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斌 《净水技术》2023,(S1):154-159+346
针对城市污水输送泵站通过气溶胶形式可能产生的微生物空气传播风险,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流式细胞术和沉降法菌落总数检测,分析评价了次氯酸喷雾、紫外照射对生物气溶胶细菌群落的作用程度及杀灭效率。结果表明,根据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紫外照射消毒对生物气溶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高于次氯酸喷雾消毒;针对菌落总数,次氯酸喷雾消毒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率约为20.83%,紫外照射消毒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率约为75.04%;针对流式活细胞数,次氯酸喷雾消毒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率约为48.19%,紫外照射消毒对生物气溶胶的灭活效率约为83.57%,紫外消毒方式优于次氯酸喷雾消毒。  相似文献   

2.
卢彬  武肖媛 《过程工程学报》2018,18(Z1):122-128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高温堆肥对堆肥进程及期间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影响. 以牛粪与稻壳为原料,分别设置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了堆肥中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及有害气体(甲烷和N2O)排放量. 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加快堆体升温,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堆肥腐熟时间,减少有害气体(甲烷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建造的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与防气溶胶污染扩散措施、安全操作箱(初级防护)与负压室(次级防护)对噬菌体气溶胶有很好的防扩散效果。所用二次过滤装置滤效可达99.99%~100%。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原油利用率,选取胜利油田某区块6口不同类型油井的原油和采出水进行微生物气化研究。分析了原油和采出水的性质,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进行有效内源微生物激活,检测产生气体种类及含量,分析激活后微生物群落中内源菌的种类及丰度。结果表明,该区块不同油井采出水的pH值、盐度差别不大,均有利于微生物的激活生长;不同油井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差别较大,但具有部分相似的微生物菌群;不同油井采出水培养产生的气体种类相似,但含量相异,异戊烷和正戊烷含量普遍高于其它气体;该区块范围内可进行相同策略的微生物强化措施,可为残余原油微生物气化现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一大类,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易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易产生抗性、来源广泛等优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重点介绍对微生物农药的分类,并分析了微生物农药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CO2化学吸收技术因其捕集效率高、技术相对成熟和适应性好,是目前最具工业应用潜力的CO2捕集技术,然而,CO2化学吸收系统在使用吸收剂捕集烟气中CO2的同时,部分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随烟气排出,不仅增加吸收剂损耗,且在大气中进一步反应生成强致癌物硝胺和亚硝胺。因此,有必要对CO2化学吸收系统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目前,通常通过调节系统运行参数、使用污染物控制手段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但缺乏普适性的控制方法,还未建立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目标值。介绍了CO2化学吸收系统污染物的3类排放形式,包括物理夹带、气体和气溶胶,其中气溶胶具有较高的排放量且难以被传统方式控制;梳理了研究机构测量到的排放情况,不同规模的CO2化学吸收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排放量;分析了气溶胶生成生长机理,气溶胶排放主要通过非均相成核产生,依赖于凝结核的存在和过饱和的环境;基于试验和模拟2种方法综述了烟气凝结核、贫液进口温度、贫液负荷、烟气CO2含量等因素对气溶胶主导的有机胺排放影响。简要介绍了对降解产物排放的研究,包括氧化降解和热降解;最后对当前污染物排放控制手段的控制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传统水洗方法能有效控制有机胺气态排放,传统除雾器对大粒径气溶胶颗粒控制效果好,但对小颗粒脱除效率低。湿式电除尘、蒸汽注入、干床等方法虽有一定脱除效果,但成本较高。酸洗能解决氨气排放问题,但难以回收有机胺。胶质气体泡沫法对气溶胶脱除效率高,但缺乏工业级研究。未来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需要开发新型控制手段,这一手段既要有效减少气相和气溶胶形式的污染物排放,又要控制工业投资成本,这将成为建立先进碳捕集工艺系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HSB生物菌剂,适用的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和A^2-O2工艺治理苯胺、硝基苯混合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达到排放标准。由于无剩余污泥产生,不仅简化了流程,运行成本也降低。  相似文献   

8.
《河南化工》2014,(11):35-35
<正>"目前,我国每年消耗5 900万t化肥,占世界消耗总量的35%,比起30年前增长了2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武汉召开,中科院院士陈文新在会上表示。"过量使用化肥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工业制肥消耗大量能源,1980至2010年这30年间,与化肥生产和使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3.45倍,最近几年北方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就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群在生物有机肥制备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酵微生物菌群和复合功能微生物菌群是两个重要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在制备生物有机肥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在微生物菌群应用于生物有机肥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固体有机废弃物组成的复杂性,同时兼顾除臭和减少营养元素流失的要求,发酵微生物菌已由单一的菌株向菌群发展。而在以腐熟物料制备生物有机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固氮、解磷等功能微生物满足肥料的功能要求。文章指出,微生物菌群在组成和功能上将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石化废水具有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同时也是难降解废水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目前石油化工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利用强体微生物技术现场中试试验结果,为实现石化废水资源化及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俞坚  康世民 《化工学报》2015,66(8):3225-3232
化石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化学品、材料以及燃料,但也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是可以生产低碳化工产品的可再生资源,但要占用有限的可耕地资源。提出了直接以二氧化碳、水和太阳能为原料的绿色化工精炼。采用光电板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膜式水电解池产生氢气,氢气通入新型生物反应器并在自养菌的作用下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聚三羟基丁酸酯(PHB)。此新型生物反应器解决了因气体溶解性低而影响传质速度的关键技术,微生物干重产出达0.18 g·L-1·h-1,其中PHB质量分数约50%。PHB不仅是优良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也是可用于生产C3~C4有机低分子和芳香烃的平台化合物。在磷酸催化作用下,PHB可转化为与汽油相当热值和元素组成的C4~C16燃料油。分离PHB后的细菌生物质残渣可水热分解获得生物油和富氮水相产物。此生物油具有比植物生物油更高的热值,而水相产物可作为营养物用于培养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复合生物滤池处理含H2S和NH3恶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复合生物滤池专利技术处理H2S和NH3.实验表明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流量0.7~1.6m3·h-1,浓度H2S 11~47 mg·m-3、NH3 15~20 mg·m-3的气体,出气H2S和NH3分别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和一级排放标准,H2S和NH3最大容积负荷分别为353.7g·(m3.d)-1、200.3g·(m3·d)-1.在生物滴滤池和生物过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差别很大,将其分开培养,可以分别处理亲水性和疏水性污染气体.  相似文献   

13.
李树华  于青田  陈坤 《小氮肥》2008,36(4):23-24
碳化塔放空是噪声、废气的主要排放口,对周边环境污染很大。其排放的腐蚀性气体、固体晶粒、气溶胶状物等撒落在附近的设备上,对设备腐蚀性强。且其中排放的氨水、铵盐类微晶粒属于半成品,造成大量的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4.
以油菜籽制生物柴油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为例,建立以温室气体排放风险指数(IG)、酸性气体排放风险指数(IS)和颗粒物排放风险指数(IP)为体系的化学污染物排放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过程的IG值为0.71, IS值为1.61,IP值为1.17,即生物柴油温室气体、酸性气体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是石化柴油的0.71倍、1.61倍和5.87倍。生物柴油温室气体排放以CO2为主,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量的 93.42 %,酸性气体以NOX为主,排放量占酸性气体总量的 74.08 %。生物柴油生产过程酸性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量最大,分别是排放总量的 75.20 % 和 74.13 %;使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占排放总量的 46.89 %。减少使用煤等物质,开发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是生物柴油降低化学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G-BAF)高效脱氮工艺是由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生物脱氮新工艺。该工艺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对自然微生物进行了强化与变异而产生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可适应各种水质,应用先进的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高效微生物菌群固定在大孔网状载体,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是一类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废水。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代谢有机物为无机物来处理废水,通过人工创造适于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之大量繁殖,以提高其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主要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SBR法、微生物絮凝剂等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华 《新疆化工》2010,(1):31-34
通过对活性污泥技术污水处理装置镜检观测分析,总结了运行过程中所占优势的微生物,对运行过程中由于工况改变致使微生物性状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型生物、特别是原生动物对生物法污水处理装置经济高效运行可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化工》2021,50(6)
论述了铬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研究现状,之后介绍了不同修复方式的优势及局限性。此外,还重点阐述了典型修复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和其他修复植物,以及微生物修复方式中生物吸附和生物还原。最后对土壤铬污染生物修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8):1515-1519
在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多、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生物柴油作为真正的绿色柴油倍受全球关注。从能源安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方面考虑,欧洲乃至全球正在加快生物柴油燃料的使用进程。介绍了欧洲生物柴油的生产情况、各种生物柴油的性质及制造方法,同时介绍了欧洲生产生物柴油所用的原料,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欧洲生物柴油燃料及其原料的最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化工》2015,(8):1515-1519
在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多、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生物柴油作为真正的绿色柴油倍受全球关注。从能源安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方面考虑,欧洲乃至全球正在加快生物柴油燃料的使用进程。介绍了欧洲生物柴油的生产情况、各种生物柴油的性质及制造方法,同时介绍了欧洲生产生物柴油所用的原料,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