于诗词意象视觉表现,实现意象—形象—印象的视觉转译,完成诗词意象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探索。最后以毛泽东诗词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进行设计实践,对设计方法进行实证性验证。结论 将意境创构多样层次性理论应用于红色旅游文创研究,扩展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并通过产品将饱含革命精神、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传递出去,以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邱巧  张勃 《包装工程》2023,44(16):343-351
目的 以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为契机,提升“两路”精神的群体认同和代际传承,突破目前“两路”精神相关文创产品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比较匮乏的现状,提高“两路”精神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并为当下其他红色文创设计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 明确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剖析目前“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困境和不足,梳理国道G318相关的“两路”精神资源,最终在“两路”精神传承的视角下,紧扣“继承-融入-传播-生长”的内在逻辑,立足文创产品与文化传递、设计创新、品牌与业态融合等关系的思考,提出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系列策略。结论 要实现“两路”精神的传承,既需要在文化元素、设计技法、设计思维等方面实现文创产品对“两路”精神的准确表达,也需要基于国道G318的资源禀赋、历史文脉、红色旅游开发、交旅融合等因素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4.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周静 《中国包装》2021,(2):38-40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汲取和应用文化元素,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去打动消费者,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域红色文化具有更加特殊的含义,运用于文创包装设计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包装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笔者通过对南梁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整理,提出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原则和策略,力求在包装设计中延续和凸显南梁红...  相似文献   

6.
杨川  沈东 《包装工程》2023,44(22):322-327
目的 对“红色”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内在逻辑和文化表征进行研究,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与路径。方法 以《新华日报》视觉衍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所诞生的经典“红色”范式为研究对象,从“质料”“生产方式”等层面探索“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总结和归纳“红色”符号生产与建构的方法。结果 对经典“红色”形象进行分析得出,“红色”视觉符号构建需要依靠文字的效能、重复的力量,以及媒介的想象力,在“红色”视觉符号系统中展开视觉表意的实践,并且从生产的技术分析层面递进到观念层面,通过媒介赋能与融合创新实现“红色”文创产品的诞生。结论 “红色”视觉符号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媒介载体之一,具有形象的“光晕”,其视觉符号生产与建构需要遵循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红色”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建构也是一种叙事化的建构,驱动“红色”文创产品视觉符号形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李楠 《包装工程》2023,44(4):336-338, 342
目的 探究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方式,以期找到提高新时代文创产品设计效果和实际价值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 从文创产品的兴起着手,深入了解文创产品的内涵、艺术价值与发展现状,分别从审美、文化和技术三个层面,深入探析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视觉表现路径与方法。结论 视觉表现的巨大艺术张力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内涵的丰富与创新,其艺术处理方式更好地表达了产品思想,也引发了更高层面的受众共鸣,是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8.
王蓉  广颖业 《包装工程》2024,(6):150-157
目的 为解决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创意要素的视觉形式表达难以规范化、体系化,以及较为主观的问题。方法 以三星堆面具为例,利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物的视觉特征建立“所指”和“能指”的分类归纳点,将“所指”归纳为文化内涵、审美特质、社会背景;将“能指”归纳为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提出视觉特征模型。结果 建立对“能指”中五大特征的提取方法,构建文创创意的视觉特征模型与设计流程,使用KANO模型验证用户需求,并使用本文所提出的视觉特征模型进行三星堆面具系列文创的设计实践。结论 本文中文创创意要素的视觉特征模型概括了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将创意要素通过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进行概括、演绎和表达,并可将此模型作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优秀礼仪文化几千年来已深深植入到人们的基因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聚焦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呈现,探析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文化价值功能,阐述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十分重要的设计视角和十分巨大的消费市场。文章阐述了中华礼仪文化起源与内涵,分析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礼仪文创产品的案例与现状,对其礼仪文创产品的文化性、象征性、情感性、社会性以及设计的产品品质、时代审美、文化传播等具有新意。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学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政策下乡镇本土文化对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作用,探究古乡镇文化提取方法,以及其在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辽代黄龙府文化入手,通过图形、色彩、文字提取方法,对农安镇辽代文化进行提炼归纳并应用于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中,尝试在辽代文化传承与农安镇视觉形象创新之间探索一条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辽代文化为塑造农安镇视觉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要素,对于提升乡镇形象识别度,展现乡镇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民俗风情,以及提高乡镇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依托本土文化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是古乡镇在当前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对于实现古乡镇发展及本土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品牌视觉形象的系统化设计对于延续传统文化和弘扬名人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田汉,作为中国著名的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的故事和精神被广大的中国人所熟知。但从品牌传播理论与形象设计原理出发,把田汉作为名人文化品牌来说,其形象较为薄弱和模糊,且缺乏有效视觉标准,最终导致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探讨了田汉名人文化品牌的文化定位和视觉定位。通过挖掘田汉文化,凝练田汉精神,提取田汉文化中的典型要素,最终制定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田汉文化品牌视觉系统策略。不仅为更好地传播与推广田汉文化及精神提供了应用性的帮助,其设计手法和思路也可以为其他名人品牌的视觉设计和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江城市形象定位的视觉化解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静松 《包装工程》2012,33(16):16-19,35
探讨了城市形象定位视觉化的概念,剖析了"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定位涵义。分析了内江城市形象定位视觉化的字、色、图等视觉元素的提炼。论述了如何将"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八字与体现内江文化的色彩、图形进行文图整合,以视觉化的语言来诠释内江城市形象定位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4.
老照片是保留真实图像,再现社会现实及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探讨红色老照片蕴含的珍贵历史信息,还原历史场景记忆,以实现重温历史事件,定格时空记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真实历程。通过红色老照片的历史情景、红色图像的空间叙事等文献梳理及图像叙事的方法,描绘物象与空间形态,记录峥嵘岁月与苦难辉煌的革命场景及勇毅前行的时代印迹。红色老照片中的图像叙事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和叙述者,而且通过图像符号的表征、显现,以其形象性、可视性的图像表达来弥补了文字多义性、事件表述语言模糊性、场景原貌性失真的缺陷,将具有革命意识和其内含的精神图景直观地传播给观看对象,使观者成为新时代图像语义的解读者、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审美图景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石油文化特色出发,提炼视觉符号用于文具产品设计中,赋予其人文情怀,传承石油文化,发扬石油精神,唤起消费者的兴趣。方法 以“石油元素”的视觉符号提取为切入点,从造型、色彩、材质3个视角,物质、造型、精神3个层面,深入剖析其形象符号,提炼其中典型的视觉要素,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文具用品设计中,并形成系列。设计中注重造型元素和风格的统一,同时也考虑到人体工学与需求、功能、材料、颜色、美感等的协调。结论 对设计要素的创新应用,是构建特色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文化的重要媒介,“石油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是需要在深入研究石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恰当的设计思维和表现形式,为具有石油特色的城市的纪念品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任蓓 《包装工程》2016,37(16):165-168
目的研究运动服饰品牌的包装平面设计的色彩和造型规律。方法从视觉传达基本原理出发,研究运动服饰的品牌效应,透过包装设计这一品牌载体,分析我国运动服饰品牌发展现状,总结包装平面设计色彩造型规律。结论基于包装视觉传达原理和品牌包装效应,在品牌包装的色彩、文字、图案3个方面得出了我国现代运动服装品牌的特殊规律:在色彩方面运动服饰品牌以红蓝设计为主,其中CMYK色值比突出1~2个色彩,更能体现品牌生命力;在图案造型方面以简洁的符号体现运动精神的简约特点,可以最大限度传达企业品牌形象;在文字设计方面遵从标志设计原则,以简洁易读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姚化化 《包装工程》2018,39(4):54-58
目的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研究地域文化在景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从地域文化的内涵以及地域文化在景区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在景区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历史元素表现型、地理元素表现型、民族元素表现型、宗教元素表现型等四种表现形式在景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构建中的应用解析,论述地域文化在景区视觉形象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研究地域文化在景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构建中的重要性以及表现形式,为地域文化在景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戴山山 《包装工程》2020,41(18):332-338
目的 研究威尼斯、巴黎、马德里三座欧洲城市的视觉形象设计案例,为城市视觉形象塑造提供科学、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法 结合三座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案例,通过对城市意象、城市标识、城市景观三大城市视觉体系的分析,归纳城市形象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模式。结论 城市意象是城市视觉形象的基础,由标志物、道路、区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城市标识是城市形象的内涵,由城市主标识、城市事件标识、城市标识应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城市景观是城市视觉形象的延伸,由城市海报、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涂鸦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未来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可以通过对城市意象、城市标识、城市景观三个视觉层次的丰富,实现对城市视觉形象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