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修补用胶黏剂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以E-44环氧树脂为基体,T31固化剂含量占40%、聚酰胺增韧剂占12%、乙醇稀释剂占10%时,所制得的胶黏剂修补效果较好;经7 d养护的水泥砂浆试件,破坏后进行修补的抗折强度接近乃至大于修补前的强度。此外,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得出影响胶黏剂修补效果的助剂主次顺序为乙醇、T31、聚酰胺。本试验所制得的最优配合比可以为工程实体构件裂缝的修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栗青  刘军  黄宝宗 《建筑节能》2006,34(3):25-27
基于连续损伤理论,考虑胶层的剪切效应,建立了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高阶剪切弯曲与面内变形耦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FRP加固修补的缺陷在于,失效主要是混凝土的破坏和胶层的失效,纤维布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将纤维布进行初始拉伸后贴于梁的下表面的方法对梁进行修补,可以改善加固修补效果;将纤维布预先进行3mm和5mm的拉伸并对加固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此方法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连续损伤理论,考虑胶层的剪切效应,建立了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高阶剪切弯曲与面内变形耦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FRP加固修补的缺陷在于,失效主要是混凝土的破坏和胶层的失效,纤维布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将纤维布进行初始拉伸后贴于梁的下表面的方法对梁进行修补,可以改善加固修补效果:将纤维布预先进行3mm和5mm的拉伸并对加固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此方法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栗青  刘军  黄宝宗  金生吉 《混凝土》2006,127(8):12-14
基于连续损伤理论,考虑胶层的剪切效应,建立了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高阶剪切弯曲与面内变形耦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FRP加固修补的缺陷在于失效,失效主要是混凝土的破坏和胶层的失效,纤维布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采用将纤维布进行初始拉伸后贴于梁的下表面的方法对梁进行修补,可以改善加固修补效果;将纤维布预先进行3mm和5mm的拉伸并对加固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此方法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修补液、环氧胶液和聚合物水泥三种不同修补材料对带裂缝(宽度为0.1mm、0.2mm)混凝土进行修补,测试修补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的修补效果。结果表明,MICP修补液修补后可达到基准混凝土力学性能的70%,其修补效果比环氧胶液、聚合物水泥材料略差;耐久性方面MICP修补液与环氧胶液、聚合物水泥效果相当;同时综合环保性和经济性可知,MICP技术在实体桥梁混凝土裂缝修补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孟祥森  游劲秋 《浙江建筑》2005,22(Z1):86-87
详细介绍了化学灌注胶浆的性能及用于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施工工艺,并对灌浆后混凝土的部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灌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可以弥补由裂缝带来的混凝土缺陷,使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界面开裂后强度大大降低,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基于此,研究了冻融循环对灌封胶修补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4种不同的灌封胶对混凝土界面进行修补,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对试件进行了斜剪切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可以提高修补界面的粘结性能,经灌封胶聚氨酯705、有机硅911和环氧树脂808修补后的混凝土界面在冻融循环前后均发生内聚破坏,而经环氧树脂802修补的混凝土界面发生黏聚破坏,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因此认为环氧树脂802更加适用于严寒地区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同时,该试验也可为严寒地区修补混凝土裂缝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寒旱地区特殊环境下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技术及修补材料进行试验研究,特别强调了压力注胶法和表面覆盖法相结合的一种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微孔隙中的水在温度正负交替作用下,造成混凝土由表及里的剥蚀破坏,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采用性能优良的修补材料和修补技术进行处理,对于提高已建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甚至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论述了高抗冻混凝土修补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结构常因结构设计、环境侵蚀、施工缺陷、维护不足等各种原因,在服役期间发生开裂、劣化而破坏。如何正确认识混凝土修补,选择适合于不同环境的混凝土修补方法、技术与材料,对实现耐久的混凝土修补至关重要。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非均质的多相复合系统,水泥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修复桥梁构件混凝土的断裂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山西建筑》2012,38(17):139-140
采用楔入劈拉试验对环氧树脂修复桥梁构件混凝土进行断裂能研究,首先对试件进行初次楔入劈拉试验,获得微粒混凝土的断裂能值,然后采用环氧树脂灌缝胶对已劈裂的试件进行修复,再进行楔入劈拉试验,测定注胶修复后的试件的相应断裂能,并与初始混凝土试件的相应值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后,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断裂能值都得到提高,说明环氧树脂修复桥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及修复特性,研究了一种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内置胶囊混凝土的损伤自修复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损伤自修复的机理。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内置胶囊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修复能力,一旦混凝土中出现损伤或裂缝,修复胶囊及时破裂,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使其修复;修复后的混凝土试件,其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明  沈德建 《混凝土》2006,(10):89-90
海边建筑物经常由于氯离子的侵入而发生钢筋锈蚀破坏.介绍了由于锈蚀引起的不连续裂缝的封闭和修补,贯通裂缝的灌浆和修补,混凝土保护层的修补和结构的碳纤维补强等施工方法;这些方法可供锈蚀结构修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何振东 《山西建筑》2001,27(5):16-17
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基层强度不足或不均匀引起的。施工中,严把材料关,控制水灰比,塌落度,外加剂掺量、基层强度和平整度,即可避免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提出混凝土裂缝灌入环氧树脂胶封闭,对混凝土断板凿槽,加铺单层钢筋网或插入钢筋,涂抹界面剂于槽壁,填入相同的混凝土于槽内,振岛密实等为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学刚 《山西建筑》2009,35(22):156-157
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和弥补处理措施,以有效遏制楼板裂缝,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使用量逐年增多,破损情况也不断发生,混凝土破损产生的裂缝修补工作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介绍3种混凝土修补材料,粉煤灰基聚合物修补材料、形状记忆合金修补材料和微生物胶囊修补材料,及其应用特性.性能优异的修补材料能在混凝土裂缝产生后恢复其原状,继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工建筑结构所处环境恶劣复杂,其过流面混凝土常受到高速挟沙石水流的冲刷磨蚀以及反复冻融.从冲蚀破坏工程案例、机理、防护措施等方面系统地对水工建筑物冲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流中的介质可分为悬移质和推移质,对建筑物混凝土表面破坏机理不同,可以针对不同的损伤程度和环境在破坏部位使用护面材料或抗冲耐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隧道和桥梁的建造数量也在增加。部分隧道、桥梁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材料老化和结构损伤。芳纶纤维是良好的电绝缘体,更加适合修复地铁隧道等对电绝缘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依据日本混凝土结构加固用FRP(外黏纤维增强复合聚合物)片材试验规程JSCE 2001,采用双面剪切试验法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对AFRP(芳纶纤维)-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强度混凝土对AFRP-混凝土界面剥离承载力的影响,AFRP纤维片材表面应变分布情况,并对AFRP-混凝土界面黏结剪应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依据混凝土破坏的损伤力学机理,分析了给排水混凝土构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裂缝造成的影响,并对掩饰裂缝、修补裂缝、封闭裂缝、结构加固等几种裂缝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以确保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undertaken for evaluating the cyclic response of concrete members which have already experienced structural damage and total loss of load resistance due to splitting bond failure of the tensile reinforcement, and then repaired for upgrading their bond strength and flexural capacity. The original (intact) specimens consisted of beams reinforced with identical top and bottom spliced reinforcement and subjected to inelastic cyclic load reversals until total bond degradation and complete loss of flexural strength. The repair procedure consisted of removing the deteriorated concrete within the damaged splice zone, adding concrete confinement and casting new concrete. Three types of concrete confinement were investigated, namely, internal confinement by steel ties or wire mesh reinforcement, and external confinement by FRP laminates. It was found that repairing the bond-damaged zone through concrete confinement leads to substantial regain of flexural stiffness and strength up to or exceeding those for the original specimens, reduces the structural damage, and results in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absorption and dissipation capacity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analytical predictions is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