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众多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木结构建筑是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历史辉煌灿烂,其色彩应用种类丰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用色源于对木材的保护和装饰,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木结构建筑逐渐体现出“低调素雅”和“丰富多彩”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色彩.在历史悠久和幅员辽阔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用色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进行这些研究对于古建筑保护和仿古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遗产源远流长,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而我国重点保护的建筑遗产中,大部分以木结构为主。由于木材质受环境影响比较大,材料容易腐朽老化,木结构建筑随时面临着损毁的风险,而木结构建筑的传统工法手艺缺乏人才和后备力量,因此,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和工艺的传承之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木结构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以国家已经进行保护的重点木结构建筑和现存新、旧木质结构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统计加以分析的方法详实地描述侗族木结构建筑的保护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传统木结构建造工艺和木文化,提出合理的木结构保护措施,使三江侗族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8)
中国的古建筑通常为木结构,相对当代建筑来说古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被还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出现势必对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保护方面起到影响,本文分别阐述了传统的木结构跟新材料下木结构的加固方法,提出了现阶段对FRP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木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的精华,几千年前就已形成较完备的结构体系,然而现代木建筑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居住理念的不同而受到限制,并未得到相应发展。通过研究中国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基本概念、结构体系、构造形式、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分析现代木结构建筑相对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优势,并在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木结构建筑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对未来木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9-31
中国传统建筑被称为木结构体系东方建筑的代表,其保护与维修也必然根据其本身的特色来进行。广西桂林恭城文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保护修缮工作也受到了较高重视。通过简要介绍文庙的历史沿革与保存现状,可了解其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重点阐述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大木构件的残损类型及修缮方法,可供大木构件修缮参考。  相似文献   

7.
调研分析新疆特克斯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历史、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木结构建筑,论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加固方式、保温隔热和风貌保护,提出复原建筑风貌的策略方法,以达到恢复草屋顶风貌、优化屋面防水性能、提升保温隔热能力、加强室内承重梁结构体系的目的,解决了木结构建筑'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与修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木结构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采用砖木材料及木构架承重体系。现代木结构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却方兴未艾。该文对现代木结构发展与我国传统建筑传承进行协同分析,阐述了可持续的木材原料是木作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传统建筑与现代木结构技术融合是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方向,现代木结构与传统建筑协同发展是木作工匠技术传承的保障,并就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2020,(8):8-8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传统木结构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明清达巅峰,这些木结构建筑历经战争、自然灾害但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结构建造技术水平。21世纪起,中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的木结构材料的利用,近10年来,随着木结构建筑节能环保、"天生工业化"优势的凸显,木结构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木结构建筑科研进展和相关规范体系的完善,国家鼓励木结构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保障木材供应的人工林开发,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发展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燕坤 《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141-142
目前,传统建筑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对木结构建筑修缮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推广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都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可以保护和提高传统建筑的价值,还可以保障传统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先对古建筑木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又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审美思维模式的比较,以及对中国"主体性、意念性、浑整性"三种传统审美思想特点的阐述,分析和阐释了这种思维特征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环境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实证了其在传统建筑空间营造中的广泛存在性,同时论述了传统审美思维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叶凯伦 《华中建筑》2005,23(Z1):85-87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脱的内容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游戏手段体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光辉,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珍珠.两者以"围合"、"气"之哲学内涵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试以围棋论建筑,从两者共通点中提炼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丰富。要保护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的内容要涉及到古代历史、建筑理论、工程技术、造园技术、美学、绘画、雕塑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又有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我国真正的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古代建筑进行研究的时间不长。古建筑、古园林研究工作的现状是研究的范围广,待研究的问题多,研究的历史短,研究的人员少。现阶段应集中研究古建筑史与理论、古建筑结构理论和结构力学、建筑“法式”、古建筑、古园林维修、传统工艺五大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传入我国经历了唐、元、明中期至清中叶、清末至民国初期等四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基督教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样貌。基督教建筑在中国走过了宽容、对抗、交融、共存的发展道路。在当前全球化格局下,基督教建筑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演变对当前我国建筑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海云 《山西建筑》2007,33(22):46-47
从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方法中归纳出四种可借鉴的创作方法:实用与艺术相结合、型类学的设计、类比与象征的设计手法、“话语与语境”的关系,并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特别是对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蔡志昶 《新建筑》2010,(5):99-103
西方古典建筑和古典精神是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的核心。"学院派"建筑教育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建筑成为其无法回避的主题。探讨了在"学院派"建筑学术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地位、教学方式、教学成果等。指出,"学院派"建筑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建筑学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外来学术加以改造,从而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历数千年传承的土木营造方式,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审美等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记录,又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探其本源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欣 《重庆建筑》2014,(1):43-44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本土建筑不断地受到西方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时,我国本土建筑的发展应在实践中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理解及应用,体现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建筑设计在呼应时代性的同时又不切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设计出能表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钱雅妮 《华中建筑》2005,23(4):156-159
该文以江南古镇——同里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的表现以及内涵。以期对现代建筑以及城市发展中的秩序问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城市行政中心建筑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简要分析了我国古代衙署建筑和西方传统市政厅的类型特征,进而深入探讨了我国现代城市行政中心建筑的类型演变,以及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关注的重点则放在近年我国城市行政中心建筑的典型特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