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当下人工智能对设计流程和设计师的影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对设计行业的影响趋势。方法 使用VOSviewer工具和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的文献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和聚类分析,深入探讨文献中的核心观点和案例。结果 基于四个主要聚类(AI+技术应用、AI+设计流程、AI+创意协作、AI+影响反思)来展开讨论。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影响,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设计创新和提升设计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设计师的传统角色及设计原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并重新定义需求。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整合进设计流程,促进设计创新,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责任边界问题,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师合作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应用的全面综述,为未来设计创新与人工智能融合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丁熊 《包装工程》2023,44(6):25-32
目的 在服务设计与整合创新语境下,讨论如何实现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以及如何评价共创的结果。方法 从顾客融入视角,根据卷入度的不同,将服务共创行为划分为“共同完成任务”的参与式共创、“建立长期关系”的融入式共创以及“获得短暂友谊”的其他类型共创;同时指出服务价值共创行为是多元的、复杂的,可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展开;建议从强度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评估共创的效果。结论 服务价值共创“类型-维度-效果”研究框架的构建,完善了服务设计中传递阶段的理论基础,为服务设计师通过合理的流程和触点设计降低“服务体验不确定性”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梳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关键技术、存在问题、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以感性工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主线,探讨人工智能在用户情感意向获取、产品设计特征提取、映射模型构建3个环节中的应用。结论 人工智能在感性工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步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在未来,感性工学通过与生成式AI相结合将成为新的趋势,更加强大和高效的人工智能将会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研究范畴、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和设计表达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为了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的设计变革,思考设计师发展的未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行业的融合,构建智能化设计应用体系,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和设计发展的历史,对比研究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对专家系统、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主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在设计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最终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行业的应用边界正不断拓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正逐渐转向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用于辅助设计师的程序性工作方面,虽然降低了专业门槛,但是其无法取代设计师创造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群智共创理论视角,探索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应用与虚拟网络下多角色共创设计方法,提出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模型,优化文创产品设计中用户设计参与度与用户满意度。方法 从群智共创理念出发,根据用户参与设计的行为,提出从“显性—隐性”“感性—理性”两个维度来划分用户多模态信息,并构建相应的用户多模态信息结构以及设计应用方法。同时以“听见敦煌”声纹识别藻井文创定制APP设计为实践对象,对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群智共创场景下,在声纹识别藻井文创设计中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与消费体验满意度,形成用户设计优化链路,为提升设计质量提供支持。结论 面向群智共创的用户多模态信息设计,可以通过分析挖掘用户信息,并将其特征融入设计,提升设计效率,推进群智共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求解过程,合适的方法对开发新产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计算的进步可能促使机器从传统的辅助角色转变为设计内容的生成器.通过回顾国外1998年至今的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指出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为产品设计师及相关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从生成式设计的定义出发,给出生成式设计的定义;整理归纳生成式产品设计的主要步骤及优势;通过综述的形式,将典型的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类;从技术因素和设计因素两个角度总结,对比分析生成式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数据驱动的生成式产品设计将会更好地为设计师带来全新的视角.生成式产品设计的革命性影响能否实现,将取决于设计界和业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生成式产品设计未来研究的影响,将取决于学术发展和行业研究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界面交互范式进行梳理和探析。方法 以典型的界面范式为切入,包括WIMP范式、Non-WIMP范式、Post-WIMP范式等,分析各类型界面范式的发展、特点和局限,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交互新特点为基础,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界面交互范式转换问题产生的推动、影响和变革。结果 提出了一种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意图驱动的IDIM范式,包含意图域、对话流、互动启示、多模态交互几个要素。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生成能力和智能化特性,为交互领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不仅为界面交互范式带来了变革,也促使交互设计向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多元交互模式转变。IDIM范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界面交互范式参考,对完善交互理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当前产品创新设计领域中对基于图像-文本多模态知识支撑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对设计师的设计草图与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然后引入产品设计知识图谱来促进设计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其次,通过微调的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模型和扩散模型生成产品方案及其概念图;最后,利用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对产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产品设计知识图谱,及深度多模态设计评估模型的引入,该设计流程可以生成富有创新性且具备可行性的产品方案。结论 基于图文多模态的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流程结合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视角和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下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及现代设计的新使命,提出了技术与商业驱动的群智创新设计思维。方法 以设计全球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生存现状为时代背景,阐述了群智创新设计在新时代下的创新本质,并从技术和商业的多元视角阐述了群智创新设计的多元内涵。结果 构建了以设计为牵引,技术与商业驱动的群智创新设计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群智创新设计的优势。结论 群智创新设计注重智能技术和群体智慧的结合,是一场复杂系统层面的螺旋式创新演化。以设计为牵引、技术为支撑、商业为激励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借用现代网络平台优势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赋能,利用群体智慧的协同作用,聚集社会中更多、更好的知识源,以助力创新创造,为社会创造共赢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霜  黄若涵 《包装工程》2023,44(12):321-327, 331
目的 设计产业价值网模式为设计产业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明确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内涵、要素和运行特征,为研究和实践设计产业价值挖掘和拓展提供理论参考;探索设计产业价值网的共创机制,为设计驱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互利共赢提供有效思路。方法 从经济学价值网的视角出发,剖析和总结不同时期设计价值的形成与发展模式,厘清设计产业价值网形成的内外价值网络结构和主体构成要素,并分析各要素在价值网内部参与价值创造的具体任务,总结设计产业价值网的运行特征,进而探索设计产业价值共创机制。结论 设计产业从价值链向价值网演进是智能互联时代的必然趋势,价值共创是设计产业价值网发展的最终目标。群智设计、平台赋能和资源整合的运行特征决定了设计产业价值网群智创新、交互反馈和价值创造的共创机制,调节和保证了内外部价值网络中多要素、多节点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数据、方法,以及应用三方面梳理情感化智能艺术的研究现状,并总结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局限性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 基于当前的文献、研究成果与应用产品,回顾了情感标注方式的变化及其对情感艺术数据库的影响。解释了情感识别、可控生成、跨媒体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以及多种情感驱动的智能艺术方法。总结了三种情感与智能艺术的交互机制,以及代表性产品对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商业营销等领域的影响。结论 情感化方法提升了智能作品的感染力,支持了艺术创作中的人机协同。随着艺术与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艺术领域将迎来新的生产、体验与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艺科融合的新文科建设背景及人机耦合的设计趋势下,以算法、人工智能作为创造性技术工具的生成式字体设计,在语义与美学层面重新诠释了互动性中形式与语境的相互渗透。旨围绕算法字体及生成式对抗网络驱动的人工智能字体展开形式分析、设计方法与技术路径的探讨。主要论述基于数学定理、计算几何的算法字体,利用数据和参数来编码形状语法与视觉系统;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深度学习,驱动人工智能进行字体生成与风格迁移。在字体设计实践中,允许人工智能探索人类创造力的协作维度,这种方法是否能作为一种创新策略嵌入到字体设计流程中,保持系统的开放性,赋予技术系统与人类主体之间不断发展的对话。同时,使字体设计突破其工具性使命,将设计挑战作为进化和创新的契机,为互动系统及其社会技术环境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涛  陆定邦  王金广  李光浩 《包装工程》2023,44(24):328-335, 404
目的 从消费者感知评价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AI)生成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其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基于AI的包装设计相关开发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及用户访谈,综合专家意见构建出包含5个维度共18项因子指标的评价体系;依据评价指标对AI生成的包装设计进行受访者问卷调查;采用IPA模型分析AI生成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各项因子指标的重要程度与满意度。结果 研究发现消费者对AI生成包装设计的信息传达度和创意吸引力维度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对包装的功能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性方面则普遍倾向于不满意。结论 增强AI生成包装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可通过现有成熟的包装公模训练AI模型、强化多模态学习丰富数据集、优化AI设计生成过程的可解释性及可控性、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创生设计平台等策略提升AI设计的有效性及消费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9,40(4):59-7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影响下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及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方法、策略与表现形式的引导转化,审美意识统领下设计方法与设计评判的思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再审视。方法采用了对比研究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认知计算法、社会计算、文化计算等人工智能研究方法。结果以中国为例,提出"统、象、生、场、中、简、空、衡"八大审美意识,分析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体的创新机制与设计方法的影响。结论创新设计的审美意识的"鉴"、"赏"、"创"3个方面,在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创新6个维度形成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交互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计算、体验感质协同、三体鉴别辨赏、具身离身心智、普适普惠意义、时空永续共生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郭宇 《包装工程》2017,38(16):12-15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对家居设计带来的可能影响。方法从人们日常生活对家居设计的需求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对家居服务方式带来的影响以及物体形态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结论物联网发展到终极模式就是人工智能,是目前智能家居的高等版本,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这种发展对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聚智新科技范式、赋能新设计哲学。人工智能应用于艺术设计的技术浪潮引发重“术”轻“学”的现象,需要“技”“道”并行去审度人工智能设计研究应该从哪些论域展开,探其“事”究其“理”。以服装设计为论域媒介,融合哲学、经济、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提出从论域本体及外延认识定位、技术方法定位的哲学高度去求解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的深度依据。从“事理”内部打开认知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的哲学规范性研究进路,提出人工智能服装设计研究的本体界定和认识进路。从哲学思考的相关维度解答了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是什么、如何是”的问题,提出建构人工智能设计的学理体系进路。为设计师和数据工程师合作开展人机融合设计提供方法论依据,从技术视角解答了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怎么是”的哲学问题和技术方法系统进路。  相似文献   

17.
兰玉琪  刘松洋  王婧 《包装工程》2019,40(16):14-21
目的 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认知与研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人工智能给产品交互设计带来的革新、产生的新交互方式,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方法 以AI净饮机为主,小米智能家居和“小飞鱼”驾驶助手等设计案例为辅,全面剖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思考与表现。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结论 根据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现状,经过调研及分析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品交互设计的发展。另外,在产品交互设计流程和方法中,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提高产品交互设计的效率与用户体验。最终提出对传统产品交互设计的方式、方法、界面及信息构架等多维度的产品设计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